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随着人参果(Solanum muricatum Aiton)种植面积的扩大,大田病害日趋严重,导致人参果果实品质下降,产量降低,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通过对云南省石林县主栽人参果品种(系)进行病害调查,拟为人参果产业发展提供指导。以田间19个人参果主栽品种(系)为试材,采用5点取样法,统计病情指数,选取6个品种(系)进行病毒检测。结果表明,19个主栽品种(系)中感病品种(系)3个,为大Y、BR3-03和圆果;中感品种(系)7个,为Cg4-1、Y、TJ-1、HR1-14、R2-1、WWRSA和青1;抗病品种(系)9个,为大圆果、石优3号、大紫、圆果2号、石优1号、圆果1号、圆果3号、瑞玉和石优2号。其中大Y抗病性最弱,石优2号抗病性最强。青1、BR3-03、WWRSA、圆果3号、圆果2号、Cg4-1这6个品种(系)中均含有马铃薯M病毒(PVM),Cg4-1品种检测出3种病毒复合侵染,抗病性较差,青1、BR3-03和圆果3号3个品种(系)抗病性好,携带的病毒少,尤其是青1品种中只有1个样品检测到了马铃薯M病毒(PVM)。石林县人参果石优2号和瑞玉的抗病性较强,Cg4-1的病毒种类和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33.
滑县使用杜邦巨星防除麦田阔叶杂草的效果吕印谱(河南省植保植检站,郑州450002)李国昌(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验证杜邦巨星防除麦田杂草的效果,在滑县进行了杜邦巨星防除麦田杂草的示范试验。1材料与方法1997年3月26日,示范区...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筛选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与为害的有效药剂。[方法]研究了不同施用剂量(300、375和450 g/hm2)的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450 g/hm2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处理区药后20 d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为85.8%,明显高于对照药剂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40%多.酮可湿性粉剂处理区的防治效果,且在试验剂量内对小麦安全并有一定的增产作用。[结论]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是防治小麦赤霉病较为理想的药剂,建议施用剂量以商品量450 g/hm2为宜,第1次施药应在小麦扬花株率达10%左右时进行,间隔7 d进行第2次施药。 相似文献
36.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本县三樱椒发展迅速。 2000年种植面积达 0.4万 hm2,主要种植方式有麦套椒和麦茬椒 2种。由于当年秋季降雨量大,三樱椒叶枯病大面积流行。据调查,病田率均达 100%,发病株率 80%以上, 90%以上的田块叶片脱落严重,植株矮小,部分田块毁种,产量损失平均在 40%以上。 1症状 三樱椒叶枯病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发病高峰在降雨汛期 (7月中、下旬至 8月上旬 )。起初叶片散生褐色小点,随后很快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暗褐色,中部灰白色,病叶易脱落,病斑愈多,落叶愈重,严重时整株叶片几乎脱光,仅… 相似文献
37.
38.
2000—2008年采用系统调查和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楚雄市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维管植物区系进行了调查,共统计到维管植物153科、429属、723种(包括变种、亚种和多年栽培种)。维管植物分布区类型组成是温带起源的科占总非世界分布科数的44.14%,温带分布属占总非世界分布属数的35.00%,其中,以北温带分布属最多,占总非世界分布属数的26.84%,其次是热带、亚热带分布科占总非世界分布科数的41.44%,热带分布属占总非世界分布属数的25.53%。说明紫溪山植物区系不仅具有温带性质,而且具有热带性质,是二者兼容的地区,属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区、云南高原地区、滇中植物省,为古热带植物区系与泛北极植物区系的结合。分布区类型的组成也表明此区系古特有种丰富。 相似文献
39.
小麦是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0万hm2,草害面积占种植面积的50%以上。为了掌握小麦田杂草种类及其发生规律,制定科学的防除对策,2000~2002年,我站和测报点对小麦田杂草进行了系统监测及除草剂防除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1主要杂草种类经近3a的系统调查和普查,本县麦田杂草有9科约12种(表1)。其中十字花科的播娘蒿、荠菜(相对多度分别为33.5%和20.6%)和石竹科的米瓦罐(相对多度11.4%)为优势种群。禾本科的野燕麦、节节麦和茜草科的猪殃殃在局部地区发生严重。2主要杂草发生情况经县站和乡村测报点定点系统调查,本县…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