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为了解引起广西养殖龟鳖细菌性疾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药敏特性,对2015—2016年来自广西各地的63例龟鳖病例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并采用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结合16S r DNA测序对各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病原菌对头孢哌酮等27种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被检的63例龟鳖病例中,有38例分离到以嗜水气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杆菌为主的病原菌48株,25例没有分离到细菌,细菌检出率为60.3%(38/63)。各致病菌表现出不同的药敏谱和耐药谱,其中对特治星的敏感率最高,达58.3%,其次是头孢曲松和米诺环素,均为52.1%,最低的是多黏菌素B,为6.3%;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达85.4%,其次是多黏菌素B,为70.8%,最低的是头孢曲松,为14.6%。说明广西龟鳖疾病仍以细菌性疾病为主,且病原复杂、存在混合感染;所检出的致病菌均存在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原核表达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卵黄蛋白原(Vg)VWD结构域,为深入开展Vg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和开发相应的生物活性物质提供技术支持,也为改进虾类养殖催熟及获取高质量后代打下基础。【方法】在GenBank中搜索红螯螯虾卵Vg的mRNA序列(AF306784.1)及查找其VWD结构域(2345~2491 aa),采用ExPASyProtParam、ProtScale、InterProscan及TMHMM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理论评估,结合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优化原始VWD氨基酸序列;然后通过全基因合成获得目的基因,连接至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质粒pET-28a-VWD,挑取阳性克隆转化大肠杆菌BL21(λDE3)感受态细胞及采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并以10% 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结果】红螯螯虾VWD结构域相对分子量为19692.11 Da,理论等电点(pI)为9.35,分子式为C855H1334N258O261S9,属于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不含跨膜结构域。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是红螯螯虾VWD结构域二级结构的主要元件,其中,α-螺旋占7.73%,β-转角占10.50%,延伸链占35.91%,无规则卷曲占45.86%。重组质粒pET-28a-VWD经大肠杆菌BL21(λDE3)感受态细胞诱导表达即获得融合蛋白VWD,以2 mol/L盐酸胍溶解和Ni-NTA亲和层析纯化及复性后,10% 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均在蛋白相对分子量约20.0 kD处出现1条清晰的特异性条带,融合蛋白VWD表达形式以包涵体为主。融合蛋白VWD在BL21(λDE3)感受态细胞中高效表达的最佳诱导条件:当单克隆菌液OD600 nm达0.6时添加0.5 mmol/L IPTG,置于20℃下诱导培养16 h。纯化后的融合蛋白VWD浓度为1.32 mg/mL。【结论】通过全基因合成获得的优化红螯螯虾VWD基因能在大肠杆菌BL21(λDE3)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出以包涵体为主要形式的融合蛋白,经盐酸胍溶解和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及复性即可获得高纯度的活性VWD蛋白,为后续开展红螯螯虾Vg生物学功能研究及开发相应的生物活性物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吉富罗非鱼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VB GF)、逻辑斯谛生长方程(Logistic GF)、Gompertz生长方程(Gompertz GF)和灰色动态生长方程(GD GF)等4种常用动物生长模型对网箱养殖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生长进行拟合,根据各模型拟合残差平方和的大小判断拟合程度.结果表明:VB GF生长模型对体重生长的拟合效果最好,而Gompertz GF生长模型对吉富罗非鱼体长生长的拟合效果最好.从实际拟合结果综合评价来看,VB GF生长方程最好,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39.008 (1-1.005e-008t),R2=0.993;Wt= 1514.50(1 - 1.025e-0.101r)3,R2=0.999,体重生长拐点为11.13月龄,相应的体长为22.92 cm,体重为448.74 g.吉富罗非鱼生长模型可以用于描述罗非鱼生长过程,反映机体生长发育规律,可为罗非鱼规模化养殖和选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选择表型性状优良的罗氏沼虾3个不同地理种群(孟加拉、越南、缅甸种群)的亲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形态差异及繁育性能,以期为该虾的优选优育和远缘杂交研究提供依据。试验结果:孟加拉、越南种群亲本的体长、体质量、卵质量之间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高于缅甸种群;孟加拉种群雄虾的头胸甲占整个身体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种群(P0.05),其雄虾的繁殖性状优于越南种群;越南种群抱卵虾的腹部较孟加拉种群的长而宽,表明越南种群的雌虾具有较优的抱卵空间优势,缅甸种群抱卵虾的腹部表现退化,趋于小型化;孟加拉种群、越南种群的单位面积育苗量分别较缅甸种群高11.7%、7.1%;越南种群子一代的体质量绝对增长量、特定生长率分别比缅甸种群高4.1%、5.2%,40、50 d体质量变异系数比缅甸种群高5.0%、24.7%。结果表明,孟加拉种群、越南种群表现出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性状好、生长速度快等特点,而缅甸种群表现出生长慢、性早熟、经济性状较差等特点,选用越南种群的雌虾与孟加拉种群的雄虾进行种内杂交选育,其子一代可以实现生产性能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糖源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与糖代谢的影响。试验分别以糊精、小麦淀粉、玉米淀粉、α-淀粉、蔗糖、葡萄糖为糖源,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半纯化饲料,饲喂6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初始体长(2.05±0.38) cm、初始体重(3.74±0.83) g]12周,每种饲料投喂3个养殖桶(重复),每个养殖桶放养40尾虾。结果显示:1)饲料糖源对肥满度(CF)无显著影响(P0.05),肝胰指数(HSI)和内脏指数(VSI)以葡萄糖组最高,小麦淀粉组最低。玉米淀粉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最高,蔗糖组、葡萄糖组的FE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低于糊精组、小麦淀粉组、玉米淀粉组、α-淀粉组(P0.05)。2)小麦淀粉组的全虾、肌肉、肝胰腺粗蛋白质含量最高,葡萄糖组的全虾和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最低,且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糊精组、蔗糖组、葡萄糖组全虾和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α-淀粉组的肝糖原含量最高,是蔗糖组、小麦淀粉组的4倍左右(P0.05),α-淀粉组、葡萄糖组的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与血清葡萄糖和肌糖原含量呈正相关。3)肝胰脏己糖激酶(H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不受饲料糖源的显著影响(P0.05),丙酮酸激酶(P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EPCK)活性则受饲料糖源的显著影响(P0.05)。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得出,6种糖源中,小麦淀粉、玉米淀粉这2种多糖对罗氏沼虾生长的促进效果更好,可为罗氏沼虾饲料的糖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XX型全雌吉富罗非鱼家系,为今后进行全雄吉富罗非鱼规模化制种提供优质母本,进而为罗非鱼性别控制及育种研究提供基础材料.[方法]通过给仔鱼连续15 d投喂60 mg/kg的甲基睾丸酮(MT)诱导获得表型全雄吉富罗非鱼,经测交筛选获得伪雄吉富罗非鱼(:XX),与常规雌性吉富罗非鱼(:XX)交配繁育全雌罗非鱼家系,经过3个世代选育获得全雌和伪雄吉富罗非鱼.根据吉富罗非鱼生殖孔外观结构差异进行性别鉴定;测量150日龄时各吉富罗非鱼家系的体长和体重,并计算罗非鱼肥满度.[结果]MT诱导吉富罗非鱼的雄性率达100.0%;吉富罗非鱼选育家系F1~F3代的平均雌性率分别为80.3%、92.4%和99.9%,分别获得5、5和6个全雌家系,其中F3代仅有1个非全雌家系(雌性率为99.4%).吉富罗非鱼选育家系F1~F3代150日龄雄性罗非鱼的平均体重分别为815.4、857.9和930.1 g,较对照组提高8.73%、14.62%和21.31%,其中F2和F3代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3个世代雄性罗非鱼平均体长分别为25.63、25.48和26.22 cm,较对照组提高3.51%、2.87%和4.42%,F3代的体长显著高于对照组.吉富罗非鱼选育家系F1~F3代150日龄雌性罗非鱼的平均体重分别为733.9、745.0和789.8 g,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2.13%、16.48%和24.99%;平均体长分别为24.57、24.35和24.79 cm,较对照组提高3.93%、3.13%和4.07%,其中F1代的体长显著高于对照组.经过3个世代选育,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得到大幅提升,F3代吉富罗非鱼选育家系的平均体重提高22.97%,保种家系的平均体重提高28.62%,且肥满度也得到明显提高.[结论]通过MT诱导处理可批量生产伪雄吉富罗非鱼,实现全雌吉富罗非鱼的规模化制种,经过3个世代选育,获得的伪雄和全雌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显著提高,更适于吉富罗非鱼育种及性别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的鱼卵计数方法效率低、精度差、对鱼卵有损伤等缺点,提出了基于图像处理的鱼卵计数方法:通过Matlab软件中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对经过Photoshop预处理的图像进行灰度化、去除噪音、二值化和形态学处理,采用连通图计数和面积计数法进行鱼卵的计数,精确性在95%以上。该方法减轻了操作者劳动强度,弥补了人视觉的不足之处,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计数精度,并且可避免鱼卵损伤,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卵黄蛋白原N端结构域(vitellogenin N domain, VitN)的生物学功能并获得具有免疫特异性的红螯螯虾VitN融合蛋白,试验根据红螯螯虾卵黄蛋白原的mR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F306784.1)获得VitN mRNA序列(编码第42~585位氨基酸),通过在线分析工具对红螯螯虾VitN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优化合成红螯螯虾VitN基因序列,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VitN,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λ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对红螯螯虾VitN融合蛋白进行表达、纯化、包涵体复性、Western-blot鉴定和浓度测定。结果表明:编码红螯螯虾VitN的氨基酸共544个,均为常见氨基酸,其中丙氨酸、缬氨酸和丝氨酸含量较多(占比分别为7.72%、7.72%和7.54%),色氨酸含量最少(仅占0.92%);红螯螯虾Vit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681,理论等电点为8.69,共含有8 540个原子,分子式为C2671H4260N7...  相似文献   
19.
利用12个微卫星标记分析14个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家系的遗传多样性,以P_0代为对照,研究P_4、P_5代家系的遗传多态性,指导尼罗罗非鱼的选育。研究结果表明:14个罗非鱼家系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杂合度、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3.1819、0.6276、0.5753,其遗传多样性丰富;家系N312与N314遗传距离最小(0.1214),而家系N304与N306遗传距离最大(0.3137),14个家系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973;UP_GMA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14个尼罗罗非鱼家系聚为4个分支,第一分支为家系N303,第二分支由N301、N306和N311组成,第三分支由N302、N308和N310组成,其余家系组成第四分支;P_4代尼罗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态性比P_0代小幅降低,而构建P_5代家系时参考了微卫星标记的分析结果,其遗传多态性明显高于P_0和P_4代。结果表明:参考微卫星标记计算的家系间的亲缘关系,人为控制选配提高后代稀有等位基因的频率和杂合子的比例,可以有效防止近交衰退,维持较高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并优化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检测及其基因分型的套式PCR,并确定IHHNV在广西流行的基因型,为有效防控广西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IHHN)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以PCR检测IHHNV现有标准的基础上,于389F/R和309F/R两对引物扩增片段之外的绝对保守区域设计外引物IHHNVWF/WR,优化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后建立IHHNV检测及基因分型的套式PCR,并通过与一步法PCR对比以验证其优越性;采用建立的套式PCR对546株2010—2018年收集的IHHNV广西流行株进行基因型分析,确定IHHNV在广西流行的基因型。【结果】优化后的第一轮PCR反应体系20.0μL:2×F8 FastLong PCR MasterMix 10.0μL,上、下游引物(20μmol/L)各0.8μL,DNA模板2.0μL,无核菌酶灭菌水补足至20.0μL。扩增程序:94.0℃预变性3 min;94.0℃10 s,59.0℃15 s,72.0℃15 s,进行35个循环;72.0℃延伸5 min。套式PCR检测IHHNV的灵敏度较一步法PCR提高100倍;对100份IHHNV阳性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与一步法PCR的检测结果一致,符合率达100%。从546株IHHNV广西流行株中均能扩增获得309 bp的目的条带,全部为感染型(基因1型和基因2型)。【结论】在PCR检测IHHNV现有标准基础上建立的IHHNV检测及基因分型套式PCR,其灵敏度较一步法PCR提高100倍,尤其适用于检测IHHNV含量低的样品,可为疫病监测及进出口检疫提供更敏感的技术手段。当前广西流行的IHHNV均为感染型(基因1型和基因2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