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双孢蘑菇生活史的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生双孢蘑菇在形态、生态、生理、遗传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多样性。大部分野生和栽培的双孢蘑菇菌株和品种具有次级同宗配合的性特征,也有少数野生菌株属于异宗配合的类型。通过对采自英国牛津的野生双孢蘑菇菌株96.4的单孢菌株的形态、生长、交配、结实、RAPD和AFLP遗传标记等方面研究的分析,发现该菌株具有次级同宗配合和异宗配合的双重交配方式,成为独立的一群。研究表明野生双孢蘑菇在生活史方面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2.
<正>维西县常年牛存栏达6万头以上,其中能繁母牛2. 88万头,属牛存栏较多的县。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传统的养牛模式一直制约着维西县养牛业的发展,肉牛生产科技含量低、饲养周期长、成本高,经济效益不明显,农牧民养"长寿牛"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养牛主要以自食、役用和积肥为主,缺乏商品经济观念。加之维西县的肉牛繁殖一直处于自然交配和近亲繁殖状态,造成了肉牛品种的严重退化,肉牛生长速度缓慢,个体小,出栏率、产肉率和商品率  相似文献   
63.
试验采用均匀设计,在大田条件下固定数码相机高度垂直拍摄夏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的群体图像,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获取玉米地面覆盖度,建立覆盖度与人工测得的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积累(DMA)的回归关系模型,并对该模型的适用性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地面覆盖度与LAI和DMA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46和0.935,在叶面积估算模型中引入密度因素后模型的精确性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表明利用图像处理技术估测夏玉米群体长势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4.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 ,来研究白蚁蚁巢的热水浸提物对鸡菌丝生长的影响 ,探索鸡菌丝的营养特征。研究发现蚁巢热水浸提物对黄褐纹鸡菌丝的生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而蚁巢热水浸提物的量的多少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5.
本文对蘑菇属的双孢蘑菇、野蘑菇和姬松茸的 8个菌株的菌丝体阶段的过氧化物酶 (POD)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POD和EST同工酶谱不仅清楚地显示出这 3个种的 8个菌株同属于蘑菇属所具有的共同酶带 ;而且酶谱还清楚地显示出不同种不同菌株间的酶的差异。 (2 )双孢蘑菇 4个菌株 (除野生菌株 96 4 3外 )之间无论是来自中国还是来自西欧 ,无论是白色品系还是棕色品系 ,它们的POD和EST同工酶的遗传相似性是比较高的。 (3)双孢蘑菇与野蘑菇的遗传距离近于它与姬松茸的距离  相似文献   
66.
长根菇生物学特性及无公害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介绍长根菇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报告了长根菇无公害生产技术及栽培措施,包括母种、原种及栽培种、栽培袋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覆土及出菇管理技术,病虫害的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产品采收要求。开发的技术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67.
昆明滇池周边地区印度块菌生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块菌是云南省重要的出口野生菌之一.云南昆明滇池周边地区土壤为富含磷的石灰岩土,属于云南省较早发现印度块菌的地区之一,是该省印度块菌的主要产区之一.作者于2003年11月调查研究了昆明滇池周边地区3个有印度块菌发生的样点的地理、气候、土壤和植被特征,以及块菌产量状况.结果表明,昆明滇池周边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植被特征等适宜印度块菌生长,无论是人工林、自然林或是天然次生林都可发生印度块菌,这为在造林过程中实现人工培育印度块菌提供了实际证据.在地表落叶层厚的土层中,该菌子囊果发生在落叶层与土壤的交界处,一般来说,单个子囊果体积的2/5位于落叶层中,而另外的3/5则埋在土壤中;在落叶层较稀的地方,如果土壤疏松层较厚,则印度块菌常发生在距土表6cm左右的疏松土层中;如果土壤疏松层较薄(〈3cm),印度块菌则生长在土壤结实层以上或单个子囊果体积的2/3在疏松层中,而另外的1/3在土壤结实层中.昆明滇池周边地区的印度块菌与云南松、华山松共生,属于外生菌根真菌.在所调查的样方中,华山松林下的印度块菌产量比云南松林的高,人工林的块菌产量比自然纯林的高.其产量与林地中云南松分布密度呈负相关,与华山松分布密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8.
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云南分布的鸡,以菌为一个自然单系群,臧穆命名的华鸡[土从]菌属真菌与鸡[土从]菌属其他真菌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根据ITS序列建立的亲缘关系可以将云南产鸡[土从]菌属真菌划分为以下6个分支:(1)海姆鸡[土从]菌、乳头盖鸡[土从]菌和空柄鸡[土从]菌;(2)黑根鸡[土从]菌;(3)烟灰鸡[土从]菌、云南鸡[土从]菌和真根鸡拟菌;(4)条纹鸡[土从]菌、灰褐条纹鸡[土从]菌和炭黑条纹鸡[土从]菌;(5)小果鸡[土从]菌;(6)端圆鸡[土从]菌.  相似文献   
69.
食用菌菌种不同性状直接关系到生产的成败,而菌种生产技术又决定着菌种的质量,金耳(Tremella au rantialba)子实体是由金耳菌丝和毛韧革菌菌丝组成,其营养需求、生长条件较复杂,导致生产使用的菌种质量难以保证.通过筛选母种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并对几种较适宜的碳源、氮源进行优化组合筛选;原种配方及最适配方的碳氮比筛选,原种生长的pH、培养温度筛选,并进行变温处理,最后将几种不同性状的菌种进行出菇验证.结果 表明,母种的最适碳源为半乳糖,果糖、麦芽糖次之,最适氮源为酒石酸铵,酵母膏、氯化铵次之,最适碳源、氮源组合为半乳糖+酒石酸铵.原种最适pH值范围为5.5~6.5,原种适宜的恒温培养温度范围为18℃~22℃,变温培养时间为6d^9d,最优原种配方碳氮比为390∶1,其对应配方为木屑91.4%、玉米粉6.6%、石膏1%、糖1%.  相似文献   
70.
五种牛肝菌酯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李荣春  陈严平 《中国食用菌》1999,18(3):15-17,19
本文研究了滇产牛肝菌属的5个常见种的酯酶(ES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同工酶。结果表明,(1)不同种牛肝菌子实体的EST和POD同工酶谱之间既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又各自具有本物种的特有特征;(2)5种牛肝菌子实体的EST和POD同工酶谱比较稳定,是一项稳定的分子水平的重要指标,完全可以作为鉴定牛肝菌属种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