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0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彭建 《种子科技》2021,(1):30-31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成熟,水稻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的提高.根据权威机构统计,未来10年中国大米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0.6%,这种良好发展前景取决于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在此基础上,从整地、选种、播种、移栽、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早期水稻栽培技术的重点.  相似文献   
32.
以14份高产一晚杂交稻组合和C两优343(对照)为材料,在常德市农林科学院水稻试验站进行大区品比试验,研究了各组合与对照之间农艺性状的差异,分析了各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4份高产一晚杂交稻组合的株高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单株有效穗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单株平均穗长均长于对照,其中13个组合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有13个组合的千粒重高于对照,其中8个组合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8个组合的结实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78.6%组合的单株总粒数低于对照;所有组合的单株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1个组合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余差异不显著;各水稻组合间株高、单株平均穗长、千粒重、结实率的变异较小,而单株有效穗数、单株总粒数的变异较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与穗长、结实率、单株总粒数呈无显著性正相关,与株高、日产量分别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穗、千粒重、全生育期呈无显著性负相关;株高与单株有效穗数为呈著负相关,与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穗数与穗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单株总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而日产量与全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为日产量全生育期穗长千粒重单株有效穗数单株总粒数结实率株高。  相似文献   
33.
在对云南路南石林的实地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文章对喀斯特地区的成土过程和土壤侵蚀对石林发育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土壤是石林向深性发育的原动力。土壤CO2和土壤水组合形成的土下强溶蚀带的存在使得石林通过土下溶蚀不断增长拔高,但溶蚀下限一般在土下10m以内。表土的剥蚀使土壤趋于减少,一旦其速率大大快于成土速率,将导致土壤变薄,石林的向深性发育也将因此而停滞并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34.
花江喀斯特峡谷示范区土壤侵蚀调查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埋桩、沉沙池和谷坊的实地监测数据为依据,以岩组、地表组成物质为基础,根据坡度、土地利用、植被来类推每个小流域的土壤侵蚀强度,得出花江示范区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类结果,并简要分析了地形地貌、岩性、土壤、植被、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利用抗性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快速、有效的手段。湖南桃江病圃是湖南省及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区域试验新品种的抗稻瘟病鉴定基地。为明确主要抗稻瘟病基因在该病圃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于2020—2021年评价了24个抗稻瘟病单基因品系在湖南桃江病圃的田间抗性。结果表明,含Pi-z5、Pi-1、Pi-7与Pi-ta2等单基因的品系对苗叶瘟均表现中抗水平,含Pi-1、Pi-z5、Pi-ta2、Pi-12(t)与Pi-km等单基因的品系对穗颈瘟表现抗或中抗。综合来看,Pi-1、Pi-z5、Pi-ta2等单基因对苗叶瘟与穗颈瘟皆表现出较好的田间抗性,可单独或与其它抗性基因聚合应用于抗稻瘟病育种与生产中。研究结果对指导湖南省乃至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抗稻瘟病品种选育与合理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为研究稻田冬季保护性耕作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以及水稻成熟期叶片衰老的影响, 设计了5种种植模式:免耕直播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T1)、免耕直播黑麦草(T2)、免耕直播油菜(T3)、免耕直播燕麦草(T4)和空闲(CK),供试品种为杂交组合国稻6号。与对照(CK)相比,T1、T2和T3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土壤蛋白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转化酶活性,尤其是T1处理,其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T4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T1、T2和T3处理均可有效延缓水稻成熟期剑叶的衰老,主要表现为成熟期剑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下降缓慢,丙二醛含量上升的幅度较小,相对于对照(CK),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在本试验条件下,土壤酶对水稻叶片衰老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蛋白酶>过氧化氢酶>中性磷酸酶>转化酶。叶片衰老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灌浆中后期。  相似文献   
37.
核黄素启动植物生长信号通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报道了核黄素促进植物生长的效应及分子反应。在实验室内对7种粮食、蔬菜和经济作物使用核黄素后,植物生长量增加23.8%-85.4%。在田间试验中,烟草使用核黄素后,生长量提高35.9%-108%。烤烟叶产量提高44.7%-110.3%。在拟南芥上,核黄素处理可以诱导PR-3b、PDF1.2、ETR1和EIN2基因的表达;PR-3b和PDF1.2是乙烯信号通路的分子标志,乙烯/茉莉酸信号传导可以调控植物生长发育;ETR1和EIN2是乙烯信号通路上,下游的关键调控基因,其产物分别作为乙烯的受体和转录调控因子起作用。根据以上这些结果,核黄素启动了植物生长信号传导通路的分子反应,促进了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38.
在室内循环水系统开展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3个品系养殖生长对比试验。大口黑鲈‘优鲈1号’、‘优鲈3号’、‘浙鲈2号’随机分配到9个养殖缸中,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缸中30尾鱼(初始均重6.08±0.12g),养殖8周。试验鱼存活率高于98.89%(P>0.05),体生长‘优鲈3号’>‘优鲈1号’>‘浙鲈2号’,但无显著差异(P>0.05);‘浙鲈2号’的体长变异系数和体重变异系数最小(P>0.05)。各品系形态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最高值分别出现在‘浙鲈2号’和‘优鲈3号’(P<0.05)。肌肉常规营养组成和氨基酸组成均无显著差异(P>0.05)。‘浙鲈2号’的肠蛋白酶和肝脏蛋白酶活性最低(P<0.05)。各品系血清中10项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表明大口黑鲈‘优鲈3号’生长性能相对较好;‘浙鲈2号’在体增长、营养组成和血清生理指标等方面的表现和优鲈系列相近,显示出良好的育种潜力。  相似文献   
39.
研究麦吊云杉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为其种质资源遗传保育、资源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九寨沟地区的麦吊云杉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自然分布状况选择6个不同区域采集到90个样本,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GBS)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显示,6个麦吊云杉天然群体可划分为高、中、低海拔3个亚群.群组1 (POP1)主要为太平沟(TPG)和甲勿池(JWC)群体,属于低海拔亚群;群组2(POP2)主要为七寨沟(QZG)和亚隆沟(YLG)群体,属于中等海拔亚群;群组3(POP3)主要为神仙池(SXC)和贡岗岭(GGL)群体,属于高海拔亚群.SXC群体处于POP2和POP3亚群之间,与这两个亚群的遗传交流相对较为广泛.6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均较低,表现出低水平的遗传分化.6个群体的多态信息(PIC)值均在0.900以上,说明6个群体均具有高的多态性.观测杂合度与期望杂合度的变化范围分别在0.232~0.244和0.190~0.199之间,各群体间无明显差异,表明麦吊云杉天然群体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九寨沟麦吊云杉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海拔、纬度呈负相关,与经度相关性不明显.遗传多样性自JWC向GGL沿海拔梯度的升高而降低.本研究结果为麦吊云杉遗传保育提供依据,在进行种质资源保存时应尽量选择较低海拔的资源.  相似文献   
40.
正由于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降低、土壤板结,生产成本逐年增加,严重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已有关于沼肥促进作物增产、提高土壤肥力的报道,通过沼肥和化肥的配合施用,可提高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含量,达到改良土壤、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为了探索沼肥对汉白玉萝卜长势、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施用量和施用方法,指导菜农将沼肥应用在汉白玉萝卜的栽培中,我们开展了沼肥对汉白玉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