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林业   258篇
农学   107篇
基础科学   170篇
  177篇
综合类   1044篇
农作物   87篇
水产渔业   113篇
畜牧兽医   609篇
园艺   177篇
植物保护   5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951.
<正>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在植物体内存在的一种称之为"激素"的特殊物质。虽然它的含量很少,但是却能够控制植物的发芽、生根、生长、开花和  相似文献   
952.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的新城疫病毒(NDV)病原检测方法,试验针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基因序列保守区域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特异性探针,通过构建重组阳性标准质粒的方法建立了检测IBV核酸的荧光定量PCR方法,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后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与其他禽源病毒如NDV、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禽流感病毒(AIV)、马立克病毒(MDV)均不发生交叉反应;该方法可检测到3.1×101拷贝/μL的病毒核酸,比常规RT-PCR的敏感性高100倍;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2%。说明研究建立的Real-time 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IBV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953.
根据同源比对,从川桑(Morus notabilis)基因组数据库(morus.swu.edu.cn/morusdb/)中鉴定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MaUFGT)家族成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分析MaUFGT在桑树各组织和发育期的表达水平。随着果实发育成熟,MaUFGT1、MaUFGT2和MaUFGT3的表达模式相似,均呈上升趋势;在从顶芽依次向下不同叶位中,3个UFGT基因表达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又升高的趋势;在幼茎皮层和托叶中大量表达,幼茎表皮和木质部、叶柄中表达量较低,有的甚至不表达。MaUFGT2的表达量在3个基因中都是最高的,推测其是该基因家族的主效基因。从桑树品种‘嘉陵40’成熟果实中克隆了UFGT2基因,命名为MaUFGT2,登录号KP455729.1。其c DNA全长为1 386 bp,编码461个氨基酸,推测蛋白质分子量约为51 k D。序列比对结果发现所编码蛋白在不同物种间保守性不高。将MaUFGT2克隆到p ET-28a(+)原核表达载体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显示,融合蛋白大小约为55 k D,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在上清液中也有少量表达。MaUFGT2蛋白经纯化和复性后,最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该蛋白的酶活性,结果表明,体外酶活性鉴定MaUFGT2能够催化UDP葡萄糖转移至槲皮素形成槲皮素3–β–D–葡萄糖苷,验证了其具有糖基转移酶的功能。  相似文献   
954.
4HW-65D型四轮悬挂花生收获机是我公司根据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花生收获机,整机由四轮拖拉机输出动力离合器、传动机构、分秧器、挖掘铲、多功能升运输送装置、机架、地轮等组成,科学、合理地利用拖拉机动力,通过分秧、挖掘、碎土、抖土和铺放等工序一次完成花生收获作业。其创  相似文献   
955.
[目的] 分析兰江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水文过程响应,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防洪抗旱提供科学基础。[方法] 利用2015—2018年日降雨径流过程和6场暴雨洪水过程率定并验证HEC-HMS水文模型在该流域的适用性;基于SDSM统计降尺度模型,对2030—2100年CanESM2模式下RCP2.6,RCP4.5和RCP8.53种情景的气候数据进行降尺度,生成兰江流域6个气象站点未来日降水序列以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径流响应。[结果] HEC-HMS模型对场次洪水和逐日径流模拟的相关系数平均值达到0.89,0.77,平均效率系数达到0.86,0.76;RCP2.6情景下研究区面降水量较于基准期(2015—2018年)减小0.82%,在RCP4.5,RCP8.5情景下分别增大6.18%,18.17%;RCP2.6,RCP4.5,RCP8.53种情景下多年平均径流相较于基准期分别增幅为17.00%,26.22%,41.93%。[结论] HEC-HMS模型在兰江流域有较好的适用性;未来兰江流域径流呈显著上升趋势,增幅程度随辐射强迫度的增加同步增大。当辐射强迫度升高至8.5 W/m2时,流域径流量平均每10 a上升49.49 m3/s。预计21世纪末多年平均径流量达到1 101 m3/s,年径流变化起伏剧烈,汛期径流占全年比例较高,旱涝事件趋于频繁,对人民福祉威胁较大。  相似文献   
956.
总结了膜下滴灌技术内容及应用现状,提出了新疆大田滴灌工程中管道安全防护措施,为滴灌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957.
诸茂龙  李军 《中国稻米》2014,20(5):52-56
太湖单季稻区褐飞虱的主峰迁入期是7月10-25日,20世纪90年代后是7月10-20日,迁入峰只有1个。若遇水稻分蘖中后期,则增殖1代就可进入主害代,若遇水稻分蘖前期,则需增殖2代才能进入主害代。处于分蘖后期至齐穗期的增殖代是主害代暴发的关键,盛夏高温对抑制褐飞虱的发生作用不大。随着农艺措施的改变,单季晚稻褐飞虱发生期由8月中下旬推迟到了9月25-30日,褐飞虱的发生已进入低迁入、高增长阶段,由此提出"治前补后"的防控策略和"狠治拔节至孕穗末期,补治穗期"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58.
TRMM降水数据在复杂山地的精度评估——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形复杂的重庆地区,利用研究区内34个气象站点实测数据,分别从年、季、月3个尺度,对2000-2011年间TRMM 3B43降水数据精度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高程和坡度对月尺度验证结果的影响,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比较了高程与坡度对TRMM 3B43降水数据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 年尺度上,TRMM 3B43年降水数据普遍高于气象站点的实测结果(平均偏高5.86%),渝西、渝南的结果比渝东北的准确。季尺度上,秋季拟合效果高于其它3个季节。月尺度上,相关系数R=0.85,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2) 逐站点验证,研究区TRMM 3B43月降水数据具有较高精度(相关系数均大于0.80)。(3) 随着海拔的升高,相关系数呈"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绝对偏差呈减小趋势;随着坡度的升高,绝对偏差呈"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绝对偏差呈线性增加的趋势。(4)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高程对数据精度的影响大于坡度。  相似文献   
959.
2种树枝把在田间对棉铃虫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枝把与加拿大杨Populus canadensis枝把男单对棉铃虫Heli-couerpa armigera(Huebner)的引诱作用。结果表明,2种树枝把在男单均能有效地诱集棉铃虫;加拿大杨枝把的诱蛾效果要强于枫杨枝把;枫杨枝把与加拿大杨枝把诱集的雄蛾量与上把的雌蛾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田间雄蛾量相关性不显著;将枫杨与加拿大杨制成混合枝把后与加拿大杨枝把相比诱蛾量没有变化,但与枫杨枝把相比则诱蛾量显著增加,把上的雄蛾量与上把的雌蛾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田间雄蛾量无显著相关;各种树枝把上的棉铃虫雌雄比均大于1。在预测田间棉铃虫的发生时,用加拿大杨枝把诱蛾优于枫杨枝把和混合枝把。  相似文献   
960.
[目的]筛选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确定产酶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利用几种黑曲霉进行产β-葡萄糖苷酶的筛选,得到1株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黑曲霉3.316。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产酶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不同碳源(麸皮、可溶性淀粉、豆粕和米糠)在相同碳源浓度(2%)及相同发酵条件下对β-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影响。[结果]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的最佳产酶工艺条件为:麸皮2%,蛋白胨0.1%,KH2PO40.1%,初始pH值6.0。测得酶活力为152.20 U/mg。β-葡萄糖苷酶酶学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反应液浓度为0.1 mol/L醋酸缓冲液时酶活力最高,最佳反应温度为55℃,pH为5.0。[结论]不同碳源对产酶有较大影响,麸皮做碳源时产酶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