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2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林业   351篇
农学   201篇
基础科学   302篇
  223篇
综合类   1962篇
农作物   207篇
水产渔业   290篇
畜牧兽医   822篇
园艺   338篇
植物保护   97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8篇
  1963年   6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采用3-PRRP~((4r))并联机构作为主体机构,在机构移动副处的主负荷方向上辅以磁流变阻尼器(MRFD),采用LQR最优控制算法对装置进行半主动控制,从而实现对车载仪器的多维减振.实验结果表明,该MRFD多维减振机构具有良好的多维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02.
荔枝泥蜂透翅蛾的危害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3.
基于普遍调查数据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木本植物结构特征的量化测度,采用物种相对多度分布模型(Ranked—abundance list)、生物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物种重要性指数相对多度Ra和物种重现率Rr、物种线密度Lsr进行测度。以徐州市鼓楼区城市道路绿化带为例,实际测定结果表明,综合运用这些测度指数,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出城市道路绿化带的整体植物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4.
采用种子吸涨试验、种子浸提液对萝卜种子萌发的抑制试验以及不同贮藏期种子的萌发试验,来探寻藏茴香种子休眠的原因。结果表明:藏茴香种子休眠与种皮的机械阻力无关;种子中存在的内源抑制物质和后熟作用是造成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藏茴香种子的内源抑制物质,在35℃条件下的水浸提液对萝卜抑制活性最强,25℃下最弱;并且在同一温度下的抑制活性随着浸提次数的增加而减弱。藏茴香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逐渐提高,贮藏到18个月时,种子的发芽率达到61.3%。  相似文献   
105.
我国西南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优模式研究与应用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农业大学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直接从热带种质选育自交系与温带种质自交系杂交,将温、热带种质的优点结合到杂交一代的西南玉米育种新思路,从Suwan-1群体中成功选育了自交系S37(苏37),构建了"温带种质自交系×热带种质自交系"的杂优模式。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西南玉米育种的成功经验,经过研究和发展,又提出将西南玉米育种用种质划分为Reid(瑞德)、Non-Reid(非瑞德)和Tropical(热带)3个类群,其两两组配,可构成"Reid×Non-Reid(浅丘、河谷组配模式)、Reid×Tropical和Non-Reid×Tropical(深丘、山区组配模式)"三角形杂优组配模式。本文系统回顾了我国西南玉米育种中热带种质利用、杂种优势群划分及杂优模式研究与应用的发展历程,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6.
两优培九稻米垩白在江苏省不同纬度点的播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江苏4个稻作区(纬度范围为31.3°~34.7°N)设置5个播期处理,以两系杂交中籼稻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其垩白变化特征。受播期和纬度的双重影响,两优培九稻米垩白率、垩白度的最大极差分别为54.0和13.0个百分点。垩白具明显的纬向性递变特征,种植的适宜区域在扬州至东海间,并以偏北地区(建湖、东海)较优,而在江苏的南北两端(昆山、沛县)要显著差于中间地带。在各稻作区稻米的垩白率(度)随播期推迟而降低,并且在江苏北部地区更易受播期调节。结实期的日平均温度与稻米垩白率、垩白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因此,在高产条件下适当迟播栽培,是降低两优培九稻米垩白的优质生产途径。  相似文献   
107.
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部门近日联合下发《2012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预案规定,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每公斤2.50元,粳稻最低收购价每公斤2.80元,以2012年生产的国标三等中晚稻为标准品,具体质量标准按稻谷国家标准(GB1350-2009)执行。执行最低收购价的中晚稻为2012年生产的等内品。相邻等级之间等级差价按每公斤0.04元掌握。最低收购价是指承担最低收购价收购任务的收储库点向农民直接收购的到库价。非标准品中晚稻最低收购价的具体水平,按照有关规定确定。整精米率低于38%的中晚籼稻和整精米率低于  相似文献   
108.
为探明不同施肥水平下秸秆碳对低肥力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和颗粒有机碳(POC)含量的影响,采用碳化硅管原位法,向不同施肥水平(0、120、240 kg·hm~(-2),以纯氮计)的低肥力土壤添加~(13)C标记小麦秸秆,定期取土样测定不同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及其δ~(13)C值,并计算秸秆碳在各有机碳库中的转化及贡献比例。研究结果显示,秸秆添加后7 d是快速转化阶段,此后秸秆碳转化渐缓,以向POC转化为主。相较于DOC,秸秆碳更倾向转化为MBC和POC,秸秆添加60 d后的转化比例分别为0.12%~0.38%、4.01%~6.25%15.01%、13.20%~32.85%和33.62%~59.69%。相较于0、240 kg·hm~(-2)的施氮处理,施氮量为120 kg·hm~(-2)时,秸秆添加能同时大幅提高试验土壤的活性和缓效性有机碳库含量。由此表明,秸秆还田条件下,适量施加氮肥更有利于低肥力土壤的培肥与固碳。  相似文献   
109.
为了解析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水分亏缺的响应,探讨不同品种对水分需求量的差异,该研究在大田遮雨棚滴灌下,以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和‘大西洋’为材料,参考西北区和本试验区的年平均降雨量,设置5个水分处理,将参考试验区年平均降雨量的值划分为正常灌水(A),逐级调亏灌水量的值划分为轻度(B)、中度(C)、重度(D)和特重度(E)亏缺灌水处理,研究灌水量对不同品种马铃薯植株生长(株高、茎粗、叶面积)、生物量与分配、叶片相对含水量、产量与构成因素、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灌水下,‘青薯9号’株高增长速度大于‘大西洋’,且测定期内持续增高,但‘大西洋’叶面积快速扩增期的扩增速度大于‘青薯9号’;2个品种各器官干质量变化趋势不一致,‘大西洋’各器官干质量呈增长趋势,‘青薯9号’茎叶和根干质量呈前期增长后期下降、块茎干质量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且‘青薯9号’块茎生物量分配比例最高值为57.96%,仅是‘大西洋’最高值的67.43%;2个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大西洋’单株结薯数、单株产量、公顷产量、商品薯率高于或显著高于亏缺灌溉(P0.05),‘青薯9号’仅商品薯率和大薯率高于或显著高于亏缺灌溉(P0.05),其他指标则显著低于轻度亏缺灌溉(P0.05),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效率分别为152.62kg/(hm~2·mm)和130.70%。亏缺灌溉下,随水分亏缺度加重,‘大西洋’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扩增的抑制大于‘青薯9号’,2个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生物量积累的增速和绝对值降低、产量和大薯率显著下降(P0.05),且‘青薯9号’上述指标的降幅小于‘大西洋’,其中轻度亏缺灌溉下,‘青薯9号’单株结薯数和公顷产量具有补偿效应,较正常灌水分别增加22.79%和11.7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1.48%、灌水效率提高60.05%,抗旱系数为1.12。因此,‘青薯9号’轻度亏缺灌溉,可控制其地上部旺盛生长,利于块茎形成和膨大,‘大西洋’应保证充足水分供给,不宜亏缺灌溉。  相似文献   
110.
不同年限毛竹林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和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 PCR)方法研究了不同年限毛竹林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p 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铵态氮含量在马尾松林改造成毛竹林5 a后明显提高,而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土壤固氮菌多样性和nif H基因丰度也呈现相似的趋势。条带测序分析表明,毛竹林土壤固氮菌均为不可培养的固氮菌,与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sp.)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冗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年限毛竹林地土壤固氮菌群落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长期栽培毛竹林引起的土壤养分变化对土壤固氮菌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