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5篇
  5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59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设施育苗,利于苗期管理,抵抗连阴雨天气、冻害能力强的特点,进行延秋黄瓜大棚黄瓜种植试验。  相似文献   
32.
在收集整理佛顶山、梵净山和雷公山三个保护区的苔藓植物标本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对三个保护区的苔藓植物调查,统计出佛顶山的苔藓植物有65科170属506种,梵净山有77科226属657种,雷公山有68科176属466种;从丰富度上来看,梵净山苔藓植物的丰富度系数高于其他两个保护区,说明梵净山苔藓植物种类较为丰富;种的区系成分比较显示,三个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都有着以东亚成分为主、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交互影响、中国特有成分比例较高的特点。从相似性来看,佛顶山与梵净山和雷公山苔藓植物的亲缘关系均较近,但佛顶山与梵净山的共有属、种大于佛顶山与雷公山的共有属、种,说明佛顶山与梵净山的苔藓组成相似性较高,这与两地的地理关系较近相符。  相似文献   
33.
杨冰 《福建农业》2014,(1):77-77
"佳辐占"由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用"佳禾早占"与"佳辐418"杂交育成,兼具米质优、再生能力强(低节位分蘖力强)两个特点。浦城县从2011年开始试验作早稻-再生稻栽培模式,获得很好效果,并将该县"佳辐占"作早稻-再生稻栽培模式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4.
以皱纹盘鲍脓足病致病病原- - 创伤弧菌为抗原,制备兔抗血清,抗体纯化后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建立检测创伤弧菌的双抗夹心ELISA 检测法。结果表明,双抗夹心ELISA 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可检出含菌104 个/ml 的菌悬液。与创伤弧菌对照菌株有明显的阳性反应不与副溶血弧菌、溶藻胶弧菌、河流弧菌等8 株对照菌株产生影响检测结果的交叉反应。应用该法检测30 份病鲍样品,阳性检出率为66 .7 % 。  相似文献   
35.
小瓜虫病     
2008年农业部兽医局委托动物流行病学中组织专家编写动物疫病释义,为便于解读水生动物的疫病,本刊现将《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水生动物疫病种类的分类及各病的释义分期进行刊登。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淡水鱼类体表和鳃引起的一种寄生病,以病鱼体表或鳃呈现小白点为特征。为我国的三类水生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36.
刺激隐核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激隐核虫病,俗称海水小瓜虫病或海水白点病,是由刺激隐核虫寄生引起海水硬骨鱼类的一种致死性寄生虫病,以病鱼皮肤、鳃和眼出现大量小白点为特征。为我国二类疫病。一、病原学病原为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属于前口目(Prorodontida)隐核虫科(Cryptocaryonidae)隐核虫属(Cryptocaryon)成员。海水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arinus)是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37.
利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4对引物(389F/R、392F/R、77012F/77353R 和309F/R),通过普通 PCR 方法,对本实验室2011?2012年采集于国内不同地区的对虾样品进行 IHHNV(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检测,并对国内存在的 IHHNV 检出类型进行初步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在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宽沟对虾中均检测出了 IHHNV,而在脊尾白对虾中未检出。其中凡纳滨对虾阳性率最高,中国对虾阳性检测率最低。对虾样品2011年阳性率高于2012年,华东地区高于华北、华南两地。此外,根据4对引物的检测结果,得到国内 IHHNV 的4种 PCR 检出类型。  相似文献   
38.
草鱼出血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农业部兽医局委托动物流行病学中组织专家编写动物疫病释义,为便于解读水生动物的疫病,本刊现将《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水生动物疫病种类的分类及各病的释义分期进行刊登。  相似文献   
39.
厚壳红瘤果茶种子芽砧嫁接油茶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厚壳红瘤果茶胚芽嫁接油茶培育苗木,通过移栽管理,平均成活率96. 22%、成苗率达91. 58%。0~0. 5年生苗平均高12. 3 cm,0~1. 5年生苗木平均高45. 2cm,平均地径达0. 54 cm,根系发达,Ⅰ、Ⅱ级苗出圃率达到96. 4%,苗木质量达到油茶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0.
一例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病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山东省潍坊市一对虾养殖场发生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原因,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对发病对虾进行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桃拉综合征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黄头病毒(yellow head virus,YH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infectious myonecrosis virus,IMNV)、偷死野田村病毒(covert mortality nodavirus,CMNV)及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7种病原的检测,且对发病对虾进行了常规组织病理学观察。同时采用16S r DNA细菌鉴定方法及浸泡回接感染实验对分离自发病对虾体内的可疑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及毒力测试。结果显示,发病对虾样品核酸检测呈现WSSV强阳性,IHHNV和CMNV为弱阳性,其他4种病原为阴性。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在对虾的胃、鳃等上皮组织中存在WSSV包涵体,头部肌肉纤维出现离散。对分离编号为2901、2902、2903的3株优势可疑病原菌鉴定结果显示,3株菌分别与印度格里蒙菌、交替单胞菌及溶藻弧菌相似,相似度分别为99%、99%及100%。攻毒结果显示,3株可疑病原菌的LC50分别为9.8×107、1.1×108与2.3×108 CFU/m L,各细菌毒力均较弱,非导致对虾出现暴发性死亡的病原。研究表明,导致本次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病因与混合感染病原WSSV、IHHNV、CMNV有关,其中WSSV感染是造成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主因,研究结果可为解析当前养殖日本囊对虾疾病暴发及其成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