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5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2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探讨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ticus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免疫刺激复合物(Immune stimulating Complexs,ISCOMs)的抗原性,制备创伤弧菌OMP-ISCOMs腹腔注射免疫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平均规格为17g·尾-1),通过免疫血清学检测和攻毒保护试验,测定ISCOMs最小免疫剂量。结果表明,于免疫后第30d用FJ03-X2菌株攻毒,免疫组40、20、10、5μg·尾-1的免疫保护力分别为100%、87.5%、75%、50%;免疫血清效价分别为1∶6 400、1∶3 200、1∶800、1∶200。结果说明创伤弧菌外膜蛋白ISCOMs的最小免疫剂量为0.59μg.g-1水温(24±1)℃,并证实了创伤弧菌OMP-ISCOMs具强抗原性。  相似文献   
62.
鳜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GYK1株的鉴定、毒力及溶血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患溃疡病的鳜肾脏中分离出一株病原细菌编号为GYK1。此株病菌人工感染鳜、银鲫、剑尾鱼,实验鱼出现出血、肌肉坏死或溃疡症状;腹腔注射攻毒,对鳜、银鲫、剑尾鱼、小鼠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8.33×104、1.06×105、1.26×105、1.05×106CFU/g;菌培养液上清能溶解鳜、加洲鲈、银鲫、小鼠、兔、绵羊、人O型血等的红细胞,在绵羊血平板上为β 溶血,不同代次和保存条件的细菌溶血性稳定。细菌在电镜下的形态、生化特性和ID32E系统自动鉴定的结果均符合嗜水气单胞菌的特征;PCR扩增检测到嗜水气单胞菌特异性的毒力基因气溶素基因(aerA)209bp片段,进一步说明此株病原细菌为含有毒力基因的嗜水气单胞菌。实验结果表明,GYK1是一株毒力和溶血性均较强的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63.
日本鳗鲡败血腹水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2000年3月中旬,自福建仙游某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养殖场患败血腹水症的发病日本鳗鲡的肝脏及腹水处分离到四株细菌,经鉴定其中一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dwardsiella tarda),一株温和气单胞菌(Aeromomas sobria)和两株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溶血试验,小鼠攻毒试验显示,上述四株细菌都有较强制 毒力,综合分析,上述菌株可能是引发这次日本幼鳗败血腹水病之病原菌。  相似文献   
64.
嗜水气单胞菌胞外产物的生物活性及主要蛋白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血清学分型的基础上制备了23 株嗜水气单胞菌和1 株温和气单胞菌的胞外产物。分析这些菌株的溶血活性、蛋白酶解活性和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上述3 种生物学活性与菌株血清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SDS PAGE分析显示,胞外产物的SDS PAGE图谱主要包括35 ku,45 ku,53 ku 3个主要蛋白质条带。有别于此前的多数报道,35 ku的蛋白质条带为多数菌株(22/24)所共有。根据凝胶上主要蛋白条带在不同菌株中的分布,可初步将其中的18 株细菌分为3 个胞外产物ECPs蛋白型,该ECPs蛋白型显示与血清型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经蛋白酶K消化处理的ECPs,银染可见脂多糖(LPSs)的典型O 糖侧链结构,显示脂多糖是组成粗制ECPs的重要组分之一。  相似文献   
65.
RT-PCR和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检测猪瘟病毒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发表的CSFV序列合成1对引物,以猪瘟病毒(CSFV)兔化弱毒株为模板,建立并优化了检测CSFV的RT-PCR方法,并与直接荧光抗体试验(DFA)进行比较,检测了15份临床疑似病料。结果如下:应用RT-PCR对CSFV兔化弱毒株RNA进行扩增,获得与预期大小相符长为509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敏感性达到10 pg的CSFV-RNA,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毒(PRV)和猪2型圆环病毒(PCV2)进行同条件扩增均为阴性,RT-PCR产物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的CSFV不同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5%~99%;15份临床疑似病料应用RT-PCR的检出率为66.7%,而应用免疫荧光试验的检出率为60.0%,二者的总符合率为80%。表明RT-PCR方法比DFA更敏感,两种方法均可用于猪瘟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66.
欧鳗源嗜水气单胞菌β-溶血素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克隆的欧鳗源嗜水气单胞菌β一溶血素基因AHL316HEM进行序列和结构分析表明,AHL316HEM基因读码框架全长为1482bp,编码长度为493个氨基酸的蛋白,分子量为54.2kD,等电点为5.625,读码框架内有一个EcoRI酶切位点。AHL316HEM从起始位点至第23个氨基酸残基形成一明显疏水区,可能构成信号肽,其抗原位点大部分都在亲水区,不具穿膜性。同源性分析表明,AHL316HEM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嗜水气单胞菌溶血素基因(accessionNo.BAA83088)的同源率为98%,与斑点气单胞菌溶血素基因(accessionNo.U40711)、温和气单胞菌溶血素基因(accessionNo.AF443393)的同源串分别为84%和72%,与霍乱弧菌溶血素基因(accessionNo.AF540655)、副溶血弧菌溶血素基因(accessionNo.VIBTRH2A)、金黄葡萄球菌β—溶血素基因(accessionNo.S72497)的同源性分别为7%、5%和4%。这一结果提示,气单胞菌属内各菌种的溶血素基因可能有共同的起源。  相似文献   
67.
抑动蛋白是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体表纤毛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宿主免疫系统发挥抗虫免疫时的主要识别抗原。根据已经报道的3种抑动蛋白N端及C端保守的多肽片断,设计了一对简并引物P6/P7,以小瓜虫分离株IchFJ9的基因组为模板,成功扩增了抑动蛋白编码区(ORF)的全长基因序列。扩增的iagFJ9基因全长1398bp,编码466个氨基酸,包含18个非标准密码子TAA(Glu,Q)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包含6个以CPXGT为起始的串联重复单位,具有抑动蛋白的特征性结构。同源比较分析显示,扩增的iagFJ9基因与已知的小瓜虫抑动蛋白基因IAG52A基因具有88%同源率。证实了iagFJ9是一个新发现的抑动蛋白基因,用简并PCR技术去发现小瓜虫抑动蛋白基因家族新基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8.
嗜水气单胞菌细胞外膜蛋白及S层蛋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十二烷酰肌氨酸盐抽提结合超速离心纯化,制备了19株典型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1株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的主要外膜蛋白(MOMP)。根据SDS-PAGE图谱,将其中的14株菌分为3个MOMP组,I组的主要蛋白带为40kD和43kD,Ⅱ组的主要蛋白带为40kD和50kD,Ⅲ组的主要蛋白为40kD、46kD和50kD.MOMP组和血清型间没有严格的关系。用兔抗嗜水气单胞菌体抗原为第一抗体进行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所有被试菌株都能产生强阳性反应,其中40kD的蛋白带为大多数菌株所共有,且具有相似的免疫原性,是构成菌体抗原的重要免疫原。用0.2mol/L甘氨酸缓冲液(pH4.0)处理上述菌株培养物,结果仅有嗜水气单胞菌ZY01-g3能够分离到丰富的S层样蛋白,其分子量约为52kD,而分子量约为52kD,而其他菌株未能分离到典型的S层样蛋白,表明S层蛋白的分布有限。  相似文献   
69.
喹乙醇 (Olaquindox)又名倍育诺 (Bay On Ox)、喹酰胺醇、快育灵 ,属喹口恶啉类化合物 ,具有广谱抗菌、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作用 ;同时又具有用量较少、价格便宜、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 ,故在畜禽养殖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用作饲料添加剂 ,一般推荐用量 :家畜 5 0~1 0 0 mg/g,家禽 2 5~ 3 5 mg/g、鱼类 5 0~ 80 mg/g[1 - 3] 。近年来 ,喹乙醇被作为抗菌促生长药物推广应用到水产动物养殖业 ,但喹乙醇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相差很小 ,尤其是在用户不了解喹乙醇有效成分含量的情况下 ,一旦操作失误 ,极易引发中毒事件。一、事…  相似文献   
70.
网箱养殖大黄鱼"白肝病"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4至9月,宁德地区网箱养殖大黄鱼出现大面积,大规模死亡,其主要症状为肝脏严重失血,肝组织受损,呈黄白色,并伴有烂鳃等症状,根据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并结合治疗效果。本文将该病初步命名为“白肝病”现结合该病的防治,及对其产生的可能原因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