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 (Takahashi)(在中国长时间学名误用为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是我国小麦的主要害虫,为小麦蚜虫优势种。该蚜虫因繁殖速度快、发育历期短、适应能力强且能随着气流远距离迁飞等特性,对小麦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关于蚜虫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主要基于线粒体基因开展。然而,初级共生菌布赫纳氏菌Buchnera aphidicola几乎存在于所有蚜虫中,其在研究蚜虫种群遗传结构多样性方面的潜在作用报道很少。本研究基于前期收集的荻草谷网蚜6个不同地理种群(苏州、武汉、昆明、廊坊、泰安、银川),对其线粒体COⅠ基因与初级共生菌B.aphidicola的两个单拷贝基因gnd与trpA进行PCR扩增、测序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根据对3个遗传标记基因聚类分析,荻草谷网蚜6个不同地理种群分为3组,分别为银川种群、苏州种群和其他种群(COⅠ: FCT= 0.364 2,P <0.05;gnd:FCT= 0.403 3,P <0.05;trpA:FCT= 0.222 9,P <0.05),3组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银川种群和泰安种群间有相同的稀有单倍型H8(trpA),苏州种群和武汉种群也有相同的稀有单倍型H2与H23 (COⅠ),3组之间仍存在基因交流。因此我们推测在4、5月份东南季风盛行的情况下,银川种群迁入了外来虫源。蚜虫线粒体基因和初级共生菌基因的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共生菌基因在研究蚜虫种群遗传结构和多样性具有潜在应用意义。综上所述,基于线粒体和共生菌基因序列的荻草谷网蚜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解析可为蚜虫的迁飞提供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12.
李迁 《新农业》2013,(12):50-51
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会怀揣着一个梦想。有的人会把它深深埋藏起来,而有的人则会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2316热线每每都会接到许多农户想要创办合作社的想法,想要了解创办合作社是怎样的一个流程。沈阳市康平县李迁的亲身经历,可以给众多想要创办合作社的梦想者一个更加直观、详细的创办流程。  相似文献   
13.
改良型营养液膜栽培番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良型营养液膜栽培番茄李迁王星海肖功烈琚立则(甘肃省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730000)NFT(营养液膜栽培)是无土栽培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栽培方法之一。其特点是营养液可循环使用且用液量极省,可设架进行多层栽培,在发达国家被普遍应用于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栽...  相似文献   
14.
几种生化物质与西瓜抗蚜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初步探讨西瓜抗蚜性的营养与次生代谢物质防御效应,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并分析了几种生化物质与西瓜抗蚜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抗性品种黑皮、绿美人、黑美人和惠兰的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和可溶性氮含量分别为2.22~2.27、0.23~0.26和1.88~3.03 mg/g,显著低于感性品种金美人、小玲、甜美人和花绿的3.24~3.83、0.67~0.87和5.26~5.82 mg/g;抗性品种的糖/氮比为5.38~7.94,显著高于感性品种;抗、感品种间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Vc)含量无显著差异;瓜蚜为害4 d后的抗性品种叶组织中的总酚和单宁酸含量显著增加,感性品种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幅度显著高于抗性品种。研究表明,西瓜品种抗蚜性与糖/氮比及总酚、单宁酸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氮、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但与可溶性糖和Vc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昆虫内共生菌-昆虫-植物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昆虫与其体内的共生菌建立了密切的互利共生关系。昆虫内共生菌不仅能调控宿主昆虫的营养代谢和生殖代谢,还能协助昆虫抵御生物、非生物胁迫,提高昆虫对化学农药的抗性及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等。因此,内共生菌是宿主昆虫生长发育及适应性的重要调控因子。目前,随着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内共生菌在宿主昆虫和寄主植物中的原位功能不断被挖掘,通过对内共生菌-昆虫-植物互作模型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昆虫内共生菌与昆虫、植物的互作机理,加深对昆虫适应性机制的理解并推进新型害虫防控和靶标技术的研发。本文就昆虫内共生菌的起源、特点、分布和传递,昆虫内共生菌在昆虫-植物-环境互作中的作用,以及昆虫内共生菌研究的方法和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昆虫内共生菌介导的防御效应及昆虫适应性机理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利用农产品加工下脚料花生壳,在培养料中添加花生壳进行工厂化栽培蟹味菇试验。结果为:添加花生壳栽培配方表现菌丝生长浓密、洁白,较对照配方满瓶时间提前5天;子实体表现朵形好、菇柄数量适中且粗实匀称,质量更优;生物转化率为100.26%,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辣椒,番茄为供试蔬菜,以烟道灰为基质,从6种供试营养液中筛选出两种适用于茄果类蔬菜育苗的营养液配方。即N:P:K为2:1:5浓度0.24%的尿素-磷酸二氢钾加微量元素配方;N:P:K为1:1:1,浓度为0.21%的复合肥加微量元素配方。  相似文献   
18.
在温度(25±2)℃、RH(75±5)%、光照周期14(L)∶10(D)的条件下,研究以木薯(Manihot esculenta)、橡胶(Hevea auyanensis)、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变叶木(Codiaeum variegatum)和芒果(Mangifera indica)5种植物叶片饲养木薯单爪螨(Mononychellus mcgregori)对其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对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及繁殖存在显著影响.木薯单爪螨取食木薯和橡胶叶片能完成世代发育,以木薯饲养,其F0代发育历期8.10d,F1代发育历期8.45 d;以橡胶饲养,其F0代发育历期8.45 d,F1代发育历期10.95 d.木薯单爪螨取食木瓜、变叶木和杧果新鲜叶片不能完成世代发育,F0代仅发育至幼螨期,分别为3.70、1.80和1.60 d;后代性比以木薯最大,F0和F1代分别为80.80%和88.50%,橡胶分别为80.20%和80.60%.木薯单爪螨在不同寄主上的单雌产卵量以橡胶最高,F0和F1代分别为25.8和29.8粒,木薯次之,分别为18.6和26.2粒,在木瓜、变叶木和芒果上只有木薯单爪螨F0代产卵,分别为1.2、0.98和0.6粒;成螨寿命以橡胶上成活最长,F0和F1代分别为19和20d,木薯分别为17和18d居次;在木瓜、变叶木和芒果上,木薯单爪螨成螨仅分别成活5.5、5和5d.综上所述,木薯单爪螨不仅对木薯产生危害,且极有可能转移为害热带经济作物橡胶,对橡胶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9.
在温度(28±1)℃、RH(75±5)%、光照周期14(L)∶10(D)的条件下,研究了经抗、感性初步筛选获得的5份抗性和5份敏感橡胶树种质对六点始叶螨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感橡胶树种质对六点始叶螨的发育历期、产卵量、后代卵孵化率、性比和成螨寿命均存在显著影响;抗性橡胶树种质对六点始叶螨的发育与繁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取食抗性橡胶树种质IRCI12后,六点始叶螨不能完成发育与繁殖,取食后成螨存活率仅为6.80%,且最多可存活7.40 d;平均每雌产卵量为4.90粒,且不能孵化。与取食敏感种质RRII103、RRII105、IAN2887、IAN2904和桂研77-11-23(多)相比,取食抗性种质热研87-6-5、IAN717、RRIM600和RRIC52后,六点始叶螨各龄螨的发育历期均显著延长,产卵量显著减少,后代孵化率和雌性百分率显著降低,成螨寿命显著缩短。该结果为深入开展橡胶树抗螨性机理和橡胶树抗螨种质的挖掘及其利用研究以及充分发挥抗性种质在橡胶树害螨防控中的主导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