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81.
运用土壤学、农业生物学、生态环境学和农业工程学等理论和技术,深入分析了双柏县中低产耕地障碍因素及其主要成因,分别探讨了干旱灌溉型、坡地改梯型、瘠薄培肥型、综合障碍层次型4种中低产耕地类型的改造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2.
构建染色体特异文库是简化小麦基因组测序的有效途径,而通过同步化处理提高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使根尖细胞中富集高比例的中期染色体是实现染色体分选成功的前提。采用双阻断法用50 µmol L-1羟基脲和100 µmol L-1氟乐灵对普通小麦根尖细胞进行同步化处理,然后用流式核型分析法观测各周期细胞在不同时间点上的比例变化。结果显示,最佳方案为羟基脲处理10 h,恢复7 h,氟乐灵处理4 h。以此方案处理中国春小麦根尖可获得最高的有丝分裂指数,达70.1%。附加冰水处理(0°C)有助于减少染色体碎片和增加流式核型的分辨率,但对富集更多的中期染色体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83.
为筛选适宜黄淮麦区的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材料,研究了国内外32个小麦材料在黄淮麦区的抗赤霉扩展特性及农艺性状。结果表明,32个材料人工接种均发病,但材料间发:病程度差异很大:其中高抗类型6个,中抗类型12个,中感类型9个,感病类型5个。通过对供试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与抗赤霉扩展特性进行了相关分析,株高、穗长、穗密度等农艺性状与小麦抗赤霉扩展特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4.
为给小麦偏分离规律研究及小麦农艺性状的QTL定位研究提供相关信息,以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宁7840和Clark杂交得到的F12重组自交系(RIL)为试验材料,利用筛选出的2 40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和291个SSR标记对该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共有494个标记位点表现偏分离,占总标记数的18.3%,其中有429个标记偏向父本Clark,占偏分离标记数的86.8%,65个标记偏向母本宁7840,占偏分离标记数的13.2%。大多数偏分离标记在连锁图谱上成簇分布,形成偏分离区域(Segregation distortion region,SDR),共检测到33个SDR,分别位于1A、1B、2A、2B、3A、4B、5A、6A、6B、7A、7B和7D染色体上,其中有6个SDR偏向母本宁7840,27个SDR偏向父本Clark。杂合致死基因Ne2、导致偏分离的QSd.ksu-7D、核质互作增强子基因scs所在染色体区间分别与SDR-2B.1、SDR-7D.1、SDR-1A.2存在部分重合,这3个SDR中可能存在上述基因或其同源基因,在合子体选择和配子体选择共同作用下造成偏分离,形成SDR。  相似文献   
85.
为了探明位于小麦4BS染色体上的一个QTL富集区 QC-4BS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对 QC-4BS重要农艺性状基因进行了精细定位,并分析了位于 QC-4BS内的 Rht1基因对小麦株高(PH)、穗粒数(KNPS)、千粒重(TKW)、蛋白质含量(GPC)及容重(TW)等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QC-4BS主要位于小麦4BS染色体的 IWA1846至IWA4662标记区间,长度为11.9 cM,对应的物理距离约为15.17 Mb,其中控制PH的QTL为 Rht1基因,距离IWA1846标记约7.16 Mb;控制GPC和KNPS的位点接近IWA482标记;控制TW的位点接近基因 Rht1Rht1基因除了具有明显的降低小麦PH的效应外,也可影响小麦的某些产量及品质性状,具体表现为增加小麦KNPS,降低TKW、GPC及TW。  相似文献   
86.
2004年10月传来喜讯:在国家电网公司第三届农村电工岗位知识及技能竞赛中,甘肃省电力公司32岁的农电工唐亚峰成绩优异,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农村电工技能操作竞赛优胜者”和“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优秀农村电工”称号。10年来,他以农电工为荣,用技能实力说话,在平凡工作中充满自信地走来。  相似文献   
87.
以9个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upas L.)材料为受体,分别以其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将来自山菠菜的BADH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研究了转化植株的抗盐性.结果表明,依据对农杆菌侵染的反应,参试品种可划分为三种类型:抗性类型(resistant type,R);超敏感类型(supper susceptive type,SS)和中间类型(middle type,M).R型外植体切口易发生过敏反应导致失去再生能力;SS型外植体极易受农杆菌快速增殖影响,最终导致整体褐化死亡;只有M型外植体还保留部分再生能力,可产生少量不定芽.通过改进培养方式可提高外植体在农杆菌胁迫下的芽发生频率,在无菌滤纸上进行共培养,不仅能降低"玻璃化"现象,还能延长共培养时间,为外植体细胞的再分化提供了时间保障.分化培养基中加入3~6 mg/L AgNO3可减轻外植体褐化程度,提高不定芽分化率.PCR分析和BADH活性检测发现,有部分转化体BADH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表明转基因植株在盐胁迫下外源BADH基因已表达,转基因植株能够在0.5%NaCl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而对照在相同的培养基上生长缓慢且生根困难.  相似文献   
88.
以广州竹丝公鸡与泰和乌骨母鸡进行杂交,选择公母后代各100 只,同时选择同日龄江西泰和乌骨鸡 公母各100 只,共400 只雏鸡进行饲养观察,试验期11 周,以观察杂交后代生产性能与外观特征的变化。试验结果 表明,江西泰和乌骨鸡与广州竹丝鸡杂交子一代,不论公母,日增重都极显著高于泰和乌骨鸡,其日采食量明显高于 泰和乌骨鸡,料肉比也低于泰和乌骨鸡;江西泰和乌骨鸡与广州竹丝鸡杂交子一代与江西泰和乌骨鸡的外貌、肉黑 色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9.
为了研究小麦7AL染色体上与穗粒数及千粒重相关的基因位点及其遗传效应,对小麦穗粒数及千粒重主效QTL共定位区QC-7AL进行了精细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QC-7AL主要位于小麦7AL染色体的IWA7406~IWA5913标记区间,长度为3.1cM,对应的物理距离约为5.63 Mb,其中包含了473个SNP标记和81个基因。QC-7AL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具有明显相反的遗传效应,其遗传效应分别为9.3%~14.3%和8.7%~13.7%。QC-7AL与QC-4BS位点对小麦穗粒数具有明显的互作效应,且QC-7AL位点对穗粒数的遗传效应略大于QC-4BS位点。  相似文献   
90.
为给小麦穗部性状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可供选择的分子标记,并进一步对小麦穗部相关性状QTL进行精细定位及相关基因克隆,利用普通小麦Heyne×Lakin杂交F2代单粒传获得的145个F6代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构建了含有2 210个标记(2 068个SNP标记和142个SSR标记)的总长度为2 139.35cM的遗传连锁图谱,并利用该图谱对小麦穗部性状(穗长、小穗数、穗密度)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16个加性QTL,其中,与穗长相关的QTL有6个,分布在2A、2D、3B、4D、5A和7D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7.58%~15.94%;与小穗数相关的QTL有4个,分布在1A、4A和7D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7.28%~14.78%;与穗密度相关的QTL有6个,位于4D、5A和6B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5.60%~2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