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综合类 | 13篇 |
水产渔业 | 48篇 |
畜牧兽医 | 1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BJ株SO7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BJ株SO7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分析。以纯化的E.tenella BJ 株7h孢子化卵囊的总RNA为模板,应用RNA反转录酶(M-MLV)合成Cdna,再用Taq DNA聚合酶进行PCR扩增出BJ株SO7基因。用常规基因克隆方法把BJ株SO7基因插入Pgem-T克隆载体,选取正方向插入子的一个阳性克隆进行酶切分析及插入片段的全序列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全长862个核苷酸,有一个开放性读框(65~713nt),可编码216个氨基酸(22.4ku)。SO7-BJ与国外株SO7比较,同源性为99%,突变的8个核苷酸中,4个为有义突变。开放性读框中仅有2个核苷酸突变,其中1个为有义突变,使推测氨基酸Cly变为Cys。 相似文献
32.
33.
34.
35.
36.
37.
刺激隐核虫是一种原生纤毛类寄生虫,可以感染几乎所有海水硬骨鱼类并导致死亡,给海水鱼类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由于刺激隐核虫体表寄生的特性,使其成为研究鱼类黏膜免疫机制的良好病原模型,可为高效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鱼类抗刺激隐核虫感染的黏膜免疫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展海水鱼类抗刺激隐核虫感染的免疫防控措施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已有研究表明,受刺激隐核虫感染后,斜带石斑鱼皮肤黏液或其培养上清液能使幼虫发生阻动,由皮肤中的抗体分泌细胞产生的特异性IgM抗体在抗寄生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刺激隐核虫感染时,多种免疫细胞如NCC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在寄生虫周围聚集,趋化因子以及趋化因子受体表达量在寄生虫感染部位上调,暗示其调节的免疫细胞也参与抗虫免疫;此外,研究发现黄斑蓝子鱼对刺激隐核虫具有天然抗性,其血清和皮肤黏液对刺激隐核虫幼虫和滋养体均具有杀灭作用,已从其血清中分离到一种天然抗虫蛋白—L-氨基酸氧化酶,为刺激隐核虫病的防控提供新的途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免疫实验证实疫苗防控刺激隐核虫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了6种中草药水提取物对刺激隐核虫(Crytocaryon irritans)的体外杀灭效果,发现用7.14 mg·mL–1的乌梅(Fructus mume)、槟榔(Areca catechu)、贯众(Dryopteris setosa)和石榴皮(Punica granatum)的水提取物分别处理幼虫5 min,幼虫死亡率达100%,用28.57 mg·mL–1处理包囊4 h,包囊死亡率达84.1%以上。为评估喂服乌梅水提物对珍珠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预防刺激隐核虫病的效果,投喂第14天后对石斑鱼的增重、溶菌酶活性、补体旁路途径溶血活性和鱼体滋养体数量及死亡率进行测试和评估。结果显示,药物组石斑鱼的增重和旁路补体溶血活性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刺激隐核虫后滋养体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致死剂量攻毒后,药物组(11.4 g·kg–1、6.84 g·kg–1、3.42 g·kg–1)和对照组鱼的成活率分别为40%、20%、46.67%和0%。结果表明乌梅对预防刺激隐核虫病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9.
鸡肠道免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肠道相关淋巴组织是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防止肠道病原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中的肠道上皮,上皮间淋巴细胞,粘膜固有层淋巴组织在肠道免疫功能的调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鸡肠道免疫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0.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近年来水产养殖行业发展迅猛,与此同时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其中链球菌的感染最为严重,严重危害着行业的健康发展。链球菌能感染多种水生生物并造成疫病暴发,其病原主要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副乳房链球菌(Streptococcus parauberis)等,感染鱼类的典型症状包括行为异常、眼球突出和脑膜炎等。目前,抗菌药物仍是治疗链球菌病的首选,但长期以及滥用药不利于水产业的长足发展。疫苗是防控链球菌病的有效途径,但尚未有获批的商业化渔用疫苗。该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与临床病症、致病机理、检测技术方面介绍链球菌病防治的新策略和新思考,以期为链球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