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2篇
  24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自1985年开始移植大银鱼以来,一些移植水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频繁出现产量低谷,甚至绝迹。本文认为大银龟不是顶极物种,虽然繁殖力极强,极易形成“爆发”性种群,但也容易受密度制约因子的影响,种群增长呈J-型曲线的变型,但受环境阻力的影响,又会形成剧烈的下降,成为数量波动激烈的类型,且下降后不易恢复,因此,大银鱼移植增殖在产量上低谷的出现也是很自然的,大银鱼移植驯化的技术措施卜应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低谷的出现。  相似文献   
82.
本文扼要地叙述了大银鱼的生态习性,大银鱼属广盐性、洄游性一年生小型名贵鱼类,奏在河口人工育苗牧放出海育肥,秋季自动回归故里,可作为名符其实海洋牧业的理想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83.
苏州大学是大银鱼移植驯化的成果单位,经过十六年的研究实践,从大银鱼的生态特性,以及原分布区,新扩大的移植区种植的演替规律中,初步总结出进一步发展大银鱼移植业的关键技术,以不断创新的精神,改进以投放少量受精卵靠自繁形成生产性群体为主方法的不足,逐步过渡建立为主的新模式,为大银鱼种群资源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4.
以暗纹东方纯(Takifugu fasciatus)肝脏的线粒体DNA为模板,按照红鳍东方豚(Takifugu rubripes)线粒体DNA序列设计合成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并测定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及其侧翼tRNA基因的全序列,结果显示,克隆的暗纹东方纯Cyt b基因(1137bp)及其5’端上游的tRNA^Glu基因和3’端下游的tRNA^Thr基因序列共1327 bp。用DNA分析软件对暗纹东方纯与GenBank中10个目13种鱼类的Cyt b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显示暗纹东方纯与这些鱼类的Cyt b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同属红鳍东方纯的同源性最高,为96.1%;与同目不同科的矛尾翻车纯(Masturus lanceolatus)和翻车纯(Mola mola)的同源性分别为74.1%和74.8%。tRNA^Glu基因由69个碱基组成,tRNA^Thr基因由72个碱基组成,与红鳍东方纯相应tRNA的碱基组成完全相同。推定的这两种tRNA的二级结构都具有典型的三叶草型结构,各臂的碱基配对率高,稳定性好。根据暗纹东方纯与其他13种鱼的Cyt b基因序列同源性所建立的进化树比较,结果与传统的分类地位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5.
昆虫杆状病毒由于寄主专一性强、与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而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成为生物防治害虫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介绍了野生型昆虫杆状病毒的筛选和开发,高效、安全的基因工程重组杆状病毒杀虫剂的研究与应用,并对重组病毒的安全性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对病毒杀虫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6.
以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肝脏线粒体DNA为模板,按照红鳍东方鲀线粒体DNA序列设计合成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了暗纹东方鲀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1667bp)及3′端上游的tRNALeu基因(73bp)的全序列。16S rRNA碱基组成分别为:胸腺嘧啶(T)22.1%,胞嘧啶(C)23.6%,腺瞟呤(A)35.2%,鸟嘌呤(G)19.0%。运用DNA分析软件对暗纹东方鲀与GenBank中鲀形目其他23种鱼类的mtDNA 16S rRNA序列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分析,分别在鲀形目和东方鲀属水平上利用多种鱼类DNA 16S rRNA序列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同目不同科间的16S rRNA序列核苷酸相似性在73.6%~87.4%之间,同属间的核苷酸相似性高达约99.0%。在属间、科级、亚目级水平上,利用较长的16S rRNA序列构建的NJ树和MP树在拓扑图总体趋势相似,各枝的支持率较高。而在东方鲀属内中选取同源性较高的16S rRNA部分序列构建分子系统树拓扑结构虽一致,但各枝的支持率不太高。因此认为,16S rRNA基因较适合于研究鲀形目鱼类中属间、不同种间以及分化较早的种间、科级、亚目级的系统发育分析。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利用线粒体基因研究分析鲀形目鱼类系统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87.
本试验通过对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种子外形特征和冠毛特征进行观测,并利用飞行试验和模拟探讨其飞行能力,以期探索其种子传播规律。通过线性回归得出不同高度飞行速度的相关系数r值比较大,F检验成极显著相关,拟合较好;种子长度、质量和种子冠毛间的夹角与沉降速度呈负相关,冠毛与种子间的夹角呈正相关,随着高度的增加,种子长度与冠毛长度对沉降速度的影响也逐渐显著。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病毒基因感染昆虫宿主的分子机制。【方法】从自然界分离和鉴定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PV)的遗传突变株,筛选到少多角体基因突变株-SpltMNPV B型株,克隆该株的少多角体基因(fp25K)。对不同株系SpltMNPV的fp25K进行序列分析、病毒感染的细胞培养和虫体感染试验。【结果】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与中国株相比,A型和C型分别发生了4个和3个核苷酸改变,但编码的氨基酸不变;B型株3′端核苷酸发生了多处缺失和一处插入,导致FP25K蛋白C端21个氨基酸改变。病毒感染的细胞培养试验表明,fp25K基因突变导致多角体明显减少的表型。虫体试验表明,感染fp25K突变的SpltMNPV B型株的宿主液化减弱。【结论】SpltMNPV B型株是一株自然的少多角体遗传突变株,该突变株可用于更深入地解析少多角体表型成因、病毒感染后虫尸降解和液化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89.
近年来,滇南地区红肉猕猴桃发展较为迅速,而且有潜力成为我国红肉猕猴桃的优势产区。但也存在着冷量不足、栽培技术不成体系等问题,导致红肉猕猴桃整体产量不高和品质不稳定。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云南猕猴桃促花调控技术创新”的研究,对促花调控技术、壮果技术、修剪、强制休眠技术、防风防雹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示范和技术集成,形成完整的栽培技术体系。在实践中,该技术体系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是对该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供滇南地区猕猴桃生产者和科技人员参考,以促进猕猴桃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90.
泗洪县是农业大县,地处洪泽湖西岸,淮河、徐洪河穿境而过,土地平整、丰富的水资源为水稻生产奠定了基础。多年来,传统的一麦一稻一年两熟模式主导着本地农业生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结构的调整。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步呈现出弊端。改变传统一麦一稻一年两熟种植模式,推广休耕养田高效种植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