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26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阐明淡水鱼的主要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现状,本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浓度稀释法分别定性、定量检测了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集的26株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性,利用PCR法检测菌株携带氟苯尼考耐药基因的情况。结果显示,北京地区的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率为15.38%,氟苯尼考对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主要集中在2~4 μg/mL,5株菌对氟苯尼考的MIC超过8 μg/mL,1株分离菌具有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结合以往数据及其他省市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对氟苯尼考已呈较高的耐药率和耐药浓度,且位于质粒上的floR基因阳性菌株有传递该基因给其他种属鱼类致病菌的风险。因此,有必要科学规范氟苯尼考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2.
两种异味藻类的筛选及盐度对针晶蓝纤维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种淡水常见藻类——针晶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rhaphidloides和斜生栅藻SceMdesmus obliquus中,筛选出能够引起鱼类明显异味的藻类针晶蓝纤维藻,并对其进行盐度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当盐度为3.2时,针晶蓝纤维藻的生长受到抑制;当盐度为10时,该藻停止生长。该藻96h的半致死盐度(EC50)为7.8。  相似文献   
23.
金鱼造血器官坏死病毒(Goldfish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GFHNV)是一种可感染金鱼等鲤科鱼类,并可导致其死亡的疱疹病毒。为了快速检测病原,本研究根据GFHNV的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tor protein,MCP)序列中的一段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Taq Man探针,建立了GFHNV特异性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并利用PCR反应扩增出的MCP基因,制备了p UC-GFHNV重组质粒作为阳性对照。经试验,该方法检测限最低可达10个拷贝数的目的基因,而且与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甲鱼虹彩病毒(Softshell turtle iridovirus,STIV)、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Epizootic haematopoietic necrosis,EHNV)、斑点叉尾鮰病毒(Channel catfish virus,CCV)以及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等5种水生动物病毒无交叉反应。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特异等优点,为该病的诊断与病原检测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4.
锦鲤疱疹病毒双重PCR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确诊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本试验建立了KHV双重PCR检测方法。根据锦鲤疱疹病毒的SphⅠ-5基因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KHV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简单、灵敏、准确,一个反应体系可同时扩增292 bp和410 bp两个基因片段,可有效用于KHV的检测。  相似文献   
25.
正由于水产养殖环境恶化,各种水产病害频发,特别是细菌性疾病更为严重,已给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此,本文针对北京地区开展养殖鱼类常见病原菌调查,并进行鱼类病原菌药物敏感性的监测,了解其耐药现状,构建药物敏感谱并不断更新,筛选出有效防治药物,指导养殖户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一、材料和方法(一)试验材料1.样品来源  相似文献   
26.
正2016年8月,河北省涞源县一家鲟鱼养殖场突发疾病,且出现大量死亡。为确定病原,从具有典型症状的患病鱼的肝、肾和脾中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经28℃培养后,上述三个组织中均分离获得大量形态一致菌落。肝、肾和脾分离的病原菌分别编号为LY160816L、LY160816K、LY160816S,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rD NA基因序列比对,鉴定结果为海豚链球菌。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导致该场鲟鱼暴发性死亡的病因是感染了海豚链球菌。  相似文献   
27.
正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IHN)是鲑科鱼类常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病原是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该病毒属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粒外弹状病毒属(Novirhabdovirus)。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IHN列为必须申报的鱼类疫病。2008年11月农业部发布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IHN被  相似文献   
28.
利用光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及流式细胞仪技术对泥蚶血细胞形态结构以及吞噬活性进行了研究。根据细胞大小、形态结构、颗粒特点,光镜下可将血细胞区分为红色颗粒细胞(占89.67%)、嗜碱性颗粒细胞(占7.05%)、透明细胞(占3.28%)3种主要类型。健康泥蚶血淋巴中血细胞平均密度为(3.29±0.82)×106 /mL。透射电镜下观察到颗粒细胞Ⅰ型、颗粒细胞Ⅱ型、无颗粒细胞;扫描电镜观察下,细胞表面光滑,部分细胞表面有小的突起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出P1(13.13%)亚群和P2(78.83%)两个细胞亚群以及没有固定形态的细胞(近8%)。利用APIZYM 试剂盒对健康泥蚶血细胞及血清中的19种酶进行检测,在血细胞中检测到11种酶,在血清中检测到了13种酶,经酵母聚糖刺激后,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类脂脂酶、N-乙酰葡萄糖胺酶在血细胞和血清中的水平大幅升高。体外吞噬实验观察显示,红色颗粒细胞对酵母聚糖具有明显的吞噬能力,嗜碱性颗粒细胞和透明细胞吞噬作用不显著;在经嗜水气单胞杆菌刺激后,嗜碱性颗粒细胞出现大量聚集现象,透明细胞能吸附颗粒物。吞噬活性研究表明,温度、盐度对泥蚶血细胞的吞噬活性有显著的影响,在泥蚶适宜生长温度(13~30 ℃)区间和最适盐度(20.0~26.2)×10-12区间,血细胞吞噬活性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29.
官厅水库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时空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3—12月对官厅水库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时空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检出底栖动物43种,隶属于4门24科42属;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meisteri、刺铗长足摇蚊Tanypus punctipennis和大红德永摇蚊Tokunagayusurika akamusi;底栖动物的年平均密度为5 037个/m2,年平均生物量(湿重或带壳湿重)为39.80 g/m^2,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采样水域冬季冰下摇蚊幼虫的密度和生物量很高,12月在五棵树采样点,大红德永摇蚊幼虫的密度和生物量高达9 136个/m^2和64.39 g/m^2;底栖动物的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在下营采样点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年平均值为2.03,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年平均值为0.56。耐污种霍甫水丝蚓、刺铗长足摇蚊和大红德永摇蚊为优势种,表明水库富营养化较严重。分析了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的密度与总磷、水温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绿素a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硝态氮、p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磷酸盐、亚硝态氮、透明度、水深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总氮相关不显著(P〉0.05);但底栖动物的生物量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0.
水产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中间环节,比较重要的有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从生产环节来讲,以农户为单位的生产模式和分散经营的实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