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以尖孢镰刀菌为指示菌,对南极适冷菌Pseudomonas sp. P4-11 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物质稳定性进行了 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30~60益和pH 值6~10 的范围内发酵液上清的抑菌活性稳定。通过抑菌活性追踪检测,利用 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层析及HPLC 等方法对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获得了2 个具有明显抑菌效果的化合 物(T2-20-7-11-5,T2-20-7-11-7),结构鉴定表明,二者均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化合物。利用扫描电镜对化合物 T2-20-7-11-5 抑制尖孢镰刀菌孢子的初步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可能主要作用于细胞壁或细胞膜,造成细胞内容物 外泄,最终对孢子萌发以及菌丝体生长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细胞融合法构建EPA和DHA高产异养藻株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将富含EPA和DHA的自养微藻绿色巴夫藻和生长迅速的异养微藻四鞭藻相融合,并筛选出兼养的融合藻株,融合藻株的聪 脂,EPA,DHA和EPA/DHA等各指标均比异养亲本四鞭藻有较大提高,在兼养条件下生长速率高于亲本微藻,脂肪酸组成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而在异养条件下以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南大洋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菌株并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及抑菌谱研究。[方法]活性菌株筛选和抑菌谱研究采用平板扩散法,系统发育分析采用Mega4.0软件的邻接法。[结果]以尖刀镰孢菌为指示菌,从第27次南极科考采取的南大洋海水样品中筛选到20株活性菌株。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研究表明,2株活性菌株属于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2株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16株属于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对4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的抑菌谱研究表明,菌株312-1、83-1、195对尖刀镰孢菌、辣椒疫霉、大丽轮枝菌、番茄早疫病菌、瓜亡革菌、水稻纹枯病菌、芦笋茎枯病菌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除水稻纹枯病菌外,312-2对其他6种植物病原真菌也均有明显的抑菌活性。[结论]4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具有较高的研究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方海霞  赵惠娅  陈发荣  王燕  林学政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268-1270,1282
以尖刀镰孢菌为指示菌,从第27次南极科考采取的南大洋海水样品中筛选到20株活性菌株,其中2株属于嗜冷杆菌,2株属于假单胞菌,16株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对4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进行抑菌谱研究,结果表明,菌株312-1、83-1、195对尖刀镰孢菌、辣椒疫霉、大丽轮枝菌、番茄早疫病菌、瓜亡革菌、水稻纹枯病菌、芦笋茎枯病菌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南极适冷菌Rheinheimera sp.97产抗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南极适冷菌R.sp.97产抗菌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菌株R.sp.97产抗菌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基为:蛋白胨3.0g/L,硫酸铵1.0g/L,淀粉2.0g/L,NaCl15.0g/L;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培养基初始pH8,发酵温度10℃,摇瓶装液量30.0%(V/V),接种量1.0%(V/V)。优化后菌株R.sp.97发酵液的抗菌活性较优化前提高了18.1%。[结论]为研究南极适冷菌R.sp.97的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李贺  林学政  刘同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101-10103,10118
[目的]优化南极适冷菌Rheinheimerasp.97产抗茵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南极适冷茵R.sp.97产抗茵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菌株R.sp.97产抗菌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基为:蛋白胨3.Og/L,硫酸铵1.0g/L,淀粉2.0g/L,NaCl15.0g/L;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培养基初始pH8,发酵温度10℃,摇瓶装液量30.0%(V/V),接种量1.0%(V/V)。优化后菌株R.sp.97发酵液的抗茵活性较优化前提高了22.2%。[结论]为研究南极适冷茵R.sp.9r7的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根据菌落形态特征,从中国第4次北极科考采取的海洋沉积物BN05中分离到19株细菌,对其进行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并利用平板扩散法从中筛选出对植物病原真菌尖刀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活性菌株。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从北极海洋沉积物中分离到的细菌主要为γ-变形杆菌纲(γ-Proteobacteria),分别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1株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假交替单胞菌属是北极海洋沉积物BN05中可培养细菌中的优势菌群。活性菌株筛选结果表明,5株菌株对尖刀镰孢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BN05-S-2和BN05-B-6属于假单胞菌属,菌株BN05-M-2、BN05-M-7和BN05-B-2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18.
多功能生物制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多功能生物制剂多霸2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应。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先施用多霸2的100、200倍液后接种病原菌,可显著提高黄瓜的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防效达到72.0%和69.2%,差异极显著(P<0.01);先接种后喷药多霸2的100、200倍液,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病原菌的扩展,也具有防治作用,相对防效达到26.5%和23.1%,差异显著(P<0.05)。田间调查表明,在黄瓜苗期开始施用或未发病前施用多功能制剂,能有效预防白粉病的发生,具有很好的防治效应。多霸2的100、200倍液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与清水对照和常用药剂粉锈宁相比,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多霸2的100倍液使用效果最好,优于200倍液。  相似文献   
19.
拟康氏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对黄瓜枯萎病的协同防治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黄瓜枯萎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土传病害,目前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主要为化学法,但化学农药防治效果不佳,且易造成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利用拮抗菌防治黄瓜枯萎病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但单独用细菌或真菌防治黄瓜枯萎病防效低且不够稳定。用拮抗细菌和拮抗真菌联合防治植物病害是生物防治的一个新趋势。Hammad等曾报道用放线菌和细菌联合可以有效地防治黄瓜枯萎病。本课题组分离出一株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和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用两菌发酵液单独或混合对黄瓜枯萎病进行了室内防效试验,并将两菌的发酵液1 :1混合与复合诱导子配制成“多功能生物制剂”进行了田间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辽东湾湿地微生物量与土壤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考察了种植碱蓬(Suaeda Heteroptera K itag)对湿地的微生物量、部分土壤酶和土壤细菌总数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碱蓬的生长,种植碱蓬区的微生物量碳、氮均呈上升趋势,明显高于对照,微生物量碳变化范围为295~383mg kg-1,微生物量氮变化范围为29.74~41.81mg kg-1。土壤酶与微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相近,各种酶活性增幅大小不同,可能与植株分泌的养分对酶活性激活的程度不同。在种植碱蓬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或显著水平。在恒定的条件下,裸土区细菌总数基本恒定,而种植碱蓬区随着土样中植株的生长,细菌总数增长很快,在实验的20~40d,细菌总数分别增加1.48~6.9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