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2篇
  1篇
综合类   101篇
水产渔业   13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用 4 8个具有丰富多态性的 10碱基随机引物对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和南流江的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 6个群体进行RAPD分析。结果发现 :(1)两个引物具有群体特异性带 ,其中Z2扩增的 880bp片段为珠江蟹和南流江蟹群体中所特有 ,而 70 0bp片段为长江蟹、辽河蟹、黄河蟹和瓯江蟹所特有 ,可作为区别日本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的分子遗传标记 ;(2 )Opp17扩增的 94 7bp片段的出现频率 ,在长江、黄河和辽河群体显著地从南到北递减 ,长江蟹 87.50 %、黄河蟹4 1.66%、辽河蟹 10 .83%。这一遗传渐变的度量可作为区别这三个水系的中华绒螯蟹种群的判据 ;(3) 6水系群体内的平均遗传相似度依次为 :辽河蟹 0 .90 8>南流江蟹 0 .897>瓯江蟹和珠江蟹 0 .895>黄河蟹 0 .890 >长江蟹 0 .850 ;6群体间遗传距离及其UPGMA、NJ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 ,南流江蟹、珠江蟹同长江蟹、辽河蟹及黄河蟹在基因组之间存在明显的歧化。  相似文献   
42.
尼罗罗非鱼五品系生长性能评估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李思发 《水产学报》1998,22(4):314-321
在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三个农业生态区,山东青岛,上海,浙江湖州及广州四个地区,在网箱,水泥池及池塘三种水体,单养或混养系统里,对五个尼罗罗非鱼品系,即吉富品系,“78”吕系,“88”品系,“埃及”品系以及“美国”品系,进行生长性能的评估。评估分一龄和二龄阶段跟踪进行,共十七个试验。生长性能试验结果证明,不论是在青岛,湖州,上海还是在广州不论是池塘、水泥池,还是网箱养殖,不论是混养还是养  相似文献   
43.
农业部于1991年成立了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负责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的审定,到2006年,共审定水产优良品种60余个。对其中推广情况较好的一些水产良种,本刊约请了选育者介绍良种的生长优势、养殖技术等,以促进水产养殖良种的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44.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胸腔体内注射法,以头肾组织为材料,低渗-空气干燥法制片,对取自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白斑狗鱼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经对5尾白斑狗鱼的45个中期分裂相进行显微分析和测量,结果显示:白斑狗鱼的25对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核型公式为2n=50 t,NF=50。白斑狗鱼染色体大小的绝对值为0.96~1.36μm,平均长度为1.20μm。25对染色体相对长度大小依次递减,大小差异较显著,平均值为5.68。目前,对新疆额尔齐斯白斑狗鱼的染色体组型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5.
长江,瓯江,辽河中华绒螯蟹消化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俗名河蟹,是一种珍贵的水产品,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由于对河蟹的酷捕滥放,河蟹产量逐年下降,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为了增殖这种珍贵的水产资源,从七十年代起对河蟹进行人工放流,除从长江口捞取蟹苗外,着手开发辽河和瓯江的蟹苗资源,但后两水系河蟹个体较小,放流效益较差[徐兴川,1991]。关于中华绒螫蟹消化生理的研究目前尚不多见。陈立侨等[1993]研究了河蟹对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能力,但未涉及其与消化酶的关系。徐生俊等[1993]研究了河蟹肝脏、胃、肠蛋白酶活性及其最适pH值,而对淀粉酶…  相似文献   
46.
用三个尼罗罗非鱼品系和同一种奥利亚罗非鱼生产了三个杂交组合,对他们的雄性率、生长率、成活率及单位面积净产量的比较试验表明:①雄性率为“泰国”(♀)×奥利亚(♂)>“吉富”(♀)×奥利亚(♂)>“88”(♀)×奥利亚(♂)(P<0.01);②绝对增重率为“吉富”(♀)×奥利亚(♂)和“泰国”(♀)×奥利亚(♂)>“88”(♀)×奥利亚(♂)(P<0.01),瞬时增重率为“吉富”(♀)×奥利亚(♂)和“88”(♀)×奥利亚(♂)>“泰国”(♀)×奥利亚(♂)(P<0.01);③成活率为吉富(♀)×奥利亚(♂)和“88”(♀)×奥利亚(♂)>“泰国”(♀)×奥利亚(♂)(P<0.01);④单位面积净产量为“吉它”(♀)×奥利亚(♀)>“泰国”(♀)×奥利亚(♂)>“88”(♀)×奥利亚(♂)(P<0.01)。总的说来,养殖性能以“吉富”(♀)×奥利亚(♂)较好,“泰国”(♀)×奥利亚(♂)次之,“88”(♀)×奥利亚(♂)较差。  相似文献   
47.
福建官井洋海区大黄鱼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Richardson),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为暖温性集群洄游鱼类[1]。20世纪60年代,大黄鱼曾是我国四大渔业对象之一,但不合理的捕捞作业使大黄鱼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1985年,福建省大黄鱼人工繁育获得成功,随后大黄鱼人工网箱养殖在闽、浙、苏、鲁等地广泛开展[2,3]。成为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中规模最大的种类。但是,经过连续多代的人工繁殖和养殖,近亲交配和遗传变异导致的种质退化越来越明显,而有关大黄鱼种质资源的研究寥寥无几。迄今,仅极少量研究涉及大黄鱼的同工酶[4]、RAPD分析[5]及AFLP标记[6]。在…  相似文献   
48.
尼罗罗非鱼幼鱼氮收支与饲料组成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生物学方法测定和比较了三种饲料喂养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的氮收支,同时用化学方法估算和比较了三种饲料组的含氮排泄废物。结果表明,饲料种类对尼罗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及饲料转化效率有显著影响(P<0.01),饲喂欧洲料的鱼的特定生长率最快;饲料种类对尼罗罗非鱼的氮收支分配也有显著影响(P<0.01),饲喂大江料的鱼用于生长的氮的比例最高;饲料蛋白源的质量、含能量以及营养平衡状况直接影响鱼的氮代谢,提高饲料质量是从源头控制养殖污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49.
瓯江彩鲤线粒体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 13种限制性内切酶对瓯江彩鲤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RFLP分析 ,结果表明 :(1)共产生 18种限制性态型 ,其中 5种酶产生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s) ,归结为 5种基因单倍型。 (2 )瓯江彩鲤mtDNA大小为 16 .6 0± 0 .15kb ,单倍型间的基因多样性指数和群体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 0 .75 17、0 .0 2 86 ,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50.
三角鲂与团头鲂正反杂交F1的遗传性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聚类分析、主在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数理统计方法,对团头舫、三角鲂及其正反杂交F1的比例性状和框架参数进行分析,探讨了亲本形态性状在子代中的遗传传递情况。结果表明:(1)正反交F1形态都表现出较多的母性遗传特征,但三角鲂母本对杂交F1遗传特征的影响强于团头鲂母本。(2)躯干部特征、头尾轴特征及背棘等为区分团头鲂、三角鲂及其正反杂交F1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