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6篇
  21篇
综合类   162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21.
[目的]分离、鉴定广西南宁葡萄园中引发巨峰葡萄果实溢糖性霉斑的病原菌,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5点采样法在发病葡萄园区进行溢糖性霉斑发病情况调查和症状观察;随机选择100个具有典型形态特征的单一霉斑,挑取病原菌孢子进行菌株分离和纯化培养,根据柯赫氏法则分别验证其形成霉斑的致病力,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被调查葡萄园中,2015年冬季果、2016年夏季和冬季果的葡萄果实溢糖性霉斑发病率分别达86.00%、87.32%和89.33%,发病指数分别为52.80、62.40和58.27.从100个霉斑样本中分离获得的优势菌株均具有相似的菌落形态,随机选取其中8株菌株进行验证,结果发现8株菌株均具有形成霉斑的致病力.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认分离所得的病原菌为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结论]橘青霉(P. citrinum)是引起广西南宁巨峰葡萄果实溢糖性霉斑的病原菌之一,当前应从栽培技术入手做好综合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22.
1发病情况 濮阳县某鸡场网上平养肉鸡16000只.饲喂自配饲料。鸡群10日龄时.接种了鸡新城疫弱毒疫苗.免疫后部分鸡出现轻微的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16日龄时.每天平均死亡200余只.用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10余天共死亡3500余只,死亡率达23.4%。  相似文献   
323.
为研究青稞白酒糟醅粗提物的抑草活性。采用超冷浸提法制备青稞白酒糟醅粗提物,种子萌发和室内盆栽的方法测定粗提物的抑草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丙酮浸提等方法测定优势杂草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当青稞白酒糟醅粗提物质量浓度为100mg/mL时,对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幼苗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100%和80%。安全性评价显示,青稞白酒糟醅粗提物对油菜、蚕豆、豌豆风险高,对春小麦安全。当粗提物质量浓度为200mg/mL时,对麦田优势杂草野燕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使野燕麦叶片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324.
本研究以柑橘多酚和果蔬汁为主要原材料,辅以稳定剂、护色剂和甜味剂等,首先进行单因素优化实验。然后,基于单因素实验的结果,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以确定柑橘多酚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显示,加入柑橘多酚0.14%、赤藓糖醇3.07%、枣汁45.87%、稳定剂0.33%(羧甲基纤维素钠:结冷胶=1:1)时,可制作出口感、色泽、香味及营养最佳的柑橘多酚复合饮料。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保健复合饮料提供试验基础,为柑橘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5.
问责权是一个国家权力系统中的总枢纽,如果它能够在法治化的轨道上获得有效建设,整个国家权力系统都能在它的催化下实现法治化。以法治主义为参照系,对当代中国问责权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展开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6.
为得到能够高效降解聚乙烯地膜的菌种资源,以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植保所提供的一株有降解聚乙烯潜力的菌株M2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不同颜色(白色透明、黑色)聚乙烯地膜的降解能力。经形态学观察和ITS测序,确定菌株M2属于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以不接菌为对照,在30℃、150 r·min-1摇床培养条件下,分别于培养30、60 d各取样一次,利用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水接触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该菌株对不同颜色聚乙烯地膜的降解效果。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经过30 d的降解,两种地膜均出现微小的破碎现象;经过60 d的降解,两种地膜都出现明显的孔洞,表面粗糙度显著增加,黑色地膜被降解的程度更高。通过测定地膜失重率发现,M2对白色透明地膜降解率为7.27%,对黑色地膜的降解率可达8.45%;降解30 d后,黑色地膜疏水性较白色透明地膜显著降低5.51%,降解60 d后,黑色地膜疏水性较白色透明地膜显著降低21.35%。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M2向白色透明膜片稳定的化学结构中引入醚键,黑色膜片则被引入羟基和醚键,黑色膜片的吸收峰强度大于白色地膜。研究初步认定,菌株M2对黑色聚乙烯地膜有较好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327.
【目的】分析2种保鲜剂处理阳光玫瑰葡萄贮藏阶段基因差异表达情况,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保鲜剂处理对葡萄果实贮藏品质影响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采用1-甲基环丙烯(1-MCP)和二氧化硫(SO2)保鲜剂分别对果实进行冰温贮藏(-1~1℃),并以不使用保鲜剂的果实为对照,对贮藏1、5、9、13和17周的2种保鲜剂处理及对照的果实分别取样开展转录组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证实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可靠性。【结果】从对照和2种保鲜剂处理的转录组测序结果中共获得371.64 Gb的原始数据,各样品Clean data均达6.03 Gb,GC含量为46.28%~47.53%,Q30≥93.50%,与葡萄参考基因组的匹配率为75.75%~90.23%。1-MCP处理与对照的差异表达基因数在贮藏后13周达最高值,而SO2处理与对照及SO2处理与1-MCP处理的差异表达基因数在贮藏后5周达最高值。贮藏1周和13周时,1-MCP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表达基因最多,分别为965和2881个;贮藏5周和9周时,SO2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表达基因最多,分别为3698和1628个;贮藏17周时,处理和对照两两比较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相差不大。贮藏1~5周果实内部发生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等方面的变化较贮藏中后期更为剧烈,且在MYB、AP2/ERF-ERF、NAC、GARP-G2-like、HB-HD-ZIP和WRKY转录因子的调控下,单萜合成相关结构基因表达量在贮藏5周后迅速降低。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所有样本中苯丙烷—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单萜合成代谢路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检测结果与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1-MCP与SO2保鲜剂对阳光玫瑰葡萄贮藏产生不同影响,前者在贮藏过程中抑制果实成熟和衰老作用释放较后者更为平缓,且通过阻断乙烯与受体结合并抑制ETR、EIN3和ERF1/2这3个乙烯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表达发挥延缓衰老作用。转录因子MYB、AP2/ERFERF、NAC、GARP-G2-like、HB-HD-ZIP和WRKY与单萜合成基因相关性较强,且6类转录因子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其可能通过互作调控果实单萜合成或其他成熟衰老过程。  相似文献   
328.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经济迅速全球化,对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及贸易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应对加入WTO产生的影响,我国对大豆产业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以2001年为时间界点,整理、归纳了我国加入WTO前后与大豆生产相关的年度数据(1991—2019年),对我国加入WTO后大豆产业、贸易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同时对我国加入WTO前后采取的大豆产业政策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不足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再度崛起提供理论性参考。  相似文献   
329.
李玮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9):149-154
为了探索新型除草剂氟咯草酮在青海高原马铃薯田的安全应用技术,以青海主栽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和马铃薯品质分析方法,测得氟咯草酮最佳使用剂量、使用方式及品质指标等数据。结果表明,氟咯草酮在马铃薯田使用中的剂量推荐为350~650 g a.i./hm2;最佳使用时期为播后苗前,一般在马铃薯播种后15~20天;最优使用方式为土壤封闭处理,对单双子叶杂草综合防效达到80%以上,增产10.15%以上,且对马铃薯品质中重要的参数指标粗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还原糖含量和干物质量无影响,氟咯草酮可在青海高原马铃薯田乃至西北马铃薯种植区作为主要除草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0.
铜是植物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铜缺乏或过量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不利。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是一种富含β-胡萝卜素、甘油等多种营养物质的真核绿藻。本研究分别对f/2培养基(对照组)和5.0 mg/L CuCl2(实验组)中培养72 h的杜氏盐藻进行转录组测序,探讨铜胁迫对盐藻生长发育及不同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获得41 418个unigenes,其中注释到NR、COG、KEGG、Swiss-Prot和InterPro数据库的unigene分别有22 204、19 524、15 345、12 136和18 016个。铜胁迫下共筛查到3 79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 350个基因上调,1 449个基因下调。对这些差异基因的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铜胁迫可诱导光合作用、碳固定、铜转运蛋白及热休克蛋白等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杜氏盐藻的生长,增强其对铜的耐受性。杜氏盐藻中发现了多个SNP和SSR结构位点。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杜氏盐藻铜胁迫下基因差异表达及分子机理提供了平台,也为其后续分子遗传学及表型性状等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