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5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2篇
  20篇
综合类   142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67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71.
从过敏反应的概念、过敏症的群体分布、不同茶类及不同茶叶功能成分的抗过敏功效和抗过敏茶制品开发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重点介绍了茶多酚、儿茶素、甲基化儿茶素、茶皂素、茶黄素等茶叶功能成分对过敏反应尤其是速发型过敏具有显著预防与治疗效果,其中茶叶中儿茶素的甲基化产物展现了更为显著的抗过敏功效。一些发酵茶抗过敏能力优于绿茶,这可能与茶叶加工过程中生成除儿茶素外的其他抗过敏活性成分有关,如茶黄素等。茶叶功能成分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起到抗过敏作用:抑制化学物质诱导的过敏反应;抑制组胺及过敏介质的释放;抑制活性因子如抗体、肾上腺素、酶等引起的过敏反应;促进肾上腺、垂体的活动而有消炎作用。  相似文献   
272.
吉富罗非鱼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VB GF)、逻辑斯谛生长方程(Logistic GF)、Gompertz生长方程(Gompertz GF)和灰色动态生长方程(GD GF)等4种常用动物生长模型对网箱养殖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生长进行拟合,根据各模型拟合残差平方和的大小判断拟合程度.结果表明:VB GF生长模型对体重生长的拟合效果最好,而Gompertz GF生长模型对吉富罗非鱼体长生长的拟合效果最好.从实际拟合结果综合评价来看,VB GF生长方程最好,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39.008 (1-1.005e-008t),R2=0.993;Wt= 1514.50(1 - 1.025e-0.101r)3,R2=0.999,体重生长拐点为11.13月龄,相应的体长为22.92 cm,体重为448.74 g.吉富罗非鱼生长模型可以用于描述罗非鱼生长过程,反映机体生长发育规律,可为罗非鱼规模化养殖和选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3.
为培育XY型吉富罗非雌鱼,探索XY型雌鱼与正常XX型雌鱼在激素水平上的差异,利用浓度为100μg/g苯甲酸雌二醇对卵黄囊刚刚吸收完的吉富罗非鱼苗进行转性诱导.性成熟后随机抽取50尾生殖孔明显具有雌鱼特征转性鱼进行测交,对F<,1>代雄性率为70%~75%的母本进行再次测交验证,并用化学发光法对已验证为XY型雌鱼与XX型雌鱼进行睾酮和雌二醇2项激素检测.通过第1次测交试验初步获得5尾XY型雌鱼,雄性率分别为71.5%、72.1%、72.8%、71.4%、72.5%;5尾XY型雌鱼第2次测交试验其雄性率分别为72.5%、73.1%、73.2%、73.4%、73.8%,2次测交结果证明5尾转性鱼为XY型雌鱼.5尾XY型雌鱼雌二醇在753.96~1937.18 pg/mL间,睾酮在2.52~10.01 ng/mL间;5尾XX型雌鱼雌二醇在225.86~3600 pg/mL间,睾酮在3.48~16.50 ng/mL间,血液睾酮和雌二醇在XY型雌鱼与XX型雌鱼间无明显差异,2项激素检测不能用于鉴别XY型雌鱼与XX型雌鱼.  相似文献   
274.
驾驶员的视觉适应过程直接影响交通安全。为考虑驾驶员的视觉适应过程,在确定公路隧道入口段亮度时,通过实测得到驾驶员驾车进入隧道过程中的瞳孔大小变化数据,建立了描述驾驶员驾车进入隧道过程中瞳孔面积变化速率最大值与各相关参数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以驾驶员不发生视觉障碍的瞳孔面积变化临界速率为基准,计算得到了驾驶员瞳孔面积变化达到临界速率时,隧道入口段的最低亮度,分析了隧道入口段所需最低亮度与洞外亮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隧道入口段亮度与洞外亮度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得到了考虑驾驶员视觉适应的公路隧道入口段亮度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275.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以肝实质细胞发生脂肪堆积和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并伴随机体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获得性代谢疾病。以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以低、中、高剂量(10、50、100 mg·kg-1)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分别灌胃模型大鼠,探讨茶叶中EGCG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调脂保肝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EGCG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改善大鼠肝脏氧化应激状态。此外,肝脏病理切片显示,EGCG能减少肝细胞中脂滴的形成,同时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显示,EGCG能调理肝脏的脂质代谢。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表明,EGCG能显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脂质代谢紊乱和脂肪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276.
采用浮筏式养殖方式于2014年11月—2015年3月,在海南省儋州市海头镇海区进行了羊栖菜的冬季南养试验,记录了其生长规律,并比较了不同养殖水深对羊栖菜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营养生长的过程中,藻体长度以趋近于线性的方式增长;而质量的增加则表现出由慢到快的规律。在水深60 cm的条件下羊栖菜生长最快;本次试验羊栖菜干品产量为340kg/亩,比浙江洞头养殖的羊栖菜平均产量增长约42.9%,而养殖周期缩短了一半以上。试验结果不仅证实了在海南进行羊栖菜冬季南养的可行性,而且显示出周期短、产量高的优势,为建立羊栖菜"冬季南养"的新型养殖模式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77.
为研究匍枝马尾藻有性繁育过程的特点和人工育苗的可行性,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培养观察的方法,对匍枝马尾藻雌雄生殖托特点、受精卵分化等有性繁育过程、以及假根的形成、幼苗发育进行了研究,此外还对匍枝马尾藻的人工育苗进行了初步探索。试验结果表明,匍枝马尾藻的繁殖季节集中在每年的5—6月份;水温达到28℃时,生殖托出现排精排卵现象;从受精卵发育到形成具有假根的幼苗约需要48h;幼苗发育缓慢,35d后出现原生叶。人工育苗结果显示,幼苗栽培35d,幼苗株高为2.5~3mm,密度为6~10株/cm2;海区栽培60d后,匍枝马尾藻幼苗株高可达到7cm,幼苗密度为2株/cm2。本试验结果为匍枝马尾藻的人工规模环境育苗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78.
为发掘和利用高效释硅菌种资源,提升土壤中有效硅含量,本研究利用硅酸盐选择性培养基进行高效释硅菌的分离筛选,对分离得到的释硅菌株进行分类鉴定,测定其解硅能力、抗逆性、溶磷解钾、产铁载体及分泌IAA等促生能力,并通过浸种催芽试验探究其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得到21株释硅菌株,其中菌株CBP-2在以富硅铁尾矿砂为底物的发酵液中有效硅浓度可达22.46 mg/L,为对照(不接菌)的2.02倍。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xylanilyticus)。释硅菌CBP-2表现出良好的抗逆性,在20~40℃、pH值5~10、NaCl浓度0~7%条件下均可正常生长,最优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6.0、NaCl浓度4%、30℃培养。菌株CBP-2对磷酸钙和钾长石都有一定的活化利用能力,同时还能产铁载体、分泌IAA。该菌株兼具释硅、溶磷解钾等多种促生功能,同时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在土壤修复和农业生产中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9.
在分析风力机制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柔性制动系统,搭建了半物理混合仿真实验台,并在实验台上进行了风力机柔性制动模拟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风力机正常停机时,柔性制动系统通过改变PLC的PWM输出控制高速开关阀通断时间,从而调节制动力,完成柔性制动过程,可以使叶轮转速下降平缓,风力机齿轮箱扭矩波动减小.  相似文献   
280.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器检测法,检测了水中克百威的动态变化,比较了90%丁硫克百威原药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制剂的一种主要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野生食蚊鱼的毒性。结果表明:添加90%丁硫克百威原药的水中,有效成分浓度分别为0.1、0.2、0.6、1.2、1.8 mg·L-1时,96 h后水中克百威浓度分别为0.018、0.037、0.114、0.189、0.244 mg·L-1,此时测得其对水中食蚊鱼LC50为0.079 mg·L-1;添加20%丁硫克百威乳油制剂的水中,有效成分浓度分别为0.1、0.2、0.6、1.2、1.8 mg·L-1时,96 h后水中克百威的浓度分别为0.020、0.040、0.122、0.215、0.276 mg·L-1,此时测得其对水中食蚊鱼LC50为0.047 mg·L-1。实际测得的丁硫克百威对水中食蚊鱼的毒性已演变成丁硫克百威和其降解产物的联合毒性,20%丁硫克百威的乳油制剂在水中代谢能力及其对水中食蚊鱼的毒性均高于90%丁硫克百威原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