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153篇
农学   96篇
基础科学   30篇
  64篇
综合类   486篇
农作物   45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165篇
园艺   105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硅酸钠为硅源,采用微波辐射方法合成出了Zr-MCM-41分子筛,将其在硫酸溶液中浸渍得到了具有酸催化作用的SO42-/Zr-MCM-41分子筛,用于催化合成乳酸乙酯.探讨了对乳酸乙酯收率的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催化剂锆硅摩尔比为0.05,在100℃条件下微波晶化2.5h,焙烧温度550℃,酯化产率86.2%.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后再活化使用,产率仍达80%以上,且易分离,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02.
刺槐未成熟合子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刺槐不同胚龄的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采用混合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幼胚胚龄和不同外源激素种类及质量浓度对刺槐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体细胞胚分化、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后8周(55天左右)是胚性愈伤组织和体胚诱导的最佳外植体取材时期;MS+2,4-D 5.0 mg·L-1 +BA0.5 mg·L-1是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出愈率最高为95.42%±0.02%;MS +NAA0.5 mg·L-1 +BA0.5 mg·L-1+谷氨酰胺250 mg·L-1+水解酪蛋白500 mg·L-1是体细胞胚诱导和分化的最佳培养基,直接体细胞胚发生率最高为92.40%±0.12%,通过愈伤组织诱导体细胞胚发生的频率最高为90.73% ±0.49%.一旦形成球形胚,将培养物转接到不含任何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体细胞胚经成熟萌发可进一步形成完整小植株.  相似文献   
103.
综述了杨属树种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概况,共有13个树种进行了体细胞胚诱导。对影响体细胞胚发生的因素,如外植体、激素、氮源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体细胞胚胎发生中的同步性和畸形问题进行了讨论。该文对今后杨树体细胞胚研究及其意义亦提出一些看法,认为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是体细胞胚胎成功发生的关键,应逐步开展体细胞胚发生的生理、生化及分子水平机理研究;加强杨树体细胞胚发生及机理研究,不仅在其遗传改良、离体繁殖等实际应用中有重要意义,而且作为林木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树种,对林木发育生物学及激素调节等理论的研究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4.
银白杨遗传转化中抗生素浓度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探讨了卡那霉素、G418、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4种抗生素对银白杨不同培养阶段外植体生长、分化或生根的影响,确立了由农杆菌介导的银白杨遗传转化研究中抗生素种类和转化体的筛选浓度.结果表明:在叶片转化筛选阶段,卡那霉素和G418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5和10 mg/L,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的适宜浓度为200~600 mg/L和200~400 mg/L;在抗性芽生根培养时,卡那霉素和G418浓度分别为20~25 mg/L和15~20 mg/L,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浓度为200~800 mg/L和200~600 mg/L.头孢霉素或羧苄青霉素的抑菌效果因农杆菌菌株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羧苄青霉素对农杆菌LBA4404抑制效果好,头孢霉素对农杆菌C58抑制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5.
野牛草成熟胚植株再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成熟胚为外植体,对外植体灭菌方式及影响成熟胚再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酒精处理60 s,75% NaClO溶液(原溶液含有效氯为7%~10%)处理30 min,污染率最低为0.59%.6-BA 0.1 mg/L,2,4-D浓度增至3 mg/L时,愈伤组织诱导率达最高,为80.27%,但愈伤组织结构疏松、呈水渍状.附加5 mg/L硝酸银(AgNO3)或硫代硫酸银(STS)时,愈伤组织诱导率略有降低,愈伤组织结构紧密且表面有颗粒状突起,当AgNO3或 STS浓度为10 mg/L以上时,均不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过程中,3/4倍MS大量元素用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200 mg/L、维生素C(Vc )200 mg/L及水解酪蛋白(CH) 1 000 mg/L可减轻愈伤组织褐化程度.不同诱导培养基所获得的愈伤组织与其植株再生能力有关,以不加任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MS0)为分化培养基,仅在附加STS的诱导培养基中所得的愈伤组织能够形成再生植株,再生率为10%.  相似文献   
106.
绥阳县水稻施肥3414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稻施肥“3414”小区试验,经方差、多重比较,氮磷钾不同处理间产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显著性,回归分析表明,在绥阳县水稻每667m2最佳施肥量为:氮(N)11.60kg、磷(P2O5)6.75kg、钾(K2O)7.49kg,水稻可获得最佳经济产量为:827.13kg/667 m2.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对种植于天津滨海的自根苗转AhDREB1基因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P.bolleana)×P.tomentosa)以及种植于沧州盐山的嫁接苗转基因株系进行安全性研究,评估转基因毛白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方法]利用PCR扩增以及电泳技术,对种植在天津滨海和沧州盐山实验田的4年生转基因毛...  相似文献   
108.
为了调控核桃雌雄的数量,应用化学药剂进行了调控核桃雌雄花芽的试验,结果表明:5月中旬在香玲核桃花芽分化初期,全株喷施腐胺(Put)1×10-3mol/L或亚精胺(Spd)1×10-4mol/L药水溶液1次,可以提高雌花数量,减少雄花数量,雌雄比提高5.6~6.7倍。  相似文献   
109.
本试验选择春小麦津强11为材料,设置4个施氮水平(N0、N80、N160、N240),研究减量施氮对春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氮肥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不施氮,N80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自抽穗期后快速增加,且成熟期时显著高于N240处理;施氮条件下,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均随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均随施氮量的减少而增高,N160、N80处理分别较N240处理显著提高14.36%、5.36%和39.88%、20.90%;施氮后各处理的氮素积累量均高于不施氮,且从孕穗期到开花期以N240处理的积累量最高。生育后期,N80处理的氮素积累量快速增加,成熟期时达到最高值(180.44 kg/hm2);N80处理的花后氮素积累量和对籽粒贡献...  相似文献   
110.
通过调查同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不同样地中多个树种根际范围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分析和探讨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的环境因素。本项目在云南哀牢山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原生林生态系统中进行,选择3个山谷样地上游森林生态系统原生土区域中7个主要树种作为研究对象,调查0~10 cm表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硬壳柯、变色锥、木果柯、多花山矾和南洋木荷等5个乔木树种根际范围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云南连蕊茶和云南越桔2个灌木树种根际范围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含量;5个乔木树种中硬壳柯和南洋木荷2个树种根际范围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大于另外3个乔木树种,说明不同树种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异质性有明显影响。7个不同树种根际范围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占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比例在老君山神山谷样地中达到最大值,在三棵树山谷样地中降低为最低值,说明不同山谷样地中的环境条件也可以显著影响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有机碳含量及两者之间的比例。本项目研究结果充分证明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规律的复杂性和环境控制因子的多样性,可为全球各种类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成分和碳贮量等方面的研究内容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