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林业   283篇
农学   133篇
基础科学   166篇
  85篇
综合类   948篇
农作物   165篇
水产渔业   94篇
畜牧兽医   672篇
园艺   115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接触性的肠道传染病,该病以排水样稀粪、呕吐、脱水及哺乳仔猪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给生猪养殖业带来严重危害。猪流行性腹泻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暴发并流行至今,该病不仅发生范围广、强度大、致死率高,且常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及德尔塔冠状病毒等传染病混合感染,临床诊断并不能对该病确诊,必须运用一些实验室方法才能准确诊断该病。通过对猪流行性腹泻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法(IF),RT-PCR诊断技术、多重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技术(LAMP)等几种实验室检测技术进行综述,以期对该病的诊断及确诊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和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72.
以6株黄鳝源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作为受试菌,研究聚维酮碘在两种测定方法下的杀菌率、有效碘含量,及其对黄鳝的急性毒性,评价不同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及应用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在溶菌肉汤、营养肉汤和双倍浓度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聚维酮碘对6株菌的24h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均为24g/L(溶菌肉汤=营养肉汤≥双倍浓度营养肉汤)。采用直接作用法时,5mg/L和10mg/L聚维酮碘在10min内的杀菌率分别为99.99%、100%。试管二倍稀释法中有效碘的含量(溶菌肉汤营养肉汤双倍浓度营养肉汤)也远低于直接作用法,且有效碘含量在24h后均下降。聚维酮碘对黄鳝的24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173.91mg/L,这一质量浓度远高于直接作用法测定的有效杀菌质量浓度。试验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性,且在黄鳝养殖中可安全使用。但其有效性易受有机物影响,故在水产养殖中推荐使用直接作用法来测定其有效杀菌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973.
本文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沉积物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分析方法。沉积物经20 m L乙腈-磷酸盐(1∶1,V/V)缓冲液超声提取,0.15 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络合除杂,分散固相萃取材料净化,Ultimate XB-C18色谱柱分离,含4 mmol/L乙酸铵的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方式检测,内标法定量分析。通过试验优化了不同提取方法、净化吸附剂比。结果表明,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在2.5~200 n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方法定量限(S/N≥10)为2μg/kg。在2~50μg/kg添加水平内,平均回收率为79.8%~112%,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2%~9.9%,日间RSD为5.3%~8.6%。  相似文献   
974.
建立QuEChERS作为样品前处理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作为仪器检测,对马铃薯中30种农药多残留进行检测的方法。马铃薯样品用乙腈溶液萃取,涡旋震荡,摇床提取,加入氯化钠和无水硫酸镁,离心,上清液通过固相分散萃取商业包净化,过滤膜,然后用GC-MS/MS分析。分别以定量限和(10/3)倍定量限浓度值对马铃薯空白样品进行添加回收实验,方法的回收率75.6%~112.9%,相对标准偏差为1.5%~17.2%。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25~0.0150mg/kg、0.0083~0.0500mg/kg。此方法和GC-MS相比,在对农药组分定性方面更为准确,同时前处理快速简单、分析时间少,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标准要求,灵敏度响应较好,适用于马铃薯多农残的定性定量检验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975.
正概述节能日光温室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温室结构,多年来作为具有典型中国特色、规模数量较大的设施类型,一直是中国温室园艺装备升级的重点。截止到2013年,中国设施农业面积已达到350万hm~2,其中日光温室面积达88万hm~2,占设施总面积的25%~([1]),设施农业总产值7080亿元,约占中国农林牧渔业累计总产值89465.7亿元的8%~([2-3])。在化石能源濒临枯竭的背景下,日光温室由于具有较大型温  相似文献   
976.
不同方法对醉马草防控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严重发生区域为研究对象,探究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对醉马草的防控效果,以期获得适宜的防控方法。结果表明:不同防控方法在防控当年就对醉马草种群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表现为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可食牧草盖度、密度,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综合评价其防控效果,使用10%浓度草甘膦+皂粉(点喷)(H2)对醉马草的防除效果较好;建议在醉马草零星分布区采用人工拔除(W1),成片分布区采用高频刈割(W2);若想建立有益植物群落,则可直接补播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紫羊茅(Festuca vubra)(1∶1.5∶1)(S2);化学和物理防控后,也可辅助补播,以稳定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977.
将副干酪乳杆菌用于牛乳发酵,制备含抗氧化肽的新型乳酸菌功能性饮料。通过测定发酵终产品的活菌数、酸度、多肽含量、多肽转化率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探讨最优的发酵培养方式和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确定出的最佳培养方式为摇床培养,摇床转速180 r/min、发酵时间24 h、脱脂乳粉添加量12 g、葡萄糖添加量6 g、接种量5%,在此条件下,产品的多肽产量最高达0.98 mg/mL,活菌数最高达8.5×108 CFU/mL,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达62.38%。  相似文献   
978.
纳米炭材料对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纳米炭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到材料科学、能源、环境修复以及制药等领域。随着纳米炭材料生产和使用的不断增加,纳米炭材料将不可避免地被释放到环境中,并对环境中的各种植物以及作物造成未知的影响。近年来,将纳米炭材料应用到农业领域,考察纳米炭材料对作物的影响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各类纳米炭材料(包括炭纳米管、富勒烯、炭纳米洋葱和石墨烯等)对作物的生长影响,现有研究表明,各类纳米炭材料对作物种子的萌发和幼苗根茎的生长、作物产量和品质以及作物的抗逆性方面造成影响;此外,施加含纳米炭材料的肥料对作物的产量品质,肥料的利用率也造成影响,但其中的影响机理还不完全清楚,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研究纳米炭材料与作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为纳米炭材料应用于农业,促进增产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导,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9.
针对传统酿酒酵母的酒精发酵温度低、耐酒性差、乙醇产率低和成本高等问题,进行了耐高温、高浓度酒精酵母的选育与耐受性能初步鉴定研究.通过广泛采集菌样,初筛、复筛,从22个样品中经分离得到S11、S12、S15、S17 4株在40℃均能较好生长的耐高温酵母菌:对S15、S17菌株进行紫外诱变育种,获得1株编号为S132的耐受性优良酒精酵母.与对照丹宝利耐高温酵母相比,S132耐受40℃高温和16%(v,v)乙醇的能力分别高出20.9%和15%,是一株良好的高耐受性酒精酵母.  相似文献   
980.
湖南烟区烤烟焦油释放量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集湖南烟区2007年B2F、C3F、X2F3个等级烤烟样本195份,分析了烤烟焦油量的区域特征,并进行了聚类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烟区B2F、C3F、X2F等级烤烟焦油量平均值分别为19.94 mg/支、15.93 mg/支、11.58 mg/支,表现为B2F>C3F>X2F;C3F、X2F等级烤烟焦油量变异系数大;B2F、C3F等级烟叶焦油量在3大生态区域间差异不显著,但X2F等级烟叶差异极显著,表现为湘西北烟区相对较高,而湘中烟区相对较低;B2F等级烟叶焦油量不同地区间差异不显著,但C3F 、X2F等级烟叶差异显著,烤烟焦油量表现为湘西州、常德市烤烟焦油量相对较高,张家界市、永州市烤烟焦油量相对较低,长沙市除X2F等级烤烟焦油量较低外,B2F、C3F等级烤烟焦油量都较高;聚类分析将湖南烟区焦油量分为下部烟叶低焦油型、中上部烟叶低焦油型、下部烟叶高焦油型、中上部烟叶高焦油型等4大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