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59篇 |
免费 | 88篇 |
国内免费 | 6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73篇 |
农学 | 51篇 |
基础科学 | 98篇 |
88篇 | |
综合类 | 795篇 |
农作物 | 98篇 |
水产渔业 | 247篇 |
畜牧兽医 | 567篇 |
园艺 | 82篇 |
植物保护 | 1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99篇 |
2020年 | 79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69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85篇 |
2013年 | 86篇 |
2012年 | 86篇 |
2011年 | 88篇 |
2010年 | 112篇 |
2009年 | 117篇 |
2008年 | 104篇 |
2007年 | 118篇 |
2006年 | 113篇 |
2005年 | 99篇 |
2004年 | 73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3篇 |
1977年 | 5篇 |
1975年 | 8篇 |
1965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912.
913.
NSP—ELISA鉴别FMDV感染与免疫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利用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的口蹄疫病毒(FMDV)非结构蛋白(NSP)3ABC多肽作为抗原,建立了一种可区分FMDV感染与接种灭活疫苗免疫牛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通过对336份正常牛血清、508份注射疫苗牛血清、60份人工感染牛血清和58份豚鼠免疫血清的检测,确定了血清抗体阴性与阳性效价的临界值。试验证明,该方法简易、快速,灵敏度比VIAA—AGID高。 相似文献
914.
自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中国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经历了目测调查(踏查)、航空目测调查、以小班为基础的抽样调查、以地形图为基础的小班调查和以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为基础的小班调查5个主要技术发展阶段.文中介绍各阶段森林资源调查的主要调查内容、技术方法和手段,其中小班调查内容和林分调查因子测量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相似文献
915.
为分析无人机密集匹配点云和机载激光雷达点云的异同性,对密集林分(郁闭度0.85)、稀疏林分(郁闭度0.55)和未成林地的2种点云的空间分布进行目视对比分析,并通过2种点云生产的DEM(UAV_DEM和LiDAR_DEM)分别对密集匹配点云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2套归一化密集匹配点云数据,将其与激光雷达点云进行统计特征参数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在密集林分中,密集匹配点云无法获取冠层内部和地面信息,采用LiDAR_DEM进行归一化后,密集匹配点云的中下部分位数高度及全部分位数密度与激光雷达点云相应统计特征参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α=0.05),但中上层分位数高度的差异不显著;2)在稀疏林分和未成林地中,除下部分位数高度外,其余高度、密度统计特征参数均与激光雷达点云相应参数无显著性差异,但密集匹配点云对幼树三维结构的刻画能力优于机载激光雷达点云。在森林调查监测中,无人机密集匹配点云可直接用于稀疏林分和未成林地的森林参数估测,在既有高精度DEM支持下可对密集林分的一些林分参数(如冠层表面高度等)进行估测。 相似文献
916.
添加剂和水分对光叶紫花苕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种含水量(鲜草、晾晒3 h)的光叶紫花苕,分别添加对照(CK)、3和6 L/t的甲酸铵(ATlo和AThi)、1.0×105 cfu/g鲜草的乳酸菌、以及添加3和6 L/t由苯甲酸钠、丙酸钠、亚硝酸钠和六亚甲基四胺组成的混合抗菌剂(AMlo和AMhi)。结果表明,添加剂对光叶紫花苕的青贮发酵品质有极显著影响(P<0.01),各种添加剂均不同程度的提升了光叶紫花苕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除pH值外,含水量对光叶紫花苕青贮发酵品质有极显著影响(P<0.01),低水分的牧草发酵品质优于高水分的牧草;添加剂和含水量对青贮发酵品质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综合各项指标,在高水分牧草中以添加6 L/t AT和3 L/t AM后牧草的发酵品质最好;在低含水量的牧草中,各种添加剂间效果相近,但均优于对照。结果表明,降低光叶紫花苕的含水量并选择合适的添加剂可调制优质青贮。 相似文献
917.
应用ELISA方法判定口蹄疫疫苗毒株血清学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液相阻断ELISA(LPB-E)体系中,用JMS毒株及OZK毒株滴定JMS阳性血清,计算OZK株对JMS株的r值分别为0.71,0.5,0.5,均介于0.4至1.0之间,说明对JMS株来讲,其阳性血清能够很好地中和OZK毒株抗原,能够对OZK毒株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用JMS毒株及OR毒株滴定JMS阳性血清,计算OR株对JMS株的r值分别为1和0.5,0.5,均介于0.4至1.0之间,说明对JMS株来讲,其阳性血清能够很好地中和OR毒株抗原,能够对OR毒株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用OZK毒株及JMS毒株滴定OZK阳性血清,计算JMS株对OZK株的r值分别为0.0625,0.0625,0.125,均小于0.2,说明对于OZK株来讲,其阳性血清不能很好地中和JMS毒株抗原,不能够对JMS毒株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用OZK毒株及OR毒株滴定OZK阳性血清,计算OR株对OZK株的r值均为0.5,介于0.4至1.0之间,说明对OZK株来讲,其阳性血清能够很好地中和OR毒株抗原,能够对OR毒株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918.
采用GC-MS方法分析了桉木化学机械浆废水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出水的有机物成分及含量,统计了好氧处理前后废水中碳原子数的分析情况,分析了废水中主要的生物难降解组分及降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厌氧和好氧处理后残余的主要有机污染物为芳樟醇(C10,21.21%)、对叔丁基苯乙酸甲酯(C13,21.39%)、二氢月桂烯醇(C10,8.90%)、铃兰醛(C14,6.16%)和香茅醇(C10,4.76%)等,主要为含苯环有机物和抑菌成分,具有生物难降解性和抑菌性,宏观表现为生物处理去除率较低.好氧处理前后,废水中醇类物质质量分数从19.32%上升至51.71%,醛类物质质量分数从3.68%上升至13.35%,酯类物质质量分数从29.75%降至28.32%,含苯环有机物质量分数从32.70%上升至61.06%,说明其他有机物获得比含苯环有机物更大幅度的降解.建议通过解毒预处理和生物强化提高微生物活性等途径改善生物处理效果,减轻后续深度处理的难度,降低综合处理成本,实现低成本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919.
为确定2018年冬季以来江苏省沿海地区养殖脊尾白虾患“僵尸病”的病原及流行病学特点,实验采用LB培养基和PDA培养基从病虾血淋巴中分离得到直径为1~3 mm、边缘整齐、米黄色隆起菌落;人工回感实验结果显示,回感后的脊尾白虾表现出与自然患病脊尾白虾相同的症状,并在回感脊尾白虾体内也分离出了相同的菌株,符合科赫氏法则。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结合18S rRNA序列对比及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分离菌株MQ2101具有酵母的典型形态,且与二尖梅奇酵母相似度达99.82%,结果表明菌株MQ2101为二尖梅奇酵母。致病性结果初步分析显示,MQ2101对脊尾白虾的半致死浓度 (LD50)为1.39×107 CFU/尾。病理学观察发现,患病脊尾白虾鳃、肌肉和肝胰腺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肝胰腺病变最为严重,肝小管呈现空泡化,管腔体积变大;在鳃和肝胰腺组织中均存在大量定殖的菌体。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每年2—5月发病迅速,发病率为5%~30%,死亡率为3%~10%。本研究确定了二尖梅奇酵母为江苏沿海地区脊尾白虾“僵尸病”的病原,其对脊尾白虾具有较强致病性,主要侵染组织为肝胰腺和鳃。以上研究结果为脊尾白虾“僵尸病”的防控提供了相关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0.
在广西高峰林场巨尾桉人工林内设置20个(30 m × 30 m)方形大样地,每个方形样地中分成9个小样地(10 m × 10 m),由4个小样地组成中样地(20 m × 20 m),采用参数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探索林分平均高和密度等变量估测林分巨尾桉人工林蓄积量。结果表明:巨尾桉人工林林分蓄积量与林分平均高、每公顷株树呈显著正相关。在构建巨尾桉人工林蓄积量的所有模型中,基于林分疏密度和林分平均高构建的变参模型(R2=0.9973,RMSE=4.64 m3/hm2)优于基于林分平均高和每公顷株数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R2=0.9617,RMSE=18.53 m3/hm2);2个林分蓄积量估测模型的3组测试样地的Pearson残差落主要在−2, 2带状区域中,2个林分蓄积量模型可以在巨尾桉人工林林分不同面积尺度样地(100、400、900 m2)应用。基于林分密度和平均高的蓄积量模型与实测蓄积量的相关性较高(R2在0.9200~0.9973),反演误差值较好(RMSE在4.64~25.16 m3/hm2);林分疏密度对林分蓄积量变动的解释能力好于每公顷株数;在100 m2样地尺度上基于林分密度(每公顷株树、林分疏密度)和林分平均高拟合的林分蓄积量估测模型在400 m2和900 m2尺度上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