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根据2005年2-3月、2006年10-12月和2007年1月、4-5月收集于浙江沿海的尖头斜齿鲨样品,初步分析长度、体重、肝重和翅重指数、摄食、成熟度等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全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5×10^-5TL^2.62),全长与叉长、全长与吻-尾基凹洼长(PCL)均呈线性相关。雌、雄性的摄食等级无明显差异,摄食强度普遍较低。肝重指数随个体的增大明显升高,而翅重指数随个体的增大变化不大。成熟雌性的全长范围为465~765mm,平均长度573mm(TL);成熟雄性的全长范围为476~761mm,平均长度579mm(TL),成熟雄性左右鳍脚均长54.6mm。  相似文献   
72.
海洋食物网拓扑学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EBFM)对海洋食物网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和方法需求.作者针对食物网动态这一生态系统的核心问题,对其近期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食物网拓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综述.食物网拓扑学通过建立一系列拓扑学指标,定量描述食物网各个成员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以及各个成员对整个食物网的作用.评价渔业对食物网的影响或食物网对外界的响应,开发可持续的捕捞方案,需要建立并运用食物网的动态模型.鱼类生物的重要特点是其捕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由个体大小(体长、体重)决定.而体长结构的渔业种群动力学模型发展已经成熟.因此,建议将食物网拓扑学的动态建模、体长结构的渔业种群生物量模型、鱼类个体大小相关的捕捞过程研究结合起来,作为基于生态系统渔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潜在解决方案.对此,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是,选择食物网资料采集较为容易、渔业统计资料较为全面的海洋食物网,开展试点研究,从而逐步构建起完整的、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EBFM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73.
根据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观察员于2018年9-12月在北太平洋公海(150°W-164°W,30°N-37°N)采集的金枪鱼延绳钓渔获数据,分析了钓钩的垂直分布及浸泡时间与渔获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种主要渔获物钓获深度差异很大,鲣(Katsuwonus pelamis)的平均钓获深度最浅,大青鲨(Prionace glauca)最深;除大青鲨和帆蜥鱼(Alepisaurus ferox)外,其他兼捕鱼类的钓钩深度分布与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目标鱼种)之间差异显著;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总渔获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10~14 h内渔获率较高,且在第10小时达到峰值[1.44尾·(千钩·h)-1];浸泡时间在10~16 h内大眼金枪鱼的渔获率较高,且在第11小时达到峰值[0.45尾·(千钩·h)-1]。研究结果可为渔业生产和CPUE的标椎化提供参考,为制定有效减少兼捕鱼种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4.
为掌握不同水层的环境因子对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延绳钓渔获率的影响,根据2015-2017年中国大陆在该海域的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捞日志资料,结合同期海洋环境数据,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对渔获率与各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相关分析获取各环境因子相关系数,对相关性较大的环境因子分组建模。结果表明:1)海表面温度与120 m水深温度、海表面温度与海表面高度、120 m水深温度与海表面高度、300 m水深温度与300 m水深盐度为高度相关因子,海表面盐度、叶绿素a浓度、海表风场南北分量与其他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均较小;2)模型的总解释偏差介于30%~40%,各环境因子重要性依次为120 m水深温度、海表温度、300 m水深温度、120 m水深盐度、海表面高度、300 m水深盐度、海表盐度、混合层深度、海面风场南北分量、海面风场东西分量、叶绿素a浓度;3)120 m水深温度与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PUE)在15~30℃呈负相关。海表温度整体趋势与120 m水深温度类似,其中在25~28℃呈正相关。300 m水深温度与CPUE在10~18℃呈现明显的正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75.
2016年2月和5月在浙江南部近海拖网采集到33种鱼类和18种无脊椎动物,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渔业生物的稳定碳、氮同位素比值(δ~(13)C、δ~(15)N),并以此估算其营养级。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南部近海主要渔业生物同位素比值跨度范围大,δ~(13)C值范围为–19.71‰~–14.01‰(跨度5.70‰),δ15N值范围为7.05‰~13.69‰(跨度6.64‰),其中鱼类的碳、氮同位素跨度范围最大;(2)以滤食性双壳类为基线生物估算浙江南部近海鱼类平均营养级范围为2.66~4.21,甲壳类营养级范围为3.08~3.72,头足类营养级范围为2.83~3.49,腹足类营养级范围为3.54~3.62,渔业生物营养级主要处于3.0~4.0营养级,以初级和中级肉食性种类为主;(3)根据聚类和食性文献资料分析浙江南部近海主要渔业生物存在5种食性类型,包括浮游动物食性、杂食性、底栖生物食性、混合食性和游泳动物食性;(4)根据营养结构特征,浙江南部近海食物网营养结构可划分为4个营养群,初级消费者主要为杂食性种类,次级消费者主要为小型鱼类、虾类及头足类,中级消费者主要为底栖蟹类、腹足类和混合食性鱼类,高级消费者为凶猛肉食性鱼类。本研究建立了浙江南部近海主要渔业生物的连续营养谱,为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6.
上海市无居民岛土地资源开发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无居民岛的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对上海市无居民岛的实地调查,结合文献数据,参考相关土地资源的分类体系,作为评价的框架,从保护和开发两个角度分别进行指标的选取,选择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Delphi)相结合的赋值方式,建立上海市无居民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体系,计算上海无居民岛土地资源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指数,分析上海市6个河口冲积无居民岛开发适宜性等级,建议九段沙和青草沙限制开发,东风西沙、扁担沙和黄瓜沙应适宜开发,除青草沙的开发方向为岛陆资源,其余海岛的开发方向均为岛陆和滩涂资源。  相似文献   
77.
2003年7月-11月份期间,对东太平洋公海海域(03°S~17°S,96°W~146°W)的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兼捕鲨鱼进行调查。发现共兼捕到9种鲨鱼,分别是尖吻鲭鲨、长鳍鲭鲨、鳄鲨、人眼长尾鲨、路氏双鲨、长鳍真鲨、镰状真鲨、大青鲨和黑异鳞鲨,隶属于3目6科。共钓获鲨鱼24 711 kg,其中大青鲨是优势种类,占鲨鱼渔获尾数的50.4%,占鲨鱼渔获总重量的76.5%,平均个体重量达到64.9 kg。调查获得9种大洋性鲨鱼的渔获率,其中以大青鲨的最高,达到0.964尾数/千钩,鳄鲨次之为0.497尾数/千钩,其它鲨鱼的CPUE均在0.200尾数/千钩以下,此外估计了东太平洋海域金枪鱼延绳钓兼捕鲨鱼总渔获量,约在4.0~5.9万吨。  相似文献   
78.
本大根据1972年至1997年长江口中华绒螫蟹的成蟹和蟹苗生产统计资料和径流量、温度等环境因子资料,用简单的里克繁殖模型拟合得出其亲体量与补充量的关系为:R=9.583Pexp(-0.001406P),其最大补充量听对应的亲体量指数为711.2,用考虑环境条件变化的里克繁殖模型拟合得出补充量与环境条件指数、亲体量的关系如下式:Rt=(55.847-16.122X1-32.1X2-56.46X3+29.471X4)Ptexp(-0.001406Pt),Rt、Pt分别代表t年的蟹苗产量指数、亲体量指数,X1、X2、X3、X4依次代表当年5月份平均水温指数、当年3月至5月份平均水温指数、前一年12月至当年3月份平均径流量指数、当年5月份平均径流量指数。文中着重指出目前由于过度捕捞所造成的长江口中华绒螫蟹的成蟹和蟹苗资源衰退的严重程度,并为恢复和保护成蟹资源、合理利用长江口天然河蟹蟹苗资源、振兴长江口河蟹渔业,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9.
蓝鳍金枪鱼(Thunnusthynnus)是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较高纬度海域的一种冷水性金枪鱼,在所有金枪鱼鱼种中,它的个体最大。1995年地中海蓝鳍金枪鱼的产量达3万多t[1]。地中海延绳钓的渔获物有蓝鳍金枪鱼、箭鱼、大青鲨、翻车鱼和等,蓝鳍金枪鱼为优势种,其它鱼种几乎没有什么经济价值[2]。研究该鱼的上钩率及其生物学特征对渔业管理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关该海域的延绳钓上钩率等研究未见报导,本文根据两年渔汛期的生产数据和观察记录数据进行初步分析。1材料与方法 1995年 5月…  相似文献   
80.
报道 1 994年 1 1月至 1 996年 1 0月 (4~ 7月除外 )金丰 2号延绳钓船在中部大西洋公海 (0 9°N~ 0 5°S ,1 8°W~ 34°W )钓捕渔获物和各月经济鱼种上钩率的状况。经过鉴定共有 2 7种鱼类和一种海龟。在 2月的北纬渔场和 1 2月上半月在南纬西部渔场 (0 1°S~ 0 5°S ,2 4°W以西 ) ,大眼金枪鱼的上钩率达到高峰值 ,均大于 8‰ ,其它期间在钓捕海域上钩率在 2‰~ 8‰之间 ;在 1 1月、1 2月的北纬渔场和 1 2月上半月在南纬西部渔场 ,黄鳍金枪鱼的上钩率均大于 4‰ ,而在南纬中部渔场 (0 1°S~ 0 5°S ,2 4°W~ 1 8°W )黄鳍金枪鱼的上钩率最低 ,小于 1‰ ;箭鱼的上钩率在钓捕海域大体在 2‰以下 ,其它低经济价值的鱼上钩率几乎都小于 1‰。本文探讨了影响上钩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