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9篇
  6篇
综合类   26篇
水产渔业   19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中国拥有丰富的罗非鱼资源,产业化的罗非鱼加工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血液是罗非鱼加工中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却一直作为废弃物排放,若能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利用,则具有广泛的开发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罗非鱼血液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及其在食品、医药和日用化工等行业的应用现状,以及罗非鱼血液的其他利用途径,分析了罗非鱼血液综合利用可能面临的问题并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实现罗非鱼血液的综合利用不仅能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显著地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2.
南极磷虾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南极磷虾产业在近年得到不断发展,但由于捕捞、加工技术不成熟等问题,我国南极磷虾资源利用率还比较低,因此,分析南极磷虾综合利用研究进展对我国发展南极磷虾产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介绍国内外南极磷虾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蛋白质、脂质、矿物质元素含量3个方面综述了南极磷虾的营养成分;从酶类、甲壳素、虾青素含量3方面介绍了南极磷虾的活性成分,并列举了南极磷虾加工产品的主要形式;分析了南极磷虾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与对策,为进一步提高南极磷虾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龙须菜风味食品加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须菜主要产于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沿海,是一种红藻类海洋植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龙须菜由于藻体较硬和藻腥味较浓,所以民间不能直接食用,目前大部分用作生产琼胶的原料,只有小部分用作鲍鱼养殖的饲料(鲍鱼主要是用细基江蓠作为饲料)。因此,把龙须菜加工成风味食品,供人们直接食用,可提高龙须菜的利用价值,促进龙须菜养殖业的发展。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①龙须菜:采集于广东省电白县,藻体较粗,呈圆柱状,紫褐色,干品水分含量为35.6%。 ②化学试剂:氢氧化钠…  相似文献   
34.
河豚毒素为一类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神经性毒素,毒性极强,可通过阻碍钠离子通道而抑制神经传导,使神经麻痹而导致死亡,成为威胁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风险隐患之一,受到国际社会重点关注而被严格管控。同时,河豚毒素具有镇静、镇痛和麻醉等药理作用,在临床医疗方面应用前景广泛。河豚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生物法、免疫法和仪器分析法等3大类。但由于缺乏高获得率、高分离度的纯化工艺和制备技术,难以大批量生产高纯度的河豚毒素,成为临床应用和安全管控的难点。文章概述了河豚毒素检测和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5.
为探究添加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脂肪酶对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腌制品质的影响,文章研究了添加酶制剂对腌制罗非鱼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脂肪酸组成及感官分析的影响,并比较新鲜罗非鱼、食盐腌制组、低盐加酶腌制组中鱼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的最适质量分数为0.010 0%,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为0.75 mg·g–1,比对照组高19.05%,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相对含量分别为35.65%、23.78%和40.57%,感官评分为89,比对照组高10.56%;中性蛋白酶的最适质量分数为0.010 0%,此时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为0.81 mg·g–1,比对照组高28.57%,SFA、MUFA和PUFA相对含量分别为34.24%、24.82%和40.94%,感官评分为88.5,比对照组高10.63%;脂肪酶的最适质量分数为0.010 0%,此时鱼肉的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为0.67 mg·g–1,比对照组高4.69%,SFA、MUFA和PUFA相对含量分别为33.97%、22.20%和43.85%,感官评分88.5,比对照组高11.32%。按照3种外源酶最适浓度混合腌制,实验证明能增加风味物质的生成(尤其是醇类、酮类),有效提高腌制效率,改善腌制罗非鱼的风味。  相似文献   
36.
对珠江口外海水域2只中华白海豚肌肉组织的营养组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只海豚腹肌脂肪含量均高于其它部位,蛋白质和灰分的分布规律不明显。幼体雌性白海豚肌肉组织中的总氨基酸含量高于成年雄性海豚。氨基酸组成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为谷氨酸,最低的为胱氨酸。2只海豚肌肉组织均含有棕榈酸(16:0)、棕榈油酸(16:1)、硬脂酸(18:0)、油酸(18:1)、EPA(20:5n3)及DHA(22:6n3)等,这些脂肪酸是动物及鱼油中典型的脂肪酸。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海豚肌肉组织中富含Ca、Fe、Zn、Cu、Mn、Se等金属元素,其中幼体雌性海豚的Cu、Mn的含量高于成年雄性海豚,Se含量则低于雄性海豚。  相似文献   
37.

为研究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鱼片非一氧化碳(CO)发色的新方法,获得安全有效的罗非鱼片发色工艺,以色差值为鱼片色泽的主要评价指标,在亚硝酸钠质量浓度、碳酸氢钠质量浓度、浸泡时间为单因素进行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设计原理,对发色方案进行响应面实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用亚硝酸钠质量浓度0.4 g·L−1、碳酸氢钠质量浓度5.0 g·L−1的复合溶液浸泡罗非鱼片22 min的发色处理效果良好,优化后的鱼片红色肉的Δa*为1.97,提升了17.35%,鱼片整体色泽较好,得到了一种罗非鱼片非CO发色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8.
以罗非鱼内脏为原料,经过酶的提取、活性测定及酶含量计算, 对罗非鱼内脏中的蛋白酶、凝乳酶、脲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胆碱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和酸(碱)性磷酸酶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蛋白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胆碱酯酶和碱性磷酸酶在罗非鱼内脏中含量多、活性高,具有进一步提取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9.
为了对罗非鱼进行高值化综合利用,以提高罗非鱼加工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了罗非鱼加工废弃物鱼皮即食休闲食品的工艺研究。通过试验,确定了罗非鱼鱼皮即食型休闲食品的适当调料配方、油炸温度及适于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0.
热加工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加工技术,热煮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鱼肉经过热煮处理会产生组织脆弱化、结构松散等问题,对其食用品质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提高鱼肉的耐煮性是开发水产系列加工产品的基础。文章总结了近几年关于热煮对鱼肉质构影响的研究进展,深入分析了热煮引起质构变化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变化原理分别从改善蛋白质热稳定性、提高肌肉持水性和提高肌肉凝胶特性3个方面阐述保持鱼肉质构的方法,提出将食品加工新技术与传统加工方法相结合以提高鱼肉耐煮性的研究方向,旨在为鱼肉热煮过程中的质构保持技术及食用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