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12.
1989年4月-10月对5种不同追肥处理精养鱼池的浮游生物和不同水温下追肥后浮游植物的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化肥追肥鱼池的浮游植物理平均为51.87-88.71mg/L,在适宜肥水指标内;以隐藻为主,蓝藻极少。浮游动物量为2.27-3.43mg/L,以轮虫为主。追肥的效应时间和肥效持续时间随水温升高而缩短,探讨了追肥周期、追肥量、氮磷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氯化铵是一种良好的鱼池用氮肥。  相似文献   
13.
鳡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2006年试验用鳡鱼亲鱼共14尾,年龄4~5龄,雌鱼体质量9.0~36.5 kg,雄鱼体质量4~7 kg。采用LRH-A2、DOM和HCG等催产剂3种或2种混合使用,2次或1次注射,并采取网箱中原位催产、简化操作程序、亲鱼不离水操作和必要时使用降低应激反应药物等综合措施,成熟亲鱼的催产率达到100%。2针注射的效应时间为7~9h,1针注射的效应时间相应要长4~5 h。受精率分别达到62%、77%、94%和81%,孵化率分别为72%、48%、93%和83%。3年共孵出鳡鱼苗181万尾。  相似文献   
14.
分析比较了元江越鳠(Mystus pluriradiatus)不同年龄鉴定材料的鉴定结果。结果显示:微耳石磨片、星耳石和脊椎骨材料为鉴定元江越鳠年龄的可利用材料,矢耳石细小且脆不适合用于越鳠的年龄鉴定。微耳石磨片和星耳石的年龄判别能力最高,均达到96.0%,脊椎骨的年龄判别能力为93.3%;最大年龄读数出现在微耳石磨片和脊椎骨上,读数为5+龄;微耳石磨片的同一鉴定者两次独立年龄读数的吻合率最高为94.5%、脊椎骨次之为91.7%、星耳石最低为88.1%;两种年龄材料读数之间的吻合率比较中,微耳石磨片与星耳石的吻合率较高为90.9%,两者的年龄读数在低龄组时吻合较好,微耳石磨片与脊椎骨的吻合率为89.3%,3+龄以上时二者的年龄读数吻合率高。结果表明,鉴定低龄个体选择星耳石材料(n+龄≤3+龄),高龄个体用微耳石磨片进行辅助鉴定的年龄鉴定方法对元江越鳠进行年龄鉴定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5.
三峡水库太湖新银鱼耳石日轮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采自重庆长江江津江段的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耳石日轮与生长进行了研究。太湖新银鱼矢耳石形状近圆形,体长(Y)与耳石长半径(X)之间呈线性相关,其关系式为Y=0.1099X+16.986,R2=0.7626。耳石日轮环纹清晰,以中心核为起点圆形规则排列,其上具有明显的过渡轮纹。太湖新银鱼体长(Y)与日轮(X)呈线性关系,其关系式为Y=0.2631X+23.924,R2=0.8057;体重(Y)与日轮(X)呈指数关系,其关系式为Y=0.0446e0.0244X,R2=0.8104。太湖新银鱼体重(Y)与体长(X)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Y=0.000001X3.3529,R2=0.9163。  相似文献   
16.
用塑料薄膜围箱法进行发酵猪粪对浮游生物影响的试验。3个试验箱施放发酵猪粪量分别为10、18和26g/m3。施肥后第3天内浮游植物生物量达到峰值后下降,浮游动物生物量则持续上升至第6天仍未出现下降趋势;施肥量和摄食压力是影响浮游生物量变动的主要因素。建议横冲库湾春、秋季每15d施肥1次,每次450kg/hm2;夏季每10d施肥1次,每次300kg/hm2。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长阶段匙吻鲟肌肉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体重分别为50、150、300和600 g匙吻鲟的肌肉成分分析表明,随着体重的增加,水分含量依次降低,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依次升高.体重300和600 g的匙吻鲟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含量在4个生长阶段差异都显著(P<0.05).氨基酸总量与鱼体内蛋白质含量趋势相同,都是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匙吻鲟肌肉中谷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都较高.体重300 g和600 g的匙吻鲟氨基酸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鱼类对水层和饵料的选择性与其对不同光强、光色的特定光习性有着密切的关系。鳜 (Sinipercachautsi)是我国淡水名贵鱼类 ,已成为重要的养殖对象。但其终身以活鱼虾为食的习性 ,不仅给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设置了障碍 ,而且制约了鳜的苗种繁育和养殖规模。为此 ,在对鳜的视觉结构和趋光特性研究的基础上[1~ 4] ,笔者采用行为学方法进一步对鳜在不同发育阶段对光的反应水平和辨色能力进行研究 ,旨在探讨鳜对不同光色的反应机制 ,为鳜的苗种培育和配合饲料研制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鱼鳜的苗种由水产学院人工…  相似文献   
19.
乌鳢养殖技术之一雄性乌鳢与雌性斑鳢杂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鳢(Channa argus)和斑鳢(C.maculata)属于鲈形目、攀鲈亚目、鳢科、鳢属。杂交鳢是以乌鳢为父本、斑鳢为母本,通过杂交获得的子一代,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在生产上表现出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产量高、易驯食人工配合饲料、便于开展规模化养殖等优点,在珠三角地区已取代乌鳢和斑鳢而成为鳢科鱼类中最主要的养殖品种,然而由于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不成熟,难以稳定、规模化地提供优质苗种,制约了养殖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鳡鱼苗种池塘培育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池塘培育鳡鱼苗种的技术和结果。鳡鱼苗4日龄下塘,放养密度75万~120万尾/hm2,每1hm2施基肥3 000 kg肥水,每天泼洒2次豆浆,2~3 d施追肥1次,在培育后期冲水和换水,保持水质鲜嫩、清爽。鱼苗培育成活率71%~85%。对鳡鱼苗的食性、放养密度、水质管理和培育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