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63篇
林业   181篇
农学   102篇
基础科学   92篇
  108篇
综合类   698篇
农作物   90篇
水产渔业   98篇
畜牧兽医   448篇
园艺   91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川西亚高山云杉林采伐迹地土壤肥力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西部的横断山脉北段孕育着浩瀚的原始森林,构成长江上流区的水源涵养林为主体的亚高山暗针叶林.随着大规模开发,采伐迹地面积逐年扩大,在海拔3500m以上的山原地带,迹地更新保存率低,导致该区环境质量的退化,造成极端条件下的更新.为解决这一地区采伐迹地上人工更新的成活和保留问题,对采伐迹地土壤条件变化进行了5年定位研究,现将研究的初步成果简结如下,供高海拔迹地人工更新参考.  相似文献   
92.
针对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基因序列保守区域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条特异性探针,通过构建重组阳性标准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了检测ALV-J核酸的荧光定量PCR方法。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后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与其它禽源病毒如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B)、新城疫病毒( NDV)、禽流感病毒(AI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和马立克病病毒(MDV)均不发生交叉反应;该方法可检测到3.2×102拷贝/μL的病毒核酸,与常规RT-PCR相比,敏感性高100倍;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2%。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Real-time RT-PCR 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重复性好,可用于ALV-J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93.
长期磷肥投入显著增加了耕层土壤各团聚体组分中磷素累积,而作为评判磷素是否向地下水迁移的重要指标,深层土壤团聚体磷素分配对长期磷肥投入的响应仍缺乏系统评估。本研究依托始于1981年红壤稻田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不施磷肥(NK)、氮磷钾化肥(NPK)和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处理,在长期试验40年后(2020年),分别采集0~20、20~40、40~6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全土和各团聚体组分的总磷和有效磷含量,并探讨了施肥-团聚体质量百分比-团聚体磷素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所有施肥处理均表现为>2 mm团聚体质量百分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NK处理相比,磷肥施用显著提高了0~20 cm和20~40 cm全土和团聚体组分中有效磷含量,且NPKM处理的增幅最大。与NK处理相比,NPKM处理下0~20、20~40cm和40~60 cm各团聚体总磷含量分别提高了2.14~2.60、1.39~2.80倍和27.03%~180%,各团聚体有效磷含量增幅分别为12.95~18.29、7.57~12.31倍和70.67%~709%。同时,NPKM处理总磷和有效磷的增幅呈现出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的趋势。水稻吸磷量和磷素盈余量也表现为NPKM处理最高,NPK处理次之,NK处理最低。进一步分析发现,团聚体总磷和有效磷含量主要受磷素盈余量的影响,且团聚体中的有效磷含量还受总磷含量的直接调控。研究表明,40年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影响红壤稻田表层和深层团聚体磷素分配,且>2 mm团聚体组分中有效磷含量的响应最为敏感,通过调控磷素盈余可以显著影响团聚体中磷分配。  相似文献   
94.
一株丙硫菌唑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以丙硫菌唑为唯一碳源的降解菌株,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和生化特征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为假单胞菌属绿脓杆菌,命名为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313。通过响应面法对菌株W-313降解丙硫菌唑的条件进行优化,初始pH值为7.40,温度为 32 ℃,葡糖糖含量为0.60%时,W-313降解丙硫菌唑效果最佳,48 h降解率可达65.12%,与实际情况下基本吻合。研究结果为利用环境微生物降解丙硫菌唑及其代谢物进而有效规避残留农药污染提供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近年来,水产养殖病害频发,抗生素和化学消毒剂滥用现象日益严重,对养殖水环境和人类安全都存在巨大威胁.免疫增强剂作为一种新的药物类型,其主要作用是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从而增强机体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是一种有望取代抗生素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主要以近年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为基础,从微生物及其多糖、动植物多糖及提取物、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和营养元素等几类免疫增强剂对中华绒螯蟹的免疫、抗病力、抗氧化及生长代谢等重要功能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为中华绒螯蟹免疫增强剂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以期达到中华绒螯蟹健康养殖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6.
近年来淮安市麦田杂草抗性和种群不断变化,麦田化除难度日益加大.为探寻既能提高防除效果又能降低农药用量的新路子,连续3年开展了麦田草害调查与防除试验.结果表明,在冬季(越冬期)小麦经历过低温锻炼后,选择药效期长、对低温不太敏感的除草剂进行麦田冬季化除可行,除草效果、保产效果、药害风险均好于春季化除.  相似文献   
97.
坦布苏病毒鸡源分离株全基因组及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引起鸡产蛋骤降的坦布苏病毒全基因组分子特征,本试验运用RT-PCR技术克隆测定了2株坦布苏病毒鸡源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其基因组为10 990nt,包含1个10 278nt的开放阅读框架,与GenBank数据库中登录的坦布苏病毒参考株一致,与2010年以来的坦布苏病毒毒株核苷酸及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均在98%以上,与2010年前的坦布苏病毒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分别为88%和96%左右。基于坦布苏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分子系统进化分析,发现2株鸡源坦布苏病毒与2010年以来分离的各种禽源坦布苏病毒株均处于同一大的进化分支,且相互间的遗传距离均小于2%。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坦布苏病毒鸡源分离株与其他禽源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组差异不明显,各分离株亲缘关系非常近。  相似文献   
98.
针对北京市西山林场森林景观质量下降、密度大、自然整枝差、火险等级高等问题;结合森林健康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对各林分采取生态疏伐、景观疏伐、修枝、可燃物管理、定株、补植、补造等措施,并对抚育技术进行了森林健康经营与评价;抚育保留密度:侧柏1 375~1 975株/hm2,刺槐550~700株/hm2,黄栌约1 100株/hm2,油松约900株/hm2,元宝枫约1 588株/hm2时森林健康质量较好;抚育后的森林健康指数(HCI)都有提高;侧柏提高31.27%,刺槐提高22.22%,黄栌提高11.11%,油松提高了15.00%,元宝枫提高17.65%,可见抚育后各林分的森林健康质量都显著提高。这对合理开发和利用西山林场的风景游憩林资源提供了新的经营标准和思路,同时也能为各地区具有类似功能和问题的林分提供健康经营的理论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
红树林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位于海陆动态交界面,具有防风固浪、沉积土壤、保护近海庄园的作用,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海洋卫士”。海岸潮间带独特的地理位置(长期遭受潮水浸淹、风浪侵袭)和自然条件(高盐、高温、土壤低氧)造就了特殊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红树林区具有高生产率、高分解率、高归还率的特性,成为“四大最富生物多样性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生态系统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它在渔业方面的作用和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红树林对鱼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红树林的高生产率为鱼、虾等提供充足…  相似文献   
100.
采集钦州活禽交易市场的鸡气管和泄殖腔的棉拭予样品,用H9亚型分型引物进行PCR初步筛选,阳性样品经SPF鸡胚尿囊腔接种分离病毒,通过RT-PCR方法扩增HA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获得1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命名为:A/Chicken/Guangxi/qz40/2009(简称qz40)。测序结果表明qz40的HA基因片段全长1683bp,编码560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该毒株与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2.8%.99.9%,推导氨基酸同源性为87.5%.99.6%;HA基因的裂解位点氨基酸顺序为RSSRIGLF,为低致病性毒株;含有7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其中5个位于HAl部分、2个位于HA2部分;基于H9亚型HA基因的进化树分析表明,qz40株属于欧亚种系的A/Chicken/Beijing/1/94(Ck/Bei—like)群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