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28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7篇
  64篇
综合类   26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提供科学构建已征土地综合资源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借鉴,及为地方政府及开发区制定土地供应时序与规模相关计划和规划等提供实践支撑,以Arcgis空间分析技术为手段,采用了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实证研究等多种方法,构建设计了包括4个评价目标共计19个指标的已征土地综合资源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按不同供地用途类型设置评价指标基础权重并引入变权理论对权重予以修正,采用加权平均模型对资源优势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在现有综合资源条件下,两江新区供地面积最大的是产业发展用地,呈先增后减趋势;其次为城市建设用地,供地面积逐年增加;最少为公共服务用地,供地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92.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林龄刺槐林养分特征与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田为对照,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表层土壤有机碳、氮、磷、钾含量、林木根茎叶中N、P、K含量和生物量.结果表明,各林龄刺槐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钾含量均高于农田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依次为15 a>20 a>10 a>5 a;全钾含量为20 a>15 a>5 a>10 a.农田地全磷含量是各林龄刺槐林地磷含量的3.2~3.9倍.刺槐根和叶中N、P含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K含量则表现出相反趋势;茎中N、P、K含量变化不大.不同林龄刺槐生物量的器官分配比例虽有所不同,但均以茎所占的比例最大,根次之,叶最小.可见在造林15 a后,该地区土壤养分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3.
李靖 《农业展望》2013,9(2):29-32
回顾了2012年全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主要是:重要农产品产量均稳定增长;农产品价格、净收入、出口增幅均明显回落;农业投资和进口创新高。同时,发现当前农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政策性库存与进口同步大增;大宗农产品缺乏国际定价权;“菜篮子”产品价格波动剧烈;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研究从需求、供给、成本和产业变革等4个方面对2013年农业经济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4.
农业水土环境系统包含农业水土环境和人类农事活动两个子系统.它们不能协调发展时产生原生和次生两类问题.某区农业水土环境系统的状态可由人类农事活动对农业水土环境要素及其构成类型的进占程度描述.本研究提出以信息熵理论来表征这一状态变化过程,从理论上探讨了区域农业水土环境系统状况的评价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95.
基于居住场势理论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分区与模式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运用判断矩阵法、居住场势度量法和三维空间分类法,依据居住场势理论,探索一种集理论关联、功能指向、效用分析为一体的新型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分区和模式设计方法,以期为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为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提供方法借鉴,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为例进行了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分区与整治模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可划分为4种整治类型区,其中Ⅰ类区适宜采用生态移民涵养式整治模式,Ⅱ类区采用新型农村产业化整治模式,Ⅲ类区采用新型农村社区化整治模式,Ⅳ类区采用生态压缩发展式整治模式。计算得到的白市驿镇各村居住场势分量呈现地域性特征:生产分量地域特征最为明显,由建制镇周围向较远区域递减,近郊型行政村生产分量值(Nip)高于中心和远郊型行政村;生活分量值(Nil)分布特征与其基本相同;生态分量值(Nie)较高区域集中在远郊森林密集、生态环境良好的山区。通过与各行政村自然、社会经济本底情况的验证比对,白市驿镇整治分区结果符合区域实际特征。因此,本研究认为区域内居住场势差异是影响农户自主迁徙的客观推动力,以居住场势理论为指导进行整治分区和模式设计,可以体现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区域特征与功能指向,为整治活动的科学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摘要:以桃新品系‘秋蜜红’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喷施0.3%氯化钙和0.3%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以及附加一定浓度萘乙酸不同次数对桃叶片叶绿素含量、干鲜重比,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喷施0.3%氯化钙、0.3%磷酸二氢钾及附加10、20mg/L萘乙酸均提高了秋蜜红桃叶片叶绿素含量,但对干鲜重比影响不明显;混合喷施0.3%氯化钙和0.3%磷酸二氢钾1、2、3次及附加20mg/L萘乙酸喷施3次均明显提高了秋蜜红桃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硬度。  相似文献   
97.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solate chitinase gene from Trichoderma atroviride strain SS003. [Method] With the aeciospore wall of armandii pine blister rust as inducer, chitinase gene was induced to express in Trichoderma atroviride cells. The cDNA fragment of chitinase gene was cloned by RT-PCR approach. [Result] The activity of chitinase induced reached 40.17 μg/10 min; and the specific fragment amplified was 834 bp in length and proved to be the fragment of chitinase gene by sequenc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Conclusion] The result showed the feasibility of isolating the full length of chitinase gene and its transformation, and further producing chitinase.  相似文献   
98.
 为探求和认识独特的河谷水文循环演变规律,采用Morlet复小波变换对云南干热河谷地区的元谋、宾川、元江和潞江坝等4个典型代表站的蒸发量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在不同时段的蒸发量时间尺度信号的强弱分布状况研究基础上,探讨了各序列的变化趋势及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化特性,确定了各序列的突变点和存在的主要周期。结果表明,整体趋势除宾川站的月均蒸发量在缓慢增加外,其他站的月均蒸发量都在减少,元谋站蒸发量递减率最大。元江、潞江坝、元谋和宾川站存在的主周期分别为22,12,13和18年。这些关键数据为探求云南干热河谷的水文要素特性和水循环研究分析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
立秋之后,天气由热转凉,是发病较多的时节,那么夏秋之交应预防哪些疾病的发生呢? 1、感冒 由于秋季气候忽热忽凉,是伤风感冒的多发季节。因此,要遵循“耐寒锻炼从初秋开始”的规律,注意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已感冒者可用连根葱烧豆腐吃,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更为客观的木霉菌鉴定手段。[方法]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鉴定手段(rDNA-ITS序列分析),对3株茶藨生柱锈重寄生木霉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依据TR1的培养性状和显微特征描述,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深绿木霉(T.atroviride);TR2、TR3的培养性状和显微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相似,依据其形态特征,初步鉴定这2个菌株为绿色木霉(T.viridePers.ex Fr.)。从Genbank中深绿木霉和绿色木霉的6个菌株与TR1、TR2T、R3所作的系统发育树可知,TR1应该归为深绿木霉,TR2和TR3属同种真菌,应该归为绿色木霉,这与形态学观察结果一致。[结论]形态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可作为木霉菌分类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