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124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1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盐度对黄鲷胚胎发育及早期仔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施兆鸿 《水产学报》2004,28(5):599-602
The effect of salinity on embryo and early larva development of Dentex tumiforns was discussed. Floating forms of egg in different salinities, optimal salinity for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early larva growth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1. In immobile condition, all eggs sank at salinity of 32.0, most of egg ssuspended in the middle of water at 34.0, and all eggs floated on the surface when salinity above 36.0. 2. Eggs did not hatch out at salinity of below 10.0 or above 60.0 and the death time of egg gradually moved up with increase or decline of salinity. Eggs hatched out at salinity range of 15.0 and 50.0, including abnormal larva. There was indistinct difference in speed of embryonic development (about 36-40h) within the salinity of 15.0 and 50.0. However the salinity had a great effect on larval survival after hatching and abnormal r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hatching rate and salinity variation showed parabola but abnormal rate showed inverted parabola. The hatching rate was 81%-86% and abnormal rate of yolk sac larva was 27%-30% in suitable salinities of 27.0-39.0. The hatching rate was 89%-91% and abnormal rate was 13%-16% in optimal salinities of 33.0-36.0. The oil ball of abnormal larva wa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or front position. With increased extent of salinity, spondyle of larva bended and number of larva with arrhythmia increased. 3. The optimal salinities were 30.0-35.0 based on SAI. The test with SAI showed that SAI of early larvae was 41.25-47.53 at salinities of 30.0-35.0, the yolk and oil ball of 7-8 days larva was completely absorbed with a survival rate of 88%.  相似文献   
22.
亲蟹质量及亲蟹培育是锯缘青蟹人工育苗的基础。本文就亲蟹的选择、亲蟹暂养期的环境、亲蟹的饵料及饲养条件进行了探讨。在相同的理化因子条件下,海捕亲蟹的抱卵率(62.13%)大约为养殖亲蟹抱卵率(26.67%)的2.31倍。  相似文献   
23.
作者于1995年对位于杭州湾北岸海盐县境内的南北湖进行了周年浮生物种群组成调查及生物量季节变化的测定,由此估算出该湖食浮游生物及腐屑的鱼类增产潜力。鉴于南北湖是著名风景湖泊,在渔业上不宜采取投饵施肥方式增加鱼是疾病,但针对良料资源状况选择适宜品种,有节制地增殖放养某些经济鱼虾,不仅能  相似文献   
24.
人工育苗条件下舟山牙鲆仔稚鱼的摄食与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对0~36日龄舟山本地牙鲆仔稚幼鱼的摄食形为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水温19~22℃时,初孵仔鱼~15 d属于仔鱼期,16~35 d为稚鱼期,36 d起转为幼鱼期。牙鲆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1.028 2 0.7011x-0.018 4x2 0.000 6x3,R2=0.992;肛前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0.179 7 0.371 7x-0.012 1x2 0.000 2x3,R2=0.960;体高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0.615 6-0.069 6x 0.022 4x2 0.000 3x3,R2=0.988。舟山本地牙鲆孵化后3 d开始开口摄食,试验用生物饵料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配合饵料。在仔鱼阶段其摄食率为25%~100%,饱食率为25%~80%;到稚幼鱼阶段摄食率均达到100%,饱食率90%。摄食高峰基本出现在白天,属白天摄食类型,稚鱼期会出现早晨与黄昏二个摄食高峰,稚鱼期晚上基本不摄食。舟山本地牙鲆饱食时间随生长发育增加而缩短,消化时间随生长发育而增长。研究结果表明,除培育水温较北方牙鲆培育水温高而使生长发育较快外,摄食特性没有太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5.
黄鲷养殖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鲷(Dentex tumifrons)隶属鲷科,黄鲷属,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海、东海和黄海,黄鲷属暖水性、高盐性、广食性、栖息于较深水域的底层鱼类。本项目组对黄鲷的养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池塘及设备 试验从2002年11月20日始至2003年4月18日结束,在浙江舟山市水产研究所岙山养  相似文献   
2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银鲳(Pampus argenteus)脾脏、肝脏、肌肉、心脏、肾脏等5种组织中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谷氨酸脱氢酶(GDH)、乙醇脱氢酶(ADH)等4种同工酶的表达模式,并对各种同工酶的酶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4种同工酶在银鲳5种组织中的分布均存在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其与各组织的生理机能密切相关。银鲳4种同工酶共记录出61条酶带,其中EST被检测出的酶带数量最多也较复杂,ADH同工酶酶带数量最少,只有6条酶带被检测到,LDH和GDH分别检测到16条和9条酶带;组织特异性主要表现在位点表达和酶活性强弱不同这两个方面,GDH1和ADH2只在肝脏中表达。  相似文献   
27.
研究了孵化水温对黄鲷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26℃范围内,黄鲷胚胎都能孵出仔鱼,孵化速度随水温上升而加快。其中18~22℃是黄鲷胚胎孵化的最适温度,孵化率最高,20℃时达89%,畸形率最低;受精卵42 min细胞开始分裂,3 h 30 min为多细胞期,7 h为囊胚期,22 h胚孔关闭,37 h仔鱼开始孵出,孵出仔鱼健壮活泼。当水温高于26℃或低于16℃时,黄鲷胚胎不能孵出仔鱼;水温低于14℃时胚胎发育停止于高囊胚,12 h后受精卵开始变浊死亡;水温高于28℃时,胚胎发育至多细胞期,胚盘聚合死亡。黄鲷胚胎发育的有效积温为422.2~483.6(h.℃)。黄鲷发育的阈温度为7.88℃  相似文献   
28.
将在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经人工繁殖的银鲳幼苗,空运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海南琼海研究中心。在水温18℃~31℃、盐度15‰~32‰,经过近9个月左右的室内驯养,从平均叉长3.2cm,平均体高1.8cm,平均体重0.68g;培育至平均叉长18.4cm,平均体高9.6cm,平均体重121g。通过驯养得出:银鲳对饵料种类没有特别的选择性,同批次银鲳幼苗在浙江舟山及海南驯养时对水温的适应性具有地域性差别,在海南驯养的最适水温在20℃~26℃;舟山16℃~28℃。盐度的变化对其影响不大,光照强度控制在1000lux以下为宜。  相似文献   
29.
研究了不同孵化温度(16℃、18℃、20℃、22℃、24℃、26℃、28℃和30℃)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胚胎发育的影响,记录并分析不同温度处理组受精12h后的胚胎发育时期、受精卵的孵化周期、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的畸形率,并对初孵仔鱼进行不同温度下的饥饿耐受性实验,测定其每天的存活率和生存活力指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结果显示,当温度在18-28℃范围内时,胚胎均可孵化出仔鱼,且孵化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孵化时间y与温度x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y=12139x-1869,R2=0.993(P<0.01).22℃时受精卵孵化率最高,为71.01%,该温度下对应最低畸形率(9.70%),其次为24℃时,受精卵孵化率为65.37%,畸形率为13.07%;温度低于22℃时,孵化率逐渐降低,18℃时的孵化率为24.39%;温度高于22℃时,孵化率亦明显降低,28℃孵化率最低,为16.11%,而畸形率的变化趋势与孵化率相反.温度为16℃时,受精卵发育至高囊胚期后不再继续发育;温度为30℃时,胚胎停止于胚体形成期.仔鱼的SAI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20℃时,SAI值最高(25.97),仔鱼的半数死亡时间最长为7 d;22℃时,SAI值有所降低(22.38),仔鱼在该温度下半数死亡时间为6d.分析结果可知,云纹石斑鱼受精卵培育的最适温度为22-24℃,仔鱼孵化的最适温度为20-22℃.  相似文献   
30.
我国鲻、梭鱼类资源开发及其生态养殖前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鲻科鱼类(Mugilidae)是知名的世界性分布的经济鱼类,广泛栖息于淡水、河口和海水中。鲻鱼Mugil cephalus和梭鱼Liza haematocheila是亚洲地区鲻科鱼类中最主要的经济代表种。鲻、梭鱼属于植食性或腐屑食性,主要摄食环境中的有机碎屑。在养殖生产中,亦可起到净化养殖水域的作用,对维持养殖水域生态平衡和优化环境可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从生态养殖角度考虑,广泛开展鲻、梭鱼类养殖,对调整我国当前渔业产业结构,降低养殖水域的自身污染,保障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