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6篇
  1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探讨优质双低油菜品种在保山市的适宜种植密度和肥料运筹,实现良种和良法配套,进行了油菜密度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密度为14.40万株/hm2,全生育期施肥:纯N 138.00 kg/hm2、纯P120.00 kg/hm2、纯K 183.60 kg/hm2、纯B 1.65 kg/hm2的处理综合性状最理性,产量达3 797.25 kg/hm2,可作为保山油菜密度肥料优化栽培模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鲵环境适应性的调控、适口饵料的筛选以及伤病防治,初步探索出了大鲵的驯养技术,驯养成活率达92%。  相似文献   
13.
冷凉山区稻田改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保山市海拔1 800m以上的冷凉山区常年种植水稻,但单产低,仅1 500~5 250kg/hm2.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技术创新,在该地区研制推广稻田改种玉米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是冷凉山区粮食持续增长的一条新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我市粮食生产中,小麦生产占有重要地位,种植面积和产量比重仅次于水稻、玉米,居第三位。但近年来,我市小麦病虫害发生较为频繁,尤其是小麦条锈病的大流行,使小麦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小麦的种植面积,已从2004年的2.8万hm^2(42万亩)锐减至2005年的2.5万hm^2(37万亩)。针对小麦存在的这些问题,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根据“小麦遗传多样性控制条锈病田问试验”结果.举办了“小麦品种多样性混播”的示范样板。该技术的实施,在控制小麦条锈病和增产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小春作物推广应用的一项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杨家贵 《中国种业》2013,(10):63-63
应对本市冬、春连旱的干旱天气,保障油菜生产可持续发展,通过试验研究在油菜生产种植中应用套种,免耕,宽窄双行播种等集成技术,达到减少生产成本投入,减少干旱对油菜生长的影响,提高亩产量。  相似文献   
16.
保山市“十一五”油菜产业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菜是保山市小春种植的主要农业经济作物,其为全市的食用植物油安全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简要介绍了“十一五”来,保山市油菜生产发展情况,讨论了当前发展取得的主要经验,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保山地区山地蚕豆产区地膜覆盖试验结果显示,地膜覆盖处理的植株生长势健壮,与裸地栽培相比锈病发病率降低5.53%,病指降低0.98,单产提高1408.65kg/hm~2,经济与生态效益明显,推广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8.
2003-2005年对保山市大麦蚕豆不同行比间作模式下斑潜蝇发生危害规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麦蚕豆行比为1:4的种植模式对斑潜蝇控制作用明显高于其他种植模式,该模式斑潜蝇的虫情指数最低,为11.90%,与净种蚕豆比,虫情指数降低了3.83%;相对防效最高,达24.35%。在大麦蚕豆间作试验中,大麦蚕豆行比为1:4的模式为控制斑潜蝇的最佳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蚕豆大麦套种增产控病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品种、多行比、三次重复的随机区组试验,筛选蚕豆、大麦套种的增产搭配组合和控病效果好的栽培行比模式。经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优选出了增产显著的蚕豆、大麦套种组合和行比栽培模式,并推广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温凉山区油菜的生产特点,开展了温凉山区油菜播种期的试验研究。结果以10月27日播种处理最合理,平均亩产、单株有效角果数、受冻率和受冻指数与其他所有处理达极显著水平;株高和角粒数达显著水平。试验研究证明,在海拔为1 800 m左右的温凉山区种植油菜的最佳播种时期为10月中下旬,能够适当避开冷冻害的影响,实现油菜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