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篇
  33篇
综合类   136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评价小麦TaPIMP1基因在小麦耐旱种质培育方面的应用潜力。[方法]将由ubiquitin启动子驱动的TaPIMP1转基因纯合株系B64和B208及受体对照扬麦158在模拟的干旱胁迫条件下进行培养,测定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部分耐旱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在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株系及其对照的TaPIMP1表达量在24h内变化剧烈:转基因株系的种子发芽率、胚芽鞘和胚根长度显著高于受体对照。在10%-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株系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受体对照。在15%-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株系的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低于受体对照。[结论]该研究表明转基因株系的耐旱能力较受体对照扬麦158有显著提高。TaPIMP1基因可应用于转基因小麦耐旱种质的培育。  相似文献   
72.
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罗氏沼虾广西养殖群体、江苏养殖群体和缅甸原种F13个不同群体共15个个体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测定序列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在得到的401bp长度的基因片段中,3个群体所有个体的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序列同源性为100%,该基因在群体内或不同群体间均不存在遗传差异。表明罗氏沼虾的16SrRNA基因是比较保守的序列,在不同群体间的分化程度很低。  相似文献   
73.
长白山及五大连池火山灰土电荷零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长白山、五大连池火山灰土的电荷零点(ZPC),分析了影响电位滴定曲线形状、ZPC高低及其位移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两地火山灰土的ZPC均以C层最高,B层次之,A层最低;长白山剖面A、Bw、C三层的ZPC分别为2.65,4.20,4.35;五大连池削面A、Bw、C三层的ZPC分别为3.20,3.25,3.40;两地火山灰土的ZPC都有不同程度的位移,即ZPC均落在滴定零点(ZPT)的酸侧,说明两地火山灰土均为恒表面电位型胶体和恒表面电荷型胶体的复合体系,两地土壤不同层次中ZPC位移量大小顺序均为:A层>Bw层>C层。  相似文献   
74.
宁麦18的产量表现及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宁麦18是采用改良集团法育成的高产、稳产、多抗、弱筋小麦新品种。利用2008~2011年江苏省淮南组和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以及生产试验资料,对宁麦18的丰产性、稳产性以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麦18在参试品种中平均产量均为第1位,江苏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分别比对照增产9.8%和4.6%,国家区试和生产试验分别比对照增产7.8%和7.2%。宁麦18适应度较高,变异系数、回归系数和Shukla变异系数均较低,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好的稳产性。宁麦18平均穗数486.7万/hm2、穗粒数41.4粒、千粒重35.7 g,产量三因素协调性较好。穗数、穗粒数与产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的作用较小。因此,在宁麦18的高产栽培中,应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和稳定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75.
渔业是新时期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广西是水库移民大省(份),大化是广西库区水面资源最丰富的渔业大县和移民大县,渔业是库区移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以大化县为典型,对大化县库区渔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分析提出大化库区渔业存在总体发展水平低、养殖品种不合理、产业化市场化水平低以及缺乏特色品种和特色品牌等广西其他水库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我国乡村振兴背景及水产养殖业发展新政策新趋势和大化库区实际条件,提出今后大化库区渔业的发展思路是坚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发展策略是打造生态养殖模式和地方特色品牌,重点发展大水面增养殖和拦网养鱼、开发地方特色名优鱼类、生产高端生态鱼和有机鱼。同时还提出了大化库区渔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即职能部门和养殖户转变观念,加强水产品品牌认证、品牌建设和无公害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调整品种结构和养殖方式,形成特色渔业及其产业布局,从产、供、销三方面实施渔业产业化等。  相似文献   
76.
为了解北方麦区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挖掘可供利用的优异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类型,为品质改良提供基础材料,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SDS-PAGE),分析了172份北方麦区部分小麦品种的HMW-GS组成,并对其与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lu-A1、Glu-B1和Glu-D1分别具有3种、6种和3种不同的亚基类型。亚基1、7+9和5+10在各自位点上出现的频率最高,分别达到了54.07%、48.26%和49.42%。3个位点亚基对蛋白质含量的效应可分别表示为:1≥2*Null,13+16≥14+15≥17+18≥7+87+96+8,5+102+124+12;对沉降值的作用可分别表示为:2*≥1Null,14+15≥17+187+8≥13+167+96+8,5+102+124+12。亚基组成类型共有24种,在蛋白质含量水平上,亚基组成1/14+15/5+10、1/14+15/2+12、1/7+8/5+10、1/17+18/5+10和1/7+9/5+10相对较高;在沉降值水平上,亚基组成1/14+15/5+10、1/17+18/5+10、1/7+8/5+10、2*/7+9/5+10和1/14+15/2+12相对较高。综上所述,在24种亚基组成类型中没有发现明显优势的组合类型,优质亚基2*、17+18和14+15出现的频率较低。江苏省中筋和弱筋小麦品种选育,应结合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亚基组成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77.
为提高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选择效率,以7个半冬性小麦品种及按7×7双列杂交设计的21个F1杂交组合在2个地点的试验资料,研究了小麦2个产量构成因素—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基因效应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显性效应的作用远大于其加性效应,显性程度为超显性。增效基因为显性,减效基因为隐性。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在2个试点的平均狭义遗传力分别为54.00%和63.17%。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正向的平均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变异幅度较大,并在基因型、地点及基因型与地点互作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8.
为评价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以及试点鉴别力,采用AMMI模型对2018—2019年度长江中下游(江苏省农科院科企)小麦联合体品种区域试验15个品种在22个试点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效应(品种,V)、环境效应(E)和基因型(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V×E)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环境效应占总变异的90.63%,基因型(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占3.89%,基因型效应仅占0.84%.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中IPCA1、IPCA2、IPCA3、IPCA4和IPCA5合计解释了81.21%的互作平方和.15个参试品种中,V3(农麦161)、V4(宁麦1529)和V10(宁麦资16306)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V2(华麦1405)、V5(襄麦46)和V6(光明麦1526)产量较高,但稳定性较差;V1(宁1526)、V8(宁15219)、V9(宁1625)和V15(对照扬麦20)稳产性好,但产量较低;V13(信麦165)产量低且稳定性差.在22个试点中,E1(江苏南京)、E2(江苏常熟)、E18(浙江海宁)、E21(河南平桥)、E22(上海崇明)对品种的鉴别力较强;E8(江苏高邮)、E16(湖北随县)和E4(江苏泰州)对品种的鉴别力较弱.由AMMI双标图及互作效应值分析可知,品种对试点具有特殊适应性,V10(宁麦资16306)不仅高产稳产性好,而且适应性较广.  相似文献   
79.
小麦抗倒指数遗传及其与茎秆特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给小麦抗倒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利用7个茎秆抗倒指数不同的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小麦抗倒指数的遗传及其与茎秆特性的相关。结果表明,在7个小麦品种中,扬麦9号和宁麦8号抗倒指数的一般配合力最好,能极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的抗倒指数。小麦抗倒指数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显性效应更重要,显性程度为完全显性到超显性。控制抗倒指数遗传的增效等位基因为隐性,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亲本中的分配无明显差异。扬麦9号和宁麦8号具有较多控制抗倒指数遗传的隐性基因,而望水白和苏麦3号具有控制抗倒指数遗传较多的显性基因。抗倒指数可能受3~4对主效基因的控制,狭义遗传力中等。相关分析表明,抗倒指数与基部第二节间粗、基部第一、二节间充实度呈显著或极显著遗传正相关;与基部第一、二节间长、穗下节间长、株高和重心高度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  相似文献   
80.
坡耕地黑土剖面有机碳的分布和δ13C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一东北黑土典型漫岗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地形部位(坡顶、坡肩、坡背、坡脚和坡足)部分土壤属性和δ13C值,探索土壤侵蚀和沉积对土壤有机碳(SOC)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层土壤δ13C值与地形坡度、土壤粘粒含量、土壤含水量、pH值都显著相关。δ13C在土壤剖面中随深度变化,能够反映作物残体输入和土壤累积特征,有助于鉴定原始埋藏土壤表层。侵蚀部位土壤δ13C值与SOC含量线性拟合的倾斜角β与地形坡度成正相关,与粘粒含量成负相关,是反映SOC周转的一个良好指标。坡肩和坡背C3-C显著低于坡顶(对照点),C4-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不同侵蚀程度的地形部位SOC含量差异主要是由C3-C引起;坡脚和坡足C4-C显著低于坡肩和坡背,说明沉积区新碳损失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