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9篇
  6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利用西南地区6种土壤进行人工酸添加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在负荷了酸添加后,土壤pH下降且Mn的析出增加。但Mn的析出因绝对量较低,对植物生长没有表现出毒性。因重庆和贵阳的土壤背景值Mn含量较低,可以忽视Mn毒性。  相似文献   
32.
通过分析宁绍平原形成、水利建设、人口变化及古代粮食种植业与农业技术发展等的历史,探讨了该平原水耕人为土形成过程。分析认为,宁绍平原地区水稻种植虽然已有7000 a以上的历史,但现代水耕人为土大约起于西汉之后,形成时间不足2000 a,在唐宋、明清和20世纪50~70年代有较快速的发展;水耕人为土形成大概可划分为5个时期。最早的水稻种植区为平原与丘陵山地过渡区的洪积扇上,水网平原区大规模水稻种植主要在唐宋之后,多数成土时间约1000 a左右;滨海平原区种植水稻时间较短,多数在500 a之内。研究认为,水分环境改善、农作技术发展和人口增加是宁绍平原水耕人为土形成、发展和演变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33.
高光谱成像技术是近几年研究较多的一种检测技术,其通过将计算机成像技术和光谱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无损检测技术。为进一步了解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桑椹无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我们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分析和学习,最后对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桑椹无损检测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分析和展望了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未来。  相似文献   
34.
以浙江省为例,基于地形特征及其形成、人口演变与土地开发、水利建设与农业技术发展等的历史变化分析,探讨了现代水耕人为土形成的年代。分析认为,虽然研究区水稻种植已有7 000 a左右的历史,但规模化水稻种植的历史基本上在2 000 a内。先秦以前,农业技术发展水平较低,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稻田土壤水旱交替的环境,植稻土壤缺少现代水耕人为土的诊断特征。唐宋、明清和20世纪50—70年代是研究区水耕人为土形成的3个主要时期,水耕人为土面积迅速扩大。洪积扇和河谷平原地区可能是研究区内最早形成现代水耕人为土的主要区域。不同地貌区间大面积的水耕人为土的形成时间顺序大致为水网平原、河谷平原早于滨海平原早于丘陵山地。研究认为,稻作环境改善是现代水耕人为土形成的前提,农作技术发展和人口增加是水耕人为土面积扩大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35.
为推进贵州省土壤的定量化分类研究与应用,利用近期在贵州省调查的185个代表性土壤剖面结果,结合贵州省以往的土壤调查资料,对贵州全域土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成土特点分析、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鉴定与系统分类高级单元类别划分。结果表明,贵州省丘陵山地土壤的脱硅富铝化主要以中度至弱为主,土壤有机质积累和腐殖质特性明显,土壤中铁质特性和铝质特性出现较为频繁,土壤粘化、黄化及碳酸盐岩岩性特性较为普遍;人为活动对该省土壤演变影响明显。该省土壤温度状况主要属热性和温性,土壤水分状况有湿润、常湿润、滞水、人为滞水和潮湿等类别。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3版),共鉴定出有机土、人为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等8个土纲,包括16个亚纲、41个土类和85亚类。文章对该省主要土纲分布的成土环境进行了分析,对贵州省域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单元与地理发生分类类型进行了参比,并提出了在潜育土中增设水耕简育滞水潜育土、水耕暗沃正常潜育土和水耕简育正常潜育土三个亚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6.
贵州省典型水耕人为土的发生学性状与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依据贵州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获取的水稻土(水耕人为土)土种典型剖面信息,结合成土要素综合分析,选取了18个代表性水耕人为土样点,通过田间调查与室内测定分析,分析了其发生学性状,确定了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高级单元类型,并讨论了其地理发生分类类型与系统分类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质地以黏土和壤土为主,剖面分化较为明显,多数呈中性和酸性,全铁、全锰含量呈现从表层向底土增加的趋势,锰的游离度大于铁,二者的垂直分布较为相似,表现出明显的淀积特点,但锰的活化迁移比铁更加活跃。18个样点的土壤在地理发生分类分别隶属淹育、潴育、渗育和漂洗4个亚类,在系统分类中则分别隶属漂白铁渗、普通铁聚、复钙简育、普通简育和漂白简育5个亚类,地理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类型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但也存在着优势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37.
为了解我国亚热带地区山地草甸土性态的变化和成土特点,从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湖南和贵州等省采集了20个代表性山地草甸土剖面,详细观察了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分析了土壤颗粒组成、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CEC)、酸度、氧化铁形态和黏土矿物类型等指标,并从诊断分类的角度探讨了它们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地位。结果表明:这一地区的山地草甸土表层有机质积累均非常明显,颜色普遍呈黑色和深褐色,土壤酸化明显,土壤氧化铁游离度多在40%以下,土壤CEC较高。但研究也发现,不同样点之间土壤的土体厚度、剖面构型、黏化状况、有机质垂直分布、氧化铁含量、矿物类型及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均有较大的差异。土体构型大致有Ah-C、Ah-Bw-C、Ah-Bt-C和Ah-G-C等4类。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诊断标准,可把研究的20个剖面归并为均腐土、潜育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等5个土纲,下续分为6个亚纲、10个土类和15个亚类。研究认为,在地理发生分类中笼统地把这些土壤归为一个土类存在边界不明确等问题。  相似文献   
38.
目的为了摸清安徽省淮南市毛集区山羊消化系统寄生虫病的流行及危害情况,有效的指导该区山羊消化系统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方法选取3个调查点,收集山羊的新鲜粪便,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尼龙筛兜淘洗法获取虫卵,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鉴定,并计算感染强度。根据检查结果,选择药物进行驱虫,观察驱虫效果。结果该区山羊消化系统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00%(47/47),所获寄生虫8种,隶属于3门3纲3目5科8属,即:血矛属(Haemonchus),毛圆属(Trichostrongylus),奥斯特属(Ostertagia),古柏属(Cooperia),艾美耳属(Eimeria),食道口属(Oesophagostomum),仰口属(Bunostomum),莫尼茨属(Moniezia)。根据调查结果采用丙硫咪唑和氯苯胍进行驱虫试验,并对驱虫前后山羊消化系统寄生虫的感染情况进行了分析。结论安徽省淮南市毛集区山羊消化系统寄生虫病感染率较高,采用药物驱虫可以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9.
在园林设计中,花镜设计对于园林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各种相关资料,根据我国园林景观的特点特性,分析花镜设计的要点,探讨花镜的特点与构成,对各种不同的花镜设计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列举以及分析。  相似文献   
40.
从新疆甜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甜瓜细菌性斑点病拮抗菌P-13,对其培养基组成和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最陡爬坡试验设计筛选培养基主要影响因子及其最佳区域,然后利用旋转中心组合和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培养基组成。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5g/L、可溶性淀粉5g/L、蛋白胨3g/L、(NH4)2SO43.206g/L、CaCO36g/L、K2HPO40.6g/L、MgSO40.6g/L、NaCl 0.158g/L、FeSO40.006g/L和ZnSO40.002g/L。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7.0、发酵温度28℃、摇瓶装液量为每500mL摇瓶装液60mL、发酵时间5.0d和接种量为φ=4%。发酵上清液对细菌性角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P4的抑菌圈直径为30.51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