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15篇
基础科学   16篇
  11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99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北极阿拉斯加水域鱼类生态特征及其重要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倩倩  朱国平 《水产学报》2019,43(7):1581-1592
为了对北极鱼类的生态特征进行研究,从而科学合理地开发和管理北极鱼类资源,以现有北极阿拉斯加水域鱼类生态科学信息为基础,针对北极阿拉斯加水域104种主要鱼类,从栖息深度、营养级、昼夜垂直移动及季节性洄游、生态重要性、传统文化重要性及商业重要性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北极阿拉斯加海洋鱼类为中上层鱼类或中层鱼类,栖息水域多在1 000 m以浅的陆架或陆坡水域;营养级范围为3.0~4.5,处于较高和较低营养级的鱼种较少;大部分鱼类的重要性知之甚少,目前仅少量鱼种在北极海域生态系统、传统文化以及商业性渔业中起到关键作用;具昼夜垂直移动及季节性洄游特性的鱼种各占一半左右;基于聚类分析,以栖息深度、垂直移动、季节性洄游及营养级4个指标作为变量,该水域属于5个生态类群,而以生态、传统文化以及商业重要性3个指标为变量,则该水域鱼类可划分为3个类群。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北极鱼类生态学研究及北极渔业资源的开发潜力评价提供数据支持,并为我国参与北极鱼类资源潜力的开发及国家权益的争取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32.
南极磷虾资源分布热点分析的空间尺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  朱国平 《水产学报》2020,44(11):1851-1861
空间尺度是生态学领域重要的研究领域,但少有研究关注数据尺度对生物资源热点分析产生的影响。为了分析不同空间尺度对南极磷虾环南极分布热点的影响,以10年为间隔将1926—2016年南极磷虾资源密度数据插值为10′×10′、20′×20′、30′×30′、40′×40′、50′×50′、1°×1°、2°×2°、3°×3°、4°×4°、5°×5°等10个空间尺度,利用线性、对数、指数、幂律和多项式函数计算了南极磷虾资源全局密度、磷虾资源热(冷)点区密度与空间尺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热(冷)点区在不同空间尺度下质心与面积的变化。结果显示,南极磷虾资源全局密度的最大值、偏度、峰度、变异系数与空间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比例关系,热点区的最大值、偏度、峰度、Q3、变异系数与空间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比例关系,冷点区的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偏度、峰度、Q3、变异系数与空间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比例关系。热(冷)点区的面积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增大,其质心的偏移显示热(冷)点区的位置受空间尺度较大的影响。当空间尺度大于1°×1°时,热(冷)点区的质心偏移严重,与精细尺度明显不同,故不建议空间尺度大于1°×1°的尺度用于识别南极磷虾的局部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33.
为研究多种形态学技术对南极冰鱼耳石的种群分类效果,利用裘氏鳄头冰鱼(Champsocephalus gunnari)和南极小带腭鱼(Cryodraco antarcticus)样本,对描述耳石的5种基础形态学参数进行分析并转换为7种形状指标,比较分析了两种冰鱼间的耳石形态学差异,再利用主成分分析、逐步判别分析法和随机森...  相似文献   
234.
本文探究土壤水氮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控制雄安新区地下水污染提供理论依据,对建设“蓝绿雄安”具有重要意义。在雄安新区以耕地、林地和菜地3种农用地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含水率、硝态氮、铵态氮以及容重等土壤指标,分析不同农用地的土壤含水率、硝态氮和铵态氮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土层垂向上,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先增加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耕地和菜地土壤硝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耕地、林地和菜地土壤铵态氮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在时间上,耕地含水率波动较大,林地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小。菜地含水率随时间变化比较平稳,10月后明显下降。林地和菜地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时间先增加后减小,耕地则随时间呈正弦波动。菜地土壤铵态氮含量随时间逐渐降低,林地土壤铵态氮含量变化小且含量最小。3种农用地土壤含水率均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与降水量和灌溉呈显著正相关(P<0.05)。耕地土壤容重与土层深度极显著相关(P<0.01)。耕地和菜地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均与土层深度、降水量以及灌溉量呈显著负相关。3种农用地土壤硝态氮与铵态氮均呈显著正相关。耕地和菜地的水氮含量分布对地下水污...  相似文献   
235.
东太平洋大青鲨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年7~11月在东太平洋海域(03°~17°S、96°~146°W)金枪鱼延绳钓生产调查中兼捕获取的89 ind大青鲨样本,通过对大青鲨脊椎骨年轮的观察及其生物学特征数据的记录,研究了大青鲨的年龄与生长。结果表明,大青鲨的最大寿命为17.1龄;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L∞=292 cm,K=0.16/yr,t0=-1.6yr;大青鲨的生长拐点年龄为5.3yr,拐点体重为55.8kg,拐点叉长为195 cm。  相似文献   
236.
大西洋中部大眼金枪鱼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2005年12月至2006年5月农业部渔业局金枪鱼渔业科学观察员获得的生物学数据,对捕获的大西洋中部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体长、体重(去鳃、去尾、去内脏)、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及性别比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眼金枪鱼的优势叉长为105~140cm,优势加工后的体重为20~40kg;摄食等级为0—4;性腺成熟度以Ⅱ、Ⅲ期为主,且雌、雄差异较大;叉长(L)与加工后的体重(W)的关系为W=1.3373×10^-5L^3.0147,R^2=0.9691。将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结果比较,表明近年来大西洋中部大眼金枪鱼生物学特性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237.
为了解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基于海上水箱试验,采用渐变式(16.2~54.5)和急变式(15.9~55.2)两种不同的盐度变化方法对南极磷虾个体在不同盐度下行为状态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了南极磷虾的耐盐性。结果表明:南极磷虾在低盐度下的适宜临界盐度为26左右,极限临界盐度为16左右;南极磷虾在高盐度下的适宜临界盐度为43左右,极限临界盐度为55左右。研究表明,南极磷虾对盐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适应范围有限。  相似文献   
238.
为探寻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饲料中品质优、资源广、价格廉的海泥替代物,用扇贝土和混合一定比例螺旋藻(1∶9)的黄土分别替代海泥,并搭配海带投喂平均体质量为0.35 g的刺参幼参,试验设海泥组、扇贝土组、黄土组,每组设3个重复,在室内水族玻璃缸中进行试验,每个缸中放80头幼参,饲养时间为56 d,养殖试验结束后,分别测定各组刺参的生长、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扇贝土组和黄土组刺参的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等均高于海泥组,而饲料系数略低于海泥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黄土组脏壁比、比肠重显著低于扇贝土组和海泥组(P0.05);扇贝土组刺参肠道中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黄土组(P0.05),但两组与海泥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扇贝土组刺参体腔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高于黄土组(P0.05),且两组显著高于海泥组(P0.05);扇贝土组和黄土组刺参体腔液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高于海泥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扇贝土和混合螺旋藻的黄土均可作为新资源完全替代海泥饲料,且以扇贝土最优。  相似文献   
239.
南极半岛北部水域南极磷虾抱卵雌体基础生物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2010年1月23日-2月13日在南极半岛北部水域开展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期间收集的数据,对南极磷虾抱卵雌体基础生物学的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AR 3区体长范围及平均体长均大于AR 1和AR 2区。3个研究小区体长和壳长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AR 1和AR 2区壳长范围和平均壳长较为接近,但AR 3区平均壳长大于AR 1和AR 2区。(2)AR 1和AR 2区的南极磷虾抱卵雌体体长与壳长关系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AR 1区和AR 2区与AR 3之间则存在显著性差异。(3)AR 1平均体重较另两个区大,AR 2区最小,3个研究小区的体重范围均有所差异,且体重分布及体长—体重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4)AR 1和AR 2区摄食等级较为相似,Ⅰ级的比例较高,Ⅱ级至Ⅳ级比例依次减少;AR 3区Ⅰ级的比例也最高,但Ⅱ级和Ⅳ级的比例相当,Ⅲ级比例相对较低。3个研究小区摄食等级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南极磷虾资源提供基础数据,并为南极磷虾的补充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0.
温跃层特性与金枪鱼表层渔业的捕捞成功率有关,但温跃层特性随海域与季节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对于捕捞成功率的影响也不同。分析了中西太平洋我国金枪鱼围网船队作业渔场的温跃层特性,并结合海上实测的围网沉降性能与对应的生产资料,探讨了金枪鱼围网捕获成功率与温跃层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调查期间91.2%的网次所对应的温跃层顶界深度超过100 m,温跃层顶界深度较深是该海域渔场温跃层的重要特征;(2)围网最大沉降深度的95%置信区间为[185.0, 197.8] m,渔场温跃层顶界深度的95%置信区间为[146.0, 158.3] m,网具穿越温跃层顶界后继续沉降的深度的95%置信区间为[34.3, 44.0] m;(3)相关分析表明,本研究中金枪鱼围网的捕获成功率与温跃层特性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这可能是由于当地渔场较深的温跃层顶界深度使得目标鱼种在网具到达温跃层之前拥有充分的逃逸时间和空间,从而导致温跃层内急剧变化的温度梯度失去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