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1篇
综合类   51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测定了野生台湾东风螺、方斑东风螺及养殖东风螺肌肉干物质的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东风螺肌肉蛋白质含有较丰富的必需氨基酸。干物质中水解氨基酸总量从61·14%到64·68%,总必需氨基酸含量从27·73%到29·41%,占氨基酸总量的45·35%到47·55%;呈味氨基酸含量从23·68%到26·50%,平均值为24·77%,占氨基酸总量的42·56%。台湾东风螺和方斑东风螺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苏氨酸。野生台湾东风螺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总鲜味氨基酸及氨基酸分(64·68%,29·41%,26·50%和49·56)均高于方斑东风螺(60·14%,26·73%,24·87%和41·46),认为台湾东风螺比方斑东风螺更为优良和美味,应该加大开发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南沙岛礁周围水域主要鱼类食物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南沙岛礁周围水域收集了43种主要鱼类,共940个胃含物,根据对它们的食性分析,并依其食料生物的生态类群以及消化器官特点,一般可划分为浮游生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兼底栖动物食性、底栖动物兼游泳动物食性等5种食性类型。根据食物网中各营养级的相互关系,初步划分为4个营养级,即初级生产者(海洋植物)、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低级肉食性动物和中级肉食性动物、高级肉食性动物。并根据这些营养级的划分,南沙岛礁周围水域43种主要鱼类可分低级肉食性鱼类,中级肉性鱼类和高级肉食性鱼类,它们的比为28105。灰裸顶鲷是南沙岛礁周围水域三重剌网举足轻重的捕捞对象,从食物网的观点出发,应加强灰裸顶鲷幼鱼期敌害鱼和其竞食者的捕捞,为低级肉食性经济鱼类除害,灰裸顶鲷就有可能增加资源量。  相似文献   
3.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水边线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带是人类活动最活跃和开发利用强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快速而准确地监测海岸线的动态变化对于海岸带及近岸海域使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大尺度、全天候、快速、高频度动态观测和低成本等突出优势。综述了基于遥感影像和GIS技术的瞬时水边线自动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阈值分割法、边缘检测法、数学形态学法、神经网络分类、小波变换法、分形理论法等方法自动提取瞬时水边线,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针对其存在的不足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并探讨了水边线提取技术研究在近海水产养殖增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采自上海和广州的36尾棘头梅童鱼的外部形态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头部头棘和鳞片鳞嵴这两个外部形态特征与该种类其他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线形回归法分析了17个可量性状和8个可数性状。结果表明:头部头棘的特征与背鳍前长、眼间距两个特征之间存在更紧密的联系,而鳞片鳞嵴与下鳃耙数量、眼间距两个特征之间存在更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建设人工鱼礁是修复海洋生境、养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措施.钢筋混凝土鱼礁是常用的人工鱼礁类型,鱼礁竖板(侧板、内部间板)方形开孔是钢筋混凝土鱼礁结构设计中主要设计参数,竖板方形孔径大小是影响鱼类诱集效果的重要因素.以人工鱼礁区常见的礁栖鱼类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幼鱼为研究对象,设计制作具有不同方形孔...  相似文献   
6.
为了全面掌握外伶仃人工鱼礁区礁体投放前后人工鱼礁对礁区水环境理化要素、海底表层沉积物、环境生物及渔业资源的影响状况,评价人工鱼礁的生态与环境功能,评估人工鱼礁的集鱼效果,对该人工鱼礁区进行了投礁后综合调查。结果显示:投礁后礁区渔业资源种类明显比投礁前丰富;投礁后礁区各类渔业资源的资源密度明显比投礁前高;礁体附着生物更加多样化,礁区资源养护、增殖效果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外伶仃海洋牧场附近海域游泳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20年春季和秋季对该海域开展了资源环境综合调查,分析了游泳生物种类组成、优势种、渔获率和群落结构特征,并构建游泳生物群落结构数据矩阵,分析游泳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共采集到游泳生物73种,隶属于12目30科49属,其中鱼类最多,共有47种,虾类10种,蟹类9种,头足类4种,虾蛄类3种。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 IRI)分析显示,渔获物中IRI>1 000的优势种有4种,分别为银鲳(Pampus argenteus)、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火枪乌贼(Loligo beka)和鹿斑鲾(Leiognathus ruconius),其中银鲳和赤鼻棱鳀是两季调查共同优势种。游泳生物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呈现春季高于秋季的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显示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在不同季节存在显著性差异,物种丰富度指数(D)季节差异不...  相似文献   
8.
北部湾鱼类多样性及优势种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07年在北部湾进行的4季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对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种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323种,隶属于18目101科,以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黄斑M(Leiognathus bindus)、竹??鱼(Trachurus japonicus)、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和大头白姑鱼(Argyrosomusmacrocephalus)为主要优势种.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鱼类的优势种更替明显,总体趋势为k选择种类(以红笛鲷和黑印真鲨等为代表)被r选择种类(发光鲷、鲾科和天竺鱼科等为代表)所替代,即寿命长、个体大和营养级高的鱼类种类减少,寿命短、个体小和营养级较低的种类增多.鱼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以共同渔区北部海域最高(3.60),东北部海域次之(3.58),共同渔区南部海域最低(2.35),四季多样性指数为2.96~3.77,平均3.31.2007年多样性指数比 1992-1993年低,但高于1998-1999年,表明近年来该海域捕捞压力有所减缓,使得渔业资源有一定的恢复.本研究旨在了解北部湾生物多样性和优势种的动态变化及演替状况,为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深圳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海域的波流、水深等状况,对方型角板中连式礁体和方型对角板隔式礁体进行了不同海流速度下的受力、抗翻滚系数及抗滑移系数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2种方型礁体所受到的水流作用力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方型对角中连式礁体发生滑移的临界受力为25 123 N,发生翻滚的临界力矩为91 356 N·m;方型对角板隔式礁体发生滑移的临界受力为46 801 N,发生翻滚的临界力矩为170 186 N·m.研究结果显示,2种礁体的抗滑移、抗翻滚性能均较好,不会因为波流状况的突变而导致滑移、翻滚,投放后能长期维持其功能稳定不变.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北部大陆架区渔业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2006年10月到2007年9月在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显示,渔获种类秋季最多,冬季最少,渔获物中鱼类占总渔获种类的79.42%;相对生物量指数与相对生物密度指数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最高值在夏季,最低值在冬季;优势种(IRI〉500)为杜氏枪乌贼Loligo duvaucelii、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粗纹鲳Leiognathus lineolatus和中国枪乌贼L.chinensis;主要种类(100〈IRI≤500)有六指马鲅、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条尾绯鲤Upeneus bensasi、深水金线鱼Nemipterus bathybius、圆鳞发光鲷Acropoma hanedai、鹿斑鲳L.ruconius、剑尖枪乌贼L.edulis、黄鳍马面纯Navodon xanthopterus和弓背鳄齿鱼Champsodon atridorsalis等。物种种类数、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秋季均具有最高值,最低值多出现在冬、春2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