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3篇
综合类   34篇
水产渔业   78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为比较南海岛礁海域金带齿颌鲷(Gnathodentex aurolineatus)鳃组织和肠道菌群结构及其肠道菌群对碳源的利用特征, 从南海 3 个岛礁海域采集优势岛礁鱼类——金带齿颌鲷的鳃组织和肠道样品,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细菌群落结构组成, 利用 Biolog Eco 微板法分析可培养肠道微生物的碳代谢功能。结果显示, 各海域金带齿颌鲷鳃组织和肠道样品微生物菌群存在较高相似性, 但门和属水平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所有样品共有可操作分类单元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数为 151 个, 其中永暑礁肠道样品的 OTU 数高达 1022 个, 琛航岛肠道样品 OTU 数仅 492 个; 门水平上, 鳃组织和肠道样品共有的优势菌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厚壁菌门(Firmicutes), 特有的优势菌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 属水平上, 鳃组织共有优势属为埃希氏-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拟杆菌属(Bacteroide)、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Marispirillum 属、Pandoraea 属; 肠道样品中共有优势属为埃希氏–志贺氏菌属和拟杆菌属, 其他优势属存在显著差异。肠道菌群的代谢活性和对氨基酸、糖类、脂类 3 类碳源的利用率由高到低均为渚碧礁组(ZB)、永暑礁组(YS)、琛航岛组(CH), 3 组间差异显著(P<0.05); 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代谢类相关功能基因所占比例高, 对 3 类碳源的利用与可培养菌群碳源利用规律一致。研究表明, 金带齿颌鲷肠道微生物菌群具有较高的碳源代谢能力, 后续可尝试从肠道微生物中挖掘高产酶菌株。  相似文献   
83.
共培养系统中4种微藻生态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安排实验,研究光强、温度和盐度对分离自对虾池塘水环境中的啮蚀隐藻、新月菱形藻、微绿球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增长率的影响。获得各微藻的最适生态因子及其影响度。啮蚀隐藻的最适生态因子为:光强5750~7944lX,温度21.3~28.3℃,盐度13.3~23.0;影响度依次为:盐度〉温度〉光强。新月菱形藻的最适生态因子为:光强5761~86971X,温度23.4~29.6℃,盐度11.9~25.7;影响度依次为:盐度〉光强〉温度。蛋白核小球藻的最适生态因子为:光强6754~8775iX,温度17.1~20.7℃,盐度19.6~26.4;影响度依次为:温度〉盐度〉光强。微绿球藻的最适生态因子为:光强7128~9012lX,温度18.7~26.7℃,盐度17.9~24.3;影响度为光强〉温度〉盐度。啮蚀隐藻和新月菱形藻的增长率受到以盐度为基础、以光强和温度为协同因子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4.
采用基于16S rDNA的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比较分析了添加尼龙筛绢网基质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精养系统中水体细菌群落结构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质组水体菌群结构丰富度稍低于对照组;2)基质组水体菌群结构相似性始终高于对照组;随着时间的推移,基质组的相似性系数不断升高,而对照组出现了先升高后下降的波动;3)对照组水体养殖前期优势菌主要为变形菌门和未培养细菌,在养殖后期则以厚壁菌门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细菌为主,基质组水体菌群则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均以厚壁菌门芽孢杆菌属细菌和未培养细菌为主。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阐明人工基质养殖系统中微生物的生态调控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将溶藻菌菌株A2以初始浓度107CFU·m L-1接入到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条纹小环藻(Cyclotella striata)、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和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的纯培养与混合培养藻液中,研究A2对不同微藻的溶藻专一性,并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对A2菌株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经16S r DNA鉴定,菌株A2属于海杆菌属(Marinobacter sp.);在微藻纯培养与混合培养环境下,A2皆可有效溶解甲藻类的锥状斯氏藻,对硅藻类的条纹小环藻具有一定的溶解效果,对绿藻类的四尾栅藻生长无影响,可以促进绿藻类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在多种微藻共存环境下,A2菌组锥状斯氏藻死亡率可高达98.29%和95.37%,蛋白核小球藻的浓度较对照组提高237.6%。结果表明,菌株A2具有良好的溶藻专一性,可作为研发养殖池塘甲藻调控剂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86.
近年来沿海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业迅猛发展,随着养殖密度的加大以及养殖池塘的老化,养殖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偏高的问题凸显。经过实践证明,加强水质和底质的调控,能有效预防亚硝酸盐过高。  相似文献   
87.
对虾海水高密度养殖后期水质因子的昼夜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7月5~6日,对广东汕尾红海湾对虾养殖场养殖87~88d的海水高密度半封闭养殖虾池水质进行每4h监测分析,旨在了解养殖后期昼夜水质变化状况,为合理和即时调控养殖后期水质提供相关理论数据。结果显示,24h内水质指标除化学需氧量(COD)和无机氮(DIN)基本稳定外,其他因子均有较大波动。其中氨氮(NH4+-N)在3:00达到高峰,5:00落至低谷,9:00又达到高峰;亚硝酸盐氮(NO2--N)的变化却相反,在3:00落至低谷,5:00达到高峰,9:00又落至低谷;pH和溶解氧(DO)均在5:00降至最低,13:00上升到最高。结果表明,3:00~9:00是虾池水质变动的关键时期,应留意水质变化,适时采取合理增氧措施并投洒相应水质调节剂以提高ρ(DO),减少NH4+-N和NO2--N产生及降低其毒性。  相似文献   
88.
于暴雨频发的华南雨季(2009年5月-8月)对粤西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水体和底泥进行调查,研究在强天气干扰条件下养殖池塘细菌数量动态及多样性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水体异养细菌在104-106 cfu?mL-1间波动,弧菌数量在养殖初期高达105 cfu?mL-1, 虾池301# 和404# 自6月18日开始施用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微生态制剂后,其弧菌(Vibrio sp.)数量维持在104 cfu?mL-1以下,403# 和305# 波动较大且多次超过105 cfu?mL-1;4口虾池水体弧菌与异养细菌的数量比值在养殖初期均超过20%,之后301# 和404# 保持在12%以下,403#和305# 在养殖后期分别达到21%和33%。底泥异养细菌先升高后稳定,弧菌数量除305# 较稳定外,其他虾池波动较大(103-107 cfu?g-1)。施用微生态制剂池塘301#和404#水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前期降低,305#和403#较前期升高;底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则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群落的丰富度、常见种的优势度和群落均度较前期有所降低。结果表明,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可在气候多变的情况下保持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的相对稳定,抑制弧菌滋生,降低微生态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89.
对虾养殖池塘微藻群落结构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于2005年秋、2006年春对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的对虾集约化养殖池(高位池)、半集约化养殖池(土塘)及其引水渠中水体的微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对虾池塘中共检出微藻47种,其中春季检出微藻28种,秋季检出微藻21种。主要优势种是颤藻(Oscillatoria sp.)和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 Ehr.)。微藻的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春季东南土塘2.29,东南高位池1.42,东山土塘1.12;秋季东南高位池2.14,东山土塘1.62,而2季节引水渠则处于0.92~3.72之间。对虾池塘微藻平均密度秋季高于春季。  相似文献   
90.
有益微生物在高密度养虾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几种常见有益微生物芽胞杆菌、光合细菌PSB或EM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的介绍,来为降低高密度养虾对养殖环境的污染影响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