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南太平洋雌性大眼金枪鱼性腺成熟等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0年~2013年南太洋海域采集的雌性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卵巢组织样本进行石蜡切片实验,研究其发育特征,鉴定其成熟等级并估算繁殖力。结果显示,卵巢的发育分为未成熟期、成熟前期、成熟后期、排卵期和排卵后期5个阶段;雌性性腺指数范围为0.26~8.58,平均为3.56,随叉长增长而增大;50%成熟叉长为116.32 cm;平均怀卵数为1.09106 粒;平均相对繁殖力为20.5 粒g-1。聚类分析显示,因钓获深度不同,2、3期为一类,1、4期为一类,5期独为一类。研究表明,在南太平洋海域,大眼金枪鱼初次性成熟年龄比其他海域提前,可能是受过度捕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金枪鱼捕获后的冻结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小杰 《渔业现代化》2004,(3):40-40,44
大型超低温冷冻金枪鱼延绳钓作业的渔获物主要作为生鱼片原料,是用来生吃的高级鱼产品。所以捕获后必须采用严格的处理和冻结方法,才能保证它的高质量,并获得应有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地中海蓝鳍金枪鱼上钩率、叉长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鳍金枪鱼(Thunnusthynnus)是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较高纬度海域的一种冷水性金枪鱼,在所有金枪鱼鱼种中,它的个体最大。1995年地中海蓝鳍金枪鱼的产量达3万多t[1]。地中海延绳钓的渔获物有蓝鳍金枪鱼、箭鱼、大青鲨、翻车鱼和等,蓝鳍金枪鱼为优势种,其它鱼种几乎没有什么经济价值[2]。研究该鱼的上钩率及其生物学特征对渔业管理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关该海域的延绳钓上钩率等研究未见报导,本文根据两年渔汛期的生产数据和观察记录数据进行初步分析。1材料与方法 1995年 5月…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双辽县实验林场对白杨透翅蛾生活习性进行观察,并根据该虫有“性引诱”这一生物学特性,于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二年对白杨透翅蛾性引诱剂及其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几年来的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材料 1.虫源收集大量被害杨树虫瘿,置室外大养虫笼内让其自然羽化。每天分雌、雄收集羽化成虫,分别装入小养虫笼内备用。 2.粗提液制备取当天羽化性成熟未交尾雌蛾,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挤压腹部,使其生殖器露出体外,再用摄子缓缓拉出性腺体,随即浸入有机溶剂中,捣碎后用滤纸滤去残渣,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外伶仃海洋牧场附近海域游泳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20年春季和秋季对该海域开展了资源环境综合调查,分析了游泳生物种类组成、优势种、渔获率和群落结构特征,并构建游泳生物群落结构数据矩阵,分析游泳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共采集到游泳生物73种,隶属于12目30科49属,其中鱼类最多,共有47种,虾类10种,蟹类9种,头足类4种,虾蛄类3种。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 IRI)分析显示,渔获物中IRI>1 000的优势种有4种,分别为银鲳(Pampus argenteus)、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火枪乌贼(Loligo beka)和鹿斑鲾(Leiognathus ruconius),其中银鲳和赤鼻棱鳀是两季调查共同优势种。游泳生物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呈现春季高于秋季的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显示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在不同季节存在显著性差异,物种丰富度指数(D)季节差异不...  相似文献   
16.
本大根据1972年至1997年长江口中华绒螫蟹的成蟹和蟹苗生产统计资料和径流量、温度等环境因子资料,用简单的里克繁殖模型拟合得出其亲体量与补充量的关系为:R=9.583Pexp(-0.001406P),其最大补充量听对应的亲体量指数为711.2,用考虑环境条件变化的里克繁殖模型拟合得出补充量与环境条件指数、亲体量的关系如下式:Rt=(55.847-16.122X1-32.1X2-56.46X3+29.471X4)Ptexp(-0.001406Pt),Rt、Pt分别代表t年的蟹苗产量指数、亲体量指数,X1、X2、X3、X4依次代表当年5月份平均水温指数、当年3月至5月份平均水温指数、前一年12月至当年3月份平均径流量指数、当年5月份平均径流量指数。文中着重指出目前由于过度捕捞所造成的长江口中华绒螫蟹的成蟹和蟹苗资源衰退的严重程度,并为恢复和保护成蟹资源、合理利用长江口天然河蟹蟹苗资源、振兴长江口河蟹渔业,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是最具经济价值的热带金枪鱼类,其资源状况一直是区域性金枪鱼渔业管理组织关注的重点。由于多种渔业作业、捕捞船队构成复杂,印度洋大眼金枪鱼的历史渔获量统计存在一定的偏差(Bias),但国际上近些年开展资源评估时都忽略了这一偏差。本研究根据1979~2015年的年渔获量、年龄结构渔获量及相对丰度指数数据,运用年龄结构资源评估模型(ASAP)对印度洋大眼金枪鱼资源进行评估,重点考查渔获量的不确定性(观测误差和统计偏差)对资源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当前资源总体没有过度捕捞,但2015年初显示轻微的过度捕捞,通过对比基础模型与8个灵敏度分析模型的评估结果发现,渔获量观测误差(CV)的预设对资源开发状态的判断有一定的影响。当渔获量统计偏差调整量为15%时(即历史渔获量被低估了),评估结果与基础模型基本一致;统计偏差调整量为20%时,评估结果有过度捕捞的趋势。本研究结果表明,资源评估模型中渔获量观测误差的设定和历史渔获量统计偏差均会对评估结果产生影响,后者更为明显,因此,二者均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8.
运用生产力-易捕率指数对10种热带太平洋鲨鱼种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带太平洋是全球产量最高的金枪鱼渔场,大洋性鲨鱼种群遭受金枪鱼渔业的影响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由于缺少渔业统计资料,一般难以运用标准的资源评估方法对这些兼捕的种类进行评估。笔者运用种群生产力-易捕率分析(productivity-susceptibility analysis,PSA)方法,对热带太平洋10种鲨鱼遭受金枪鱼延绳钓渔业影响的风险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并计算风险指数(vulnerability)。风险指数从低到高的种类依次为锤头双髻鲨(Sphyrna zygaena)、路氏双髻鲨(S.lewini)、无沟双髻鲨(S.mokarran)、尖吻鲭鲨(Isurus oxyrinchus)、狐形长尾鲨(Alopias vulpinus)、长鳍真鲨(Carcharhinus longimanus)、大青鲨(Prionace glauca)、镰状真鲨(C.falciformis)、浅海长尾鲨(A.pelagicus)、大眼长尾鲨(A.superciliosus),表明大眼长尾鲨种群受延绳钓渔业影响而遭受过度捕捞的潜在风险最高,垂头双髻鲨的风险最低。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热带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管理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拟锥齿鲨是热带大西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较为常见的兼捕物种,处于海洋生态系统的顶端,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金枪鱼渔业国家观察员2010—2015年在热带大西洋海域调查时收集的1 561尾拟锥齿鲨数据,对其资源动态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海域内(6.33°S~17.43°N,18.25°W~42.03°W),拟锥齿鲨CPUE高的区域为5°N~10°N,20°W~30°W;2010—2015年CPUE呈现波动,整体有上升的趋势,但不显著;软骨鱼类占总渔获物的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拟锥齿鲨兼捕数量占总渔获的5.8%,占兼捕软骨鱼类的22.5%;拟锥齿鲨在12月—3月的平均CPUE较高。拟锥齿鲨最大叉长组(叉长范围在85~90 cm)的个体多分布在5°N~7.5°N,27.5°W~37.5°W和5°N~0°,25°W~30°W这两个区域。拟锥齿鲨理论钩获深度范围为140~313 m,平均深度为221 m。1、2、3钩位(140~212 m)的上钩频率最大,占总上钩率的55.59%。10月至次年4月不同月份拟锥齿鲨的钩位分布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妊娠期拟锥齿鲨明显分布于较浅的水层。不同钩位拟锥齿鲨的摄食等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浙江南部近海小黄鱼生长、死亡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浙江南部近海是东海种群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重要繁殖和育肥场所。根据2016年2月、5月、8月和11月采集的2023尾浙江南部近海小黄鱼全长、体长和体重等生物学信息,利用体长频率分布估算小黄鱼种群生长、死亡参数,并利用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评估探讨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在不同自然死亡系数和渔具选择下随捕捞死亡系数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为渐近体长L_∞=22.58 cm,生长速率K=0.78/a,初始年龄t_a=-0.37 a;自然死亡系数M值为1.343,总死亡系数Z值为4.432,捕捞死亡系数F为3.089,开发率E为0.697,表明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小黄鱼的首次捕捞体长L_(50)=13.11cm,对应首次捕捞平均年龄t_c=0.743 a,小于临界年龄(0.886a)和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0.979a),渔业主要捕捞对象为幼鱼和补充群体,无法保证资源的有效补充;根据B-H动态模型,当前的YPR值为15.279 g/ind,若降低捕捞强度到1.685,对应YPR_(max)为17.061 g/ind,与当前产量相比增幅11.66%;若提高开捕体长(13.11cm→16.0cm),YPR_(cur)会出现显著提高(15.279 g/ind→18.766 g/ind),增幅达22.82%,表明提高开捕体长要优于降低捕捞强度。当前东海小黄鱼群系处于小型低龄化和过度开发状态,建议将小黄鱼的开捕体长提高为15 cm,保证小黄鱼的产卵亲体量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