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3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25篇
  20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在一九七六年九月在苏联一个饲养镜鲤、野鲤及其杂交种的当年鱼的实验场里,发现幼鲤有病。在当年鱼的身体出现了一层稍红的象溃疡一样的无光泽的薄层。鳍(特别是尾鳍)象“被咬伤”的样子,有些鱼的尾鳍甚至被损害达部分叉状的程度。  相似文献   
92.
试验旨在筛选一株高产有机酸的芽孢杆菌,并对其芽孢形成条件进行优化。从实验室保藏的200株芽孢菌株中筛选能够使溴甲酚紫平板变黄的菌株。利用液相色谱对筛选所得的菌株发酵液中有机酸的种类、含量进行测定。根据目的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对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的方法,考察不同的碳源、氮源、无机盐、p H值、培养时间、接种量对菌株芽孢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R42-16发酵液中乙酸、乳酸的含量较高,分别为221、174μg/ml。经鉴定菌株R42-16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本试验条件下,菌株R42-16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1%、酵母浸粉2%、Mn SO4·H2O 0.01%、Ca Cl2·H2O 0.01%,培养基最佳初始条件为:发酵时间48 h、接种量4 ml、p H值6、装液量50 ml/250 ml。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液中菌株R42-16的活菌数达到3.19×109cfu/ml,芽孢形成率达到93.76%。  相似文献   
93.
2014年9月采用纸上发芽法(TP),研究盐胁迫下硝普钠浸种对草地早熟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硝普钠浓度的升高,草地早熟禾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和胚根长、幼苗鲜重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硝普钠对草地早熟禾种子的萌发具有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的双重效应,在盐胁迫下SNP溶液浸种浓度为0.25mmol/L时抗盐效果最佳,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为44.7%,25.3%和12.2%,活力指数为0.224 7、0.938 5,胚芽和胚根长为1.12cm、1.08cm,幼苗鲜重为0.020 8g。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明研究区土壤pH值空间变异特征,为当地区域农业酸碱调控提供基础依据。  方法  通过对土壤样品(0 ~ 20 cm、150 ~ 200 cm)分析,利用方差以及回归分析量化了不同因素对pH值的空间差异的影响程度。  结果  研究区表层土壤以酸性为主,pH均值5.66;深层土壤以中性为主,pH均值7.07。半方差分析表明,球状模型为研究区土壤pH值的最佳拟合模型,同时结构性因素为影响区域内pH值分布的主导因素。空间分布上,pH低值区主要位于研究区东北部,与传统农业分布区高度重合,高值区位于南侧山区,总体上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回归分析显示,成土母质是研究区表层土壤pH值空间变异的主控因素,可以单独解释24.8%的空间变异;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分别有9.2%和8.8%的独立解释土壤 pH 值空间变化的能力。地貌类型的解释能力较低(5.6%)。  结论  土壤母质等结构因素对研究区表层土壤pH值的空间分布影响最大,与半方差分析结果相近;人为因素同样影响着区域内pH值的空间分布情况,长期不合理的施肥可能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农村产业结构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样才能使农民既增产又增收,实现农业、农村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和快速发展。应当看到,当前农产品卖难突出、农民增收困难、农民收入差距拉大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其深层原因主要是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事实已充分证明,农民增收快慢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如何通过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这是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  相似文献   
96.
我国天然草原鼠害分析及其防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天然草原高原鼠兔、高原鼢鼠、大沙鼠、长爪沙鼠等鼠害呈偏重发生态势,对我国畜牧业生产和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构成严重威胁。在简要介绍近年来我国草原鼠害危害情况及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草原鼠害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97.
鲎不仅是研究胚胎发育的好材料(Sekiguclli,1970),而且是研究受精的理想对象(Brown,1973)。近年来还利用鲎的受精进行免疫学的研究(Mowbray,1974)。目前,各国由于研究的需要,往往大量捕杀鲎,致使鲎的资源受到破坏。在受精作用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98.
为了筛选一株能高效降解棉籽饼中棉酚毒素的菌株,以棉酚为唯一碳源,从棉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对棉酚具有降解作用的菌株,得到具有较高降解活性的菌株M-9,其降解率达到94.74%,对其进行了菌株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并结合其16S rDNA序列,初步确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通过对M-9菌株的脱毒效果研究表明,其具有降解棉籽饼中游离棉酚的能力,脱毒后棉籽饼中游离棉酚的含量降至33.18 mg/kg,符合中国国家标准饲料卫生标准规定(GB13078-2001):饲料原料棉籽饼中游离棉酚含量≤1200 mg/kg。并进行毒性饲喂试验,从而确定菌株M-9处理后的棉籽饼粉对小白鼠无毒性。  相似文献   
99.
甘肃省盐生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盐生植物区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种类丰富。甘肃省盐生植物计有56科187属294种,分别占中国盐生植物科、属、种的84.85%、93.5%和69.18%,属种比值高达63.61%;区系的优势现象十分明显,仅6个科就包含了全省盐生植物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属和种;②地理成分复杂,分布类型多样。科有6个类型5个变型,属有14个类型12个变型,植物区系基本上属于温带性质,古地中海成分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③植物在生活型上以多年生草本、灌木为主。④特有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100.
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的分离与抗菌物质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萎病发病棉田未发病棉株根际土样中分离芽孢杆菌,利用对峙培养法对大丽轮枝菌进行平板拮抗实验,筛选出6株对大丽轮枝菌有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其中3株菌发酵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活性。S4-3菌株发酵液滤液经100℃、30min热处理丧失抗菌活性,发酵液氯仿抽提物不具有抗菌活性,发酵液硫酸铵沉淀物有抑菌活性,但经蛋白酶处理后活性丧失,认为S4-3菌株抑菌活性物质是蛋白质。而菌株S4-5发酵液经100℃热处理后还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发酵液氯仿抽提物也具有抗菌活性,但硫酸铵沉淀物对病原菌无抑制作用;S5-6菌株发酵液滤液经100℃热处理丧失抗菌活性,硫酸铵沉淀物也不具有抗菌活性,而发酵液氯仿抽提物有抗菌活性,因此认为S4-5和S5-6菌株产生的抑菌物质不是蛋白质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