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3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建立一种弧菌类致病菌的快速药敏试剂盒,设计与筛选了增菌培养基、药物包埋试剂、细菌生长指示剂、10种药物的定量药敏试剂盒.试剂盒包括试剂盒1和试剂盒2,试剂盒分为检测区、生长区和空白对照区,每种药物双样对照,通过生物指示剂颜色变化来判断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创伤弧菌在培养基S2里具有较好的生长优势,指示剂对细菌生长具有较好的生长指示作用,准确判断每种药物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药敏试剂盒具有准确、简单和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22.
2007-2012年中国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流行菌株血清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血清型鉴定方法,对2007-2012年从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和云南等地养殖的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中分离获得的168株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流行菌株的血清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159株为Ⅰa血清型,6株为Ⅰb血清型,3株为Ⅲ血清型。各区域流行菌株血清型也存在差异:从广西自治区7个地区50个养殖场的罗非鱼中分离的61株无乳链球菌中,有54株为Ⅰa型,4株为Ⅰb型,3株为Ⅲ型;从广东省10个地区59个养殖场的罗非鱼中分离的64株无乳链球菌中,有63株为Ⅰa型,1株为Ⅰb型;从海南省5个地区26个养殖场的罗非鱼中分离的33株无乳链球菌中,有32株为Ⅰa型,1株为Ⅰb型;从福建省漳州6个养殖场的罗非鱼中分离的6株和从云南省文山4个养殖场的罗非鱼中分离的4株均为Ⅰa型。研究表明,2007-2012年中国罗非鱼链球菌病流行菌株血清型存在Ⅰa、Ⅰb和Ⅲ3种血清型,Ⅰa型为主要血清型,研究结果可为准确分析中国罗非鱼链球菌病流行规律和特点提供数据,为该病防治及疫苗候选菌株筛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3.
根据罗氏沼虾肌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来设定饲料的必需氨基酸组成,研制了罗氏沼虾配合饲料。在饲料中添加“生物灵”添加剂,促生长效果显。  相似文献   
24.
近两年来,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在广西斑点叉尾鮰养殖业中流行,造成鱼苗100%死亡;咸鱼的损失也高达30%~80%不等。为了确定该病病原,本试验对患病斑点叉尾鮰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进行了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结果从南宁和合浦两地分离到NN和HP两株G短杆菌,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腹腔注射感染可引起健康斑点叉尾鮰100%死亡,浸泡感染可引起30%-55%死亡,并且感染发病的斑点叉尾鮰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两株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均与国外报道的鮰爱德华氏菌参考菌株(JCM1680)相同;两株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与JCM1680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均为99.3%。以上研究证实,NN和HP两株细菌为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其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为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本研究首次对国内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证实了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在广西斑点叉尾鮰养殖业中的流行及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国内该病的控制及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小瓜虫是一种严重危害食用鱼和观赏鱼养殖的寄生虫,国外鱼病工作者非常重视小瓜虫病的研究。本文作者搜索了大量的文献,对国外小瓜虫病的药物治疗、感染机理、体外培养、免疫反应及疫苗试验等方面的研究动态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26.
重组tHsp70对罗非鱼腹腔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酵母分泌表达的重组罗非鱼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 of tilapia,tHsp70),与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抗原在体外非共价结合形成tHsp70-抗原复合物,通过对体外培养的腹腔巨噬细胞NO释放水平、吞噬活性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研究tHsp70对罗非鱼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tHsp70在体外能够与海豚链球菌菌体、胞外分泌物(extracellular bacteria products,ECP)结合形成tHsp70-抗原复合物;tHsp70-抗原复合物和tHsp70均可显著增强罗非鱼腹腔巨噬细胞的贴壁和生长、NO释放及吞噬活性(P<0.01),而ECP单独作用可引起腹腔巨噬细胞死亡,显著降低腹腔巨噬细胞NO释放(P<0.05),但tHsp70与ECP体外非共价结合后可减轻ECP对巨噬细胞的损伤;tHsp70-抗原复合物和tHsp70作用于腹腔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热休克蛋白70(HSP70),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和颗粒蛋白前体(PGRN)4个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海豚链球菌抗原单独刺激和无刺激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tHsp70具有免疫增强和免疫佐剂的功能,为开发罗非鱼链球菌病Hsp70-肽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7.
从患暴发性败血症的六须鲶Silurus soldatovi身上分离到致病菌株(FY-024),用常规细菌培养方法对其观察,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该致病菌均符合鲶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特征。为了进一步确认该致病菌的分类地位,对其进行了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遗传距离距阵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共扩增出1 417 bp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GQ924477)。系统发育结果显示,菌株FY-024与鲶爱德华氏菌的16S rRNA基因同源性达99.6%~99.9%,聚为同一分支,进一步确认致病菌是鲶爱德华氏菌。药敏试验和毒力试验结果显示,菌株FY-024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药物高度敏感,按Reed和Muench氏法计算LD50=1.08×106 cfu/尾。  相似文献   
28.
罗非鱼免疫球蛋白(IgM)重链基因全长c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已经构建的罗非鱼白细胞cDNA文库中测定获得罗非鱼免疫球蛋白(IgM)重链的eDNA序列,全长1885bp,有一个完整ORF阅读框长1770bp,5’UTR为29bp,3’-UTR为86bp,编码588个氨基酸。罗非鱼与大黄鱼、斜带石斑鱼、南极鳕鱼、乌鳢、鳜鱼、伯氏豚[鱼叚]虎鱼、牙鲆、花狼鱼、硬头鳟的IgM重链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最高达到69%,表明已经获得罗非鱼IgM重链基因;对所得氨基酸进行二级结构预测发现,罗非鱼IgM重链基因全长cDNA序列所编码的氨基酸分子量为41453.94Da。该试验结果为罗非鱼IgM重链基因功能的实验性鉴定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广西南宁市和崇左市草鱼养殖水体水质定点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目前广西南宁市和崇左市草鱼养殖水域的水质状况,于2009年1~6月对南宁市和崇左市4个草鱼养殖水域水质进行监测和取样,采用通用、成熟和可比性强的指数法,对主要污染物的特征值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水域的环境特点,划分出5个评价区,对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对各养殖水域水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南宁市和崇左市草鱼养殖水域的主要污染物质为悬浮物、化学耗氧量(COD)、氨氮、生物耗氧量(BOD)和活性磷酸盐。各个草鱼养殖监测水域的水质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其中以靠近城镇生活区的养殖水域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30.
采用琼脂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29种抗生素和10种中草药及其组合对致病性(鱼回)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病原菌对29种抗菌类药物中的头孢克洛、复达欣、头孢噻吩、先锋必、氨曲南、恩诺沙星、头孢拉定、头孢克肟、阿莫西林、新生霉素、先锋V、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头孢呋肟、头孢氨苄和羧苄青霉素等16种敏感,对克拉霉素、菌必治、红霉素、林可霉素、多粘菌素B、罗红霉素等6种表现出耐药性.10种中草药制剂对鲴爱德华氏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黄芩的抑菌作用最强,它对(鱼回)爱德华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3.75 mg/mL和7.50 mg/mL,抑菌圈平均直径达29.17±1.60 mm;连翘、大黄、蒲公英、金银花、黄柏有较强的抑菌作用.MIC为7.50~15.0 mg/mL,抑菌圈平均直径均在20 mm以上;而龙胆草表现出较弱的抑菌作用.试验中所选15组由2种中草药组合的复方制剂,大部分具有协同作用,少数药物配伍后可能因拮抗而抵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