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9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为开发小麦条锈菌基因组编码区内多态性高的SSR标记,应用MISA软件从4个小麦条锈菌分离物转录组测序数据中搜索SSR位点并设计相应引物。结果表明,在小麦条锈菌转录组2 941条unigenes中发现6 083个SSR位点,SSR发生频率为14.13%,平均每9.84 kb出现1个SSR位点。获得的SSR有144种重复基序,单核苷酸和三核苷酸是主要重复类型,分别占SSR总数的42.33%和39.90%。T和AAC、ATC、CAT分别是单核苷酸和三核苷酸的优势重复基序。转录组中SSR重复次数以5~12次为主,基序长度主要集中在12~20 bp。随机合成100对SSR引物对3个小麦条锈菌分离物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有87对引物可以扩增出条带。总之,这些基于转录组发掘的SSR位点出现频率高、类型丰富,在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分子标记开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2.
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削减效益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安全的影响已超过城市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成为水污染的最主要来源。植被缓冲带能够有效拦截农业面源污染物,减少污染物向水体的排放。通过搜集国内外学者对缓冲带的研究结果,对缓冲带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物能力、缓冲带最佳宽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1)5 m草本缓冲带对污染物的拦截作用最好,当缓冲带宽度超过5 m时,推荐使用灌草缓冲带,而乔灌草缓冲带需要超过30 m才能发挥作用;(2)当缓冲带宽度相同时,悬浮物和磷素相较于氮素更容易被拦截,悬浮物及磷素去除的缓冲带最佳宽度推荐为15 m(削减率70%以上),但去除氮素的最佳宽度推荐为30 m(削减率为80%);(3)植被缓冲带拦截污染物受缓冲带宽度、坡度及植被类型等因素影响,但缓冲带宽度与削减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呈正比例,当缓冲带宽度增加到一定大小时,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削减率将不再有明显改变;缓冲带坡度与削减率之间也并不总呈反比例,轻微的坡度能够促进径流下渗作用从而增加缓冲带的削减率。  相似文献   
53.
 【目的】明确慢锈基因Lr34/Yr18和矮秆基因Rht-B1b(Rht-1)、Rht-D1b(Rht-2)在CIMMYT小麦品种中的分布,帮助慢病性品种选育和株高改良。【方法】使用3个STS标记,检测慢锈基因Lr34/Yr18和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在263个CIMMYT小麦品种和高代品系中的分布。【结果】csLV34标记在含Lr34/Yr18的材料中扩增出一条150bp的特异带,在不含Lr34/Yr18的材料中扩增出229bp的特异带;利用2对互补引物NH-BF.2/WR1.2和NH-BF.2/MR1对Rht-B1a和Rht-B1b基因进行检测,在携带Rht-B1a和Rht-B1b的材料中分别扩增出一条400 bp的特异带;利用DF/MR2标记检测Rht-D1b基因,在携带Rht-D1b的材料中,扩增出一条280 bp的片段。在263个品种中,57个品种携带Lr34/Yr18基因,占总数的21.7%;216个品种含Rht-B1b,占总数的82.1%;38个品种含Rht-D1b,占总数的14.4%。含双矮秆基因型(Rht-B1b+Rht-D1b)的品种有12个,不含这2个矮秆基因的品种(Rht-B1a+Rht-D1a)有21个。【结论】这3个STS标记可以方便、快速、准确地检测Lr34/Yr18、Rht-B1b和 Rht-D1b基因。在CIMMYT材料中,Rht-B1b基因频率很高,Rht-D1b较低。  相似文献   
54.
以香榧(Torreya grandis)的叶片和胚乳为材料,利用改进的CTAB-硅珠吸附法提取DNA,分别就叶片与胚乳建立了香榧的AFLP银染反应体系。结果表明:采用EcoRⅠ/MseⅠ酶切体系,64对引物中有36对引物既不适合叶片也不适合胚乳;适合胚乳AFLP分析的引物有20对,适合胚乳叶片AFLP分析的引物组合有15对,既适合胚乳又适合叶片的引物有7对。实验结果为利用AFLP标记对香榧进行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5.
以开沟撒施,土肥混合覆土覆盖的方式,研究生物有机肥对大棚西红柿的根部调控,在此基础上,对大棚西红柿的产量和效益以及土壤养分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生物有机肥能很好地改善大棚西红柿的植物学性状,极显著提高西红柿产量,处理1比对照增产5.75%。在大棚西红柿上,施用此种有机肥的处理1与对照相比,净收益可提高831.76元·667m-2,投入产出比为1∶2.87,增收效益显著。同时,还能显著提高土壤的肥力。  相似文献   
56.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Bx7的超量表达对提高小麦面筋强度有重要作用。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和STS标记检测了163份中国和CIMMYT小麦品种(系)的高分子谷蛋白亚基Bx7超量表达基因(Bx7OE)。结果表明,TaBAC1215C06-F517/R964标记和TaBAC1215C06-F24671/R25515标记可分别在含有Bx7OE基因的材料中扩增出447 bp和844 bp的特异带,在不含Bx7OE基因的材料中无相应目标带,两个STS标记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在163份小麦品种(系)中,11份品种(系)含有Bx7OE基因,占总数的6.7%。RP-HPLC与STS标记检测结果一致。利用这两个STS标记可以方便、快速、准确地检测Bx7OE基因。  相似文献   
57.
李丹  梁丹  任相亮  高月  王火旭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3):49-50,141
以非洲菊叶片为材料,采用正交实验方案对非洲菊叶片原生质体分离条件进行研究,经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以1.0%的纤维素酶和0.75%的果胶酶为混合酶液、6%的甘露醇为渗透压稳定剂的条件下,酶解5h能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获得高质量的非洲菊叶片原生质体。  相似文献   
58.
以芒果果皮、果肉粉为主要原料,添加山梨糖醇、甘露醇、柠檬酸等辅料,采用湿法压片工艺研制芒果压片糖,以感官评定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配方,得到最佳添加量分别为芒果皮纤维粉5%,果肉粉20%,山梨糖醇48%,甘露醇25%,柠檬酸0.6%,微晶纤维素1%,硬脂酸镁0.4%。  相似文献   
59.
中国小麦育成品种和农家种中慢锈基因Lr34/Yr18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Lr34/Yr18是重要的慢叶锈和慢条锈基因, 携带该连锁基因的小麦品种被广泛种植于世界许多国家。利用STS标记csLV34对慢叶锈和慢条锈基因Lr34/Yr18进行分子检测的结果表明, 我国231份育成品种(系)中仅有14份材料携带Lr34/Yr18基因, 占6.1%。不同麦区分布频率不同, 其中北部冬麦区为零, 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分别为3.0%、21.4%、16.7%和33.3%。在422份农家种中, 359份含有Lr34/Yr18基因, 占85.1%。Lr34/Yr18基因在不同麦区的分布频率也存在差异, 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南部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分别为89.6%、77.4%、93.1%、93.8%、96.6%和61.1%。csLV34标记扩增产物为150 bp和229 bp的片段, 能有效鉴别品种是否携带Lr34/Yr18基因, 是一个重复性好、准确率高的分子标记, 可用于小麦Lr34/Yr18基因的鉴定与选择。  相似文献   
60.
【目的】了解H1N1猪流感病毒广西分离株的分子特征,为广西猪流感疫情监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RT-PCR对2011年分离获得的H1N1猪流感病毒广西分离株(A/swine/Guangxi/1/2011)的HA基因进行扩增,然后利用DNASTAR分析软件对测序基因片段进行整个阅读框架的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并用MEGA4.0绘制遗传进化树。【结果】广西分离株HA基因长1701bp,编码566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与经典SIV的同源性为88.0%~99.6%,与季节性H1N1人流感病毒的同源性为76.3%~77.3%,与欧洲类禽SIV分离株的同源性为72.9%~75.4%,与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同源性为99.2%~99.6%;从核苷酸遗传进化树可知,广西分离株与类禽H1N1流感病毒和人H1N1流感病毒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远,而与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广西分离毒株HA基因的裂解位点序列为IPSIQSR↓G,具有典型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共有8个糖基化位点,其中6个位于HAl区,两个位于HA2区;广西分离株HA蛋白RBS位点的氨基酸同时具有人和猪流感病毒的特点。【结论】广西分离株(A/swine/Guangxi/1/2011)属于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