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61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67篇
  26篇
综合类   229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本试验旨在探究配合饲料替代水蚯蚓作为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仔鱼开口饵料的可行性。试验选用刚开口的1 200尾中华鲟仔鱼,平均体重为(86.57±3.05) mg、平均体长为(28.40±0.28) mm,随机分为水蚯蚓组和开口饲料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尾。投喂水蚯蚓和开口饲料9 d后,研究开口饲料对中华鲟仔鱼生长性能、存活率、消化酶活性以及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开口饲料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水蚯蚓,而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高于水蚯蚓。2)与水蚯蚓组比,开口饲料组中华鲟仔鱼终末体重、终末体长、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但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3)与水蚯蚓组比,开口饲料组鱼体淀粉酶、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总胆汁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与水蚯蚓组比,开口饲料组鱼体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提高(P<0.05),同时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含量及溶菌酶活性也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  相似文献   
572.
为了实现排种的均匀稳定,针对预切种式宿根蔗补种的难题,设计了一种宿根蔗补种机均匀排种控制系统,由辊耙、理蔗压板、种箱以及电控系统等组成。通过运用EDEM对排种机构的排种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及虚拟试验,探讨了系统主要工作参数对排种性能的影响,对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响应面正交试验,研究了辊耙角速度、理蔗压板压力、种箱内蔗种数量、理蔗压板活动角对排种均匀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排种机构排种性能的响应面方程,构建了排种系统参数调节的控制模型和控制算法。以种箱内蔗种数量作为控制器输入量,控制器通过自动调整辊耙角速度和理蔗压板压力来控制排种系统排种过程的均匀性。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参数自调节排种控制系统进行排种作业时,排种合格率为94.44%,与未应用参数自调节的排种系统相比提高8.88个百分点;排种均匀度为0.46段2。研究可为提高甘蔗宿根补种的均匀性及稳定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73.
为了研究新疆塔河马鹿三杈茸鲜茸重与茸尺的相关关系,为准确估测鲜茸重以及合理收茸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对780支塔河马鹿标准三杈茸鲜茸重和8个茸尺指标(主干长度、主干围度、眉枝长度、眉枝围度、中枝长度、冰枝长度、嘴头长度和嘴头围)的相关性和回归分析,以鲜茸重为因变量,茸尺性状为自变量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鲜茸重预测模型,并进行F检验。通过统计分析表明,塔河马鹿左右侧茸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其中茸重与主干长、主干围、冰枝长和嘴头围显著正相关(P <0.01),嘴头长和主干长及中枝长显著正相关(P<0.01),其左侧三杈茸鲜茸重估测模型:YL=-3.446+0.035X1+0.016X2+0.011X3+0.032X4+0.022X5+0.026X6-0.014X7+0.109X8右侧三杈茸鲜茸重估测模型:YR=-3.969+0.025X1...  相似文献   
574.
田甜  张建明  张德志  朱欣  李洋 《中国水产科学》2023,30(10):1259-1270
为探究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皮肤黏膜层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其骨板褪色症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通过 Illumina 高通量测序, 分析健康和患病中华鲟背骨板皮肤、躯干部皮肤微生物菌群结构特征。结果显示: 4 种来源皮肤黏膜层共有 3406 个 OTU。与健康组相比, 疾病组背骨板皮肤 OTUs 数量下降 84%, 躯干部皮肤 OTUs 数量下降 55%。在门分类水平, 健康组背骨板皮肤和躯干部皮肤的优势菌门组成较为相似, 均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主, 三者占比超过 75%; 拟杆菌门在疾病组背骨板皮肤和躯干部皮肤高度富集, 前者相对丰度由 11.15%升高至 67.99%, 后者相对丰度由 20.28%升高至 53.48%。在属分类水平, 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在疾病组背骨板皮肤和躯干部皮肤中相对丰度分别为42.83%和 21.78%, 均高于健康组样品 (4.20%和 16.92%); 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在疾病组背骨板皮肤和躯干部皮肤中相对丰度分别为 23.34%和 27.65%, 均高于健康组样品(0.33%和 2.16%)。多样性分析显示, 健康组和疾病组皮肤黏膜层之间的 Chao 指数和 Shannon 指数具有显著差异(P<0.01)。显著性差异分析显示, 黄杆菌属、金黄杆菌属、食酸菌属(Acidovorax)和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 4 个菌属在疾病组中显著上调(P<0.05)。本研究表明, 与健康组相比, 疾病组中华鲟背骨板皮肤和躯干部皮肤 OTUs 数量均明显降低, 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显著下降(P<0.01)。拟杆菌门的黄杆菌属和金黄杆菌属在疾病组皮肤黏膜层高度富集, 可能是此次疾病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575.
板栗红蜘蛛是板栗生产上的主要害虫。根据徂徕山林场板栗红蜘蛛发生情况,采用植保无人机喷雾施药,研究了尼索朗、阿维·螺螨酯和三唑锡3种杀螨剂对红蜘蛛发生期螨的防治效果,并与传统的人工喷雾防治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传统人工喷雾相比,采用无人机防治板栗红蜘蛛,具有防治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可进一步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76.
为解析环境因子耦合对甜瓜幼苗的影响,实现温室甜瓜环境的精准化管理,以白天空气温度、CO2浓度和营养液浓度为调控因子,采用三因子五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引入因子分析法对6个生长指标(总鲜重、总干重、净光合速率、壮苗指数、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提取公因子,将所得公因子作为幼苗综合评价指标。根据评价值拟合甜瓜幼苗综合生长对环境多因素的响应模型,分析环境因素的协同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44,均方根误差(RMSE)为0.07,拟合效果较好。在试验范围内,白天空气温度对甜瓜幼苗的影响大于CO2浓度和营养液浓度的影响。甜瓜幼苗综合评价值随CO2浓度和营养液浓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甜瓜幼苗综合生长的最佳环境因子区间为白天空气温度33 ℃~35 ℃、CO2浓度1 043~1 408 μmol/mol和营养液浓度2.0~2.9 mS/cm。本研究可为甜瓜幼苗环境调控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77.
<正>河南省临颍县采用小麦套种朝天椒模式,两种作物播种、采收均采用机械化,可节省人工成本500元以上,每667 m2朝天椒(干椒)产量350 kg左右,仅朝天椒收益就能达到6 000元以上。河南是全国朝天椒生产大省,常年栽培面积达18.7万hm2(280万亩)左右,年产销量约60万t。  相似文献   
578.
为高效统计烟田分布及种植面积,同时对烟草生长过程进行长势监管,本研究以山东省潍坊市某些试验田为例,通过无人机搭载多光谱传感器获取影像,采用U-Net++深度网络模型进行烟田识别,通过验证可知基于无人机影像的烟田识别精度在98%以上;此外,本研究进行了不同时期烟田的长势监测对比,结果表明地势、壤质等自然条件以及管理便捷性等对烟田长势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79.
580.
为建立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对缬菌胺的敏感基线,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从河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省和四川省未使用过缬菌胺的地区采集分离的105个致病疫霉菌株对缬菌胺的敏感性;为明确致病疫霉对缬菌胺产生抗性突变体的难易程度,进行了紫外诱导和药剂驯化试验;为明确缬菌胺与常用药剂之间的交互抗性,测定了8个抗缬菌胺突变体及其6个亲本敏感菌株对6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05株致病疫霉对缬菌胺的EC50值范围为0.0594~0.159 mg/L,平均EC50值为(0.102 ± 0.024) mg/L,不同敏感性菌株的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未发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将缬菌胺对105株致病疫霉的平均EC50值作为致病疫霉对缬菌胺的敏感基线;通过紫外诱变敏感菌株菌丝体获得了4个抗缬菌胺的突变体,其抗性水平介于 3.1~14.9倍之间,突变频率为0.54%,通过紫外照射敏感菌株孢子囊悬浮液获得了2个抗性水平分别为8.1倍和8.2倍的抗性突变体,突变频率为1.33 × 10?7;通过在含缬菌胺的黑麦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继代培养敏感菌株11代,获得2个抗性水平分别为3.1倍和9.4倍的抗性突变体。缬菌胺与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存在交互抗性,与氟吡菌胺、嘧菌酯、甲霜灵和霜脲氰不存在交互抗性。初步推测致病疫霉对缬菌胺具有低到中等抗性风险,建议在生产上将缬菌胺与其他类型杀菌剂交替或混合使用,以延缓致病疫霉对缬菌胺抗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