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59篇 |
免费 | 88篇 |
国内免费 | 6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73篇 |
农学 | 51篇 |
基础科学 | 98篇 |
88篇 | |
综合类 | 795篇 |
农作物 | 98篇 |
水产渔业 | 247篇 |
畜牧兽医 | 567篇 |
园艺 | 82篇 |
植物保护 | 1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99篇 |
2020年 | 79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69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85篇 |
2013年 | 86篇 |
2012年 | 86篇 |
2011年 | 88篇 |
2010年 | 112篇 |
2009年 | 117篇 |
2008年 | 104篇 |
2007年 | 118篇 |
2006年 | 113篇 |
2005年 | 99篇 |
2004年 | 73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3篇 |
1977年 | 5篇 |
1975年 | 8篇 |
1965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选用中早熟(‘华秦油971’和‘秦油1719’)和中晚熟(‘陕油21’和‘陕油28’)油菜品种,利用Logistic power模型拟合2019−2020年4个油菜品种授粉-收获期≥0℃活动积温与籽粒含水率,分析气象因子对不同熟期油菜品种籽粒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4个油菜品种在授粉-收获期籽粒含水率总体呈先缓慢下降后快速下降的变化趋势,生理成熟期的平均籽粒含水率表现为中早熟品种高于中晚熟品种,收获期平均籽粒含水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减少,其中中早熟品种‘华秦油971’籽粒脱水速率最高(9.66个百分比·d−1),与其他3个油菜品种差异达显著水平。(2)中早熟品种和中晚熟品种的趋势含水率拟合曲线均呈“S”型变化趋势,且中早熟品种气象含水率受气象因子的影响大,而中晚熟品种的气象含水率受气象因子影响较小。(3)试验区域内不同熟期油菜籽粒脱水主要受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积温等气象因子的影响,中早熟品种中平均气温(−1.125)对气象含水率表现为间接作用,最高气温(-0.347)、最低气温(−0.472)和积温(−0.936)表现为直接作用;中晚熟品种中平均气温(−0.847)为间接作用,最高气温(−0.288)、最低气温(−0.250)和积温(−0.877)为直接作用。(4)通径分析表明,各因子对气象含水率的决定因子中积温的R2贡献度最高,分别为0.8433 (中早熟品种)和0.8130(中晚熟品种),说明积温对不同熟期油菜品种的气象含水率影响最大。逐步回归分析中所有方程拟合结果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方程可一定程度上解释气象因子对气象含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2.
为确定2018年冬季以来江苏省沿海地区养殖脊尾白虾患“僵尸病”的病原及流行病学特点,实验采用LB培养基和PDA培养基从病虾血淋巴中分离得到直径为1~3 mm、边缘整齐、米黄色隆起菌落;人工回感实验结果显示,回感后的脊尾白虾表现出与自然患病脊尾白虾相同的症状,并在回感脊尾白虾体内也分离出了相同的菌株,符合科赫氏法则。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结合18S
923.
分别采用硼氢化钠、亚硫酸氢钠及其混合物处理杨木APMP漂白机械浆,优化了处理条件,研究了不同化学药品对纸浆还原处理后改善白度稳定性效果。结果表明硼氢化钠处理杨木漂白化机浆不但能够显著改善其白度稳定性而且对纸浆具有漂白作用。加入亚硫酸氢钠混合处理纸浆可大幅度减少硼氢化钠用量,并能取得类似的改善纸浆白度稳定性效果。杨木碱性氧化氢漂白机械浆光诱导返色有其固有特点,傅立叶红外光谱显示,纸浆木质素中的羰基和酚羟基结构基团是引起纸浆光诱导返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24.
为研究益生菌发酵豆粕抗氧化活性和对尖吻鲈生长性能、饲料效率的影响,以豆粕和发酵豆粕的水提物、醇提物为试验对象,测定其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将发酵豆粕分别以0%(对照组)、0.5%、1.25%、2.5%添加至尖吻鲈饲料,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尖吻鲈鱼苗,采用自然光照,温度保持在26.5—30.5℃,每天两次(9:00和18:00)饲喂至饱食,共饲养12周。结果显示:发酵豆粕的水提物和醇提物的DPPH清除率优于豆粕;各添加组的增重率、饲料系数、肝体比和肌肉脂肪含量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且以2.5%的添加量为最优。 相似文献
925.
为了验证饲料中添加发酵豆粕特酵001(以下简称发酵豆粕)对加州鲈生长性能的影响,以体重为14 g左右的加州鲈鱼苗为研究对象,以循环水的方式饲养加州鲈鱼苗,试验分为6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5%、7.5%、10%、12.5%、15%的发酵豆粕,通过6周的试验观察并分析不同添加量发酵豆粕对加州鲈生长、饲料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基础配方饲料中添加5%发酵豆粕,加州鲈的增重率、特定成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发酵豆粕添加量组和对照组饲料系数显著优于12.5%和15%发酵豆粕添加量组(P<0.05),7.5%发酵豆粕添加量组饲料系数显著优于15%添加量组(P<0.05),各组间粪便溃散度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显示,在基础饲料中添加5%或7.5%发酵豆粕可提高加州鲈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但随着发酵豆粕添加量增加,加州鲈鱼生长性能指标及饲料利用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26.
合浦绒螯蟹(Eriocheir hepuensis)主要分布在广西沿海,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养殖潜力,尚未见合浦绒螯蟹可食率和营养组成的报道。本研究以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对照,测定和比较了野生合浦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成蟹的可食率、色度值、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常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合浦绒螯蟹雄体总可食率显著低于中华绒螯蟹雄体,但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和出肉率无显著性差异;无论雌雄,合浦绒螯蟹蟹壳湿样的a*值和b*值均显著高于中华绒螯蟹,合浦绒螯蟹雄体肝胰腺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中华绒螯蟹雄体;合浦绒螯蟹雌体性腺中水分含量显著高于中华绒螯蟹雌体,而合浦绒螯蟹雌体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中华绒螯蟹雌体,合浦绒螯蟹雄体肌肉中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中华绒螯蟹雄体;合浦绒螯蟹雌体肝胰腺中ΣSFA、肌肉中C18∶1n、ΣMUFA、DHA/EPA和卵巢中C18∶0、C20∶1n9含量均显著高于中华绒螯蟹雌体;合浦绒螯蟹雄体肝胰腺中C22∶16n3、ΣPUFA显著高于中华绒螯蟹雄体。综上,合浦绒螯蟹和... 相似文献
927.
【目的】以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幼胚为受体材料,开展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揭示影响香榧遗传转化的关键因素,以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香榧幼胚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香榧种子突破种鳞后第8周至第11周的幼胚作为转基因受体材料,比较受体胚龄、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抗生素质量浓度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并采用潮霉素、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及GFP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对遗传转化香榧幼胚培养物进行阳性筛选。【结果】随着胚龄的增加,香榧幼胚抗逆性增强,污染率降低,成活率提高,第10周和第11周幼胚成活率分别为52.1%和52.3%。农杆菌菌液浓度和侵染时间均对香榧幼胚的污染率、成活率、愈伤组织诱导率以及体胚发生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菌液吸光度[D(600)]为0.5时,香榧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体胚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7.9%和17.3%;侵染时间为10 min时,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体胚发生率为最高,分别达17.5%和17.1%。羧苄青霉素对于受体材料的农杆菌脱除具有显著影响(P<0.05),当羧苄... 相似文献
928.
以施用复合肥为对照,研究不同物料与比例的蟹味菇菌渣发酵有机肥对番茄和西瓜果实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番茄而言,不同处理的单株结果数与有机肥的养分含量显著正相关,平均单果重没有显著差异;而对于西瓜而言,菌渣与猪粪的不同配比处理中,随猪粪配比的增加,西瓜的单果重逐渐增加;而在相同比例的菌渣与粪肥的配比中,羊粪比猪粪对西瓜平均单果重的效果更优。与基施化肥相比,基施有机肥有利于降低土壤电导率而增加土壤的碱解氮含量,说明蟹味菇菌渣作为主要成分与猪羊粪等配料堆制发酵的有机肥能够替代或部分替代化肥作为种植蔬果的基肥使用。 相似文献
929.
为明确蟹味菇菌渣的堆肥效果,明晰菌渣与猪粪、羊粪、稻草等原料在堆肥过程中的碳氮转化效率和损失,按湿质量比设菌渣(F1)、菌渣∶猪粪8∶2(F2)、菌渣∶猪粪6∶4(F3)、菌渣∶羊粪6∶4(F4)、菌渣∶猪粪∶稻草(粉碎)6∶2∶2(F5)5个处理进行堆肥试验。结果表明,纯菌渣堆肥后有机肥总养分含量高,但产出量较低,发酵过程中碳氮损失多。与F1堆肥发酵相比,F2和F3堆肥发酵后,总养分含量分别低6.9%和11.6%,但磷含量较高,碳氮损失较少,C/N分别为3.72和9.34,总体优于纯菌渣发酵。相对于猪粪,羊粪的C/N高,养分含量低,F4处理下混合发酵,羊粪的碳氮损失较多,尤其是氮损失较大。初始C/N与堆肥过程中的碳损失率有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而氮损失率与初始pH显著(P<0.05)相关。 相似文献
930.
采用林分平均高和密度估计人工林蓄积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15年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9次复查中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按树种组(杉木、松树、桉树)建立林分每公顷蓄积量与林分平均高、林分密度(郁闭度、每公顷林木株数)二元非线性模型(不变参数和可变参数),用确定系数(R~2)和平均预估误差(MPE)等6个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检验。结果显示:全部12个模型的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系统误差(MSE)均小于15%,MPE均小于10%,表明采用林分平均高和密度估计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可变参数模型的参数的变动系数太大,不宜采用;3个树种组中,不论是不变参数模型还是可变参数模型,以平均高和每公顷林木株数构建的模型的R~2均大于由平均高和郁闭度构建的相应模型的R~2,而剩余标准差(SEE)、MPE则相反,说明每公顷林木株数对林分每公顷蓄积量变动的解释能力优于郁闭度。综合考虑6个统计指标和参数的稳定性,3个树种组的每公顷蓄积量的最优估计模型均为由每公顷林木株数、平均高构建的不变参数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