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不同密度下大豆单株和群体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垦农4号为材料,测定了R5期大豆不同群体单株和冠层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探讨了不同密度下大豆单株和群体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群体不同节位的光合速率低密度群体明显高于高密度群体;群体冠层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从冠层顶部至底部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低密度群体上下冠层差异较小,高密度群体上下冠层差异较大,冠层中上部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与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大豆根腐病菌对大豆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垂直板发芽试验研究了大豆于幼苗期被大豆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侵染后幼苗形态建成、总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 (MDA) 含量以及胚根细胞膜透性的动态变化,并对其致病机制和寄主的抗病机理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在侵染过程中会使大豆侧根原基的产生进程出现滞缓,子叶的营养物质输出受阻,胚根的生长速度减慢,根冠比的动态平衡被破坏,胚根中的总糖含量与对照相比下降,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升高,细胞膜透性增大.通过分析,认为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可作为抗病育种和药剂调控与保护的研究靶标.  相似文献   
13.
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豆产量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干物质的积累量及其在籽粒中的分配量,研究大豆及其群体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规律,对了解大豆产量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大豆及其群体干物质积累、分配的一般规律,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的关系,并介绍了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高产大豆群体干物质积累、分配的特点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深入进行大豆群体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改良剂在苏打盐化草甸土不同深度土层的改良效果,采用室内淋溶土柱的试验方法,设置S0、S1、S2、S3、S4和S5(每个土柱横截面积0.0113 m~2)分别施用改良剂0.00、0.01、0.05、0.10、0.50 g和1.00 g,折合成公顷用量分别为0.0、8.9、44.3、88.5、442.5 kg·hm~(-2)和885.1 kg·hm~(-2))6个处理,分析淹水条件下不同改良剂用量对苏打盐化草甸土的洗盐效应。结果表明,与未施改良剂处理(S0)相比,S3、S4和S5处理显著降低不同土层(0~30cm)土壤容重(降幅3.88%~8.87%)、增加土壤孔隙度(增幅3.82%~9.38%)、降低土壤pH值(降幅2.36%~8.05%);S2、S3、S4和S5处理显著提高20~40 cm土壤水分入渗量,增幅55.9%~294.6%(P0.05);施用改良剂处理交换性Na~+含量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显著降低,降幅4.84%~56.5%(P0.05),20~30 cm和30~40 cm土层中增幅1.09%~17.1%;S3、S4和S5处理0~10 cm土层电导率显著降低,降幅49.0%~60.4%(P0.05),20~40 cm土层显著增加,增幅3.68%~19.8%(P0.05);S2、S3、S4、S5处理10~20 cm土层碳酸根含量显著降低,降幅5.98%~23.4%(P0.05),S3、S4、S5处理0~30 cm土层碳酸氢根含量降幅1.49%~18.0%;S2、S3、S4和S5处理显著提高0~30 cm≥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增幅达16.4%~161.7%(P0.05);S3、S4和S5处理0~30 cm土层MWD显著增加,增幅达5.78%~161.7%(P0.05)。针对本次供试土壤盐渍化程度,综合改良效果及改良剂施用量,改良剂适宜用量为每个土柱0.10 g(88.5 kg·hm~(-2))(S3处理),可达到最优淋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Planteye F500三维扫描仪定量分析盐碱胁迫对大豆品种黑河49(盐碱不敏感大豆品种)和合农95(盐碱敏感大豆品种)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盐碱胁迫显著的降低了两个大豆品种的数字生物量、数字株高、投影叶面积、光穿透深度、hue值、归一化植被指数和绿度指数等形态指标和光谱指标。此外,这些指标是大豆幼苗响应盐碱胁迫的主成分,并且与植株的生物量积累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以上结果为利用表型组学定量分析非生物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研究气候条件对大豆籽粒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采用大豆亲本材料北丰9和Freeborn及其杂交后衍生的238份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其2年3地种植的大豆籽粒维生素E及其组分含量和生长发育阶段气象条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条件对大豆籽粒维生素E及其组分含量有显著影响,年际间气候条件差异极显著影响大豆籽粒维生素E及其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我国在苜蓿新品种的选育、地方品种的整理、国外品种的引进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结合我国的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并与国外苜蓿育种工作进行比较,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调节剂SODM对水稻保护性酶系的影响,测定了水稻结实期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抗坏血酸(ASA)、丙二醛(MDA)、O2-和H2O2含量。结果表明:SODM处理能够显著增加水稻叶片中SOD、POD及CAT活性,使叶片中MDA、O2-和H2O2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减轻水稻被过氧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以垦农4号为材料,研究了化控种衣剂和常规种衣剂对大豆籽粒灌浆过程和产量形成的调控,探讨了内源激素作用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大豆应用化控种衣剂可以提高生育后期叶源和根源的生理活性;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利于籽粒内容物的充实和产量的形成;应用化控种衣剂平均比常规种衣剂增产13.9%。  相似文献   
20.
以无菌水为对照,以ND种衣剂及另五种新型种衣剂为处理,通过抑菌试验、有重复二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初步研究了六种衣剂对大豆根腐病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化控种衣剂Ⅰ对大豆根腐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效果略好于ND种衣剂;生物化控种衣剂Ⅱ对大豆根腐病菌具有抑制作用,但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