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40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33篇
  31篇
综合类   201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在系统论视域下,生态意识是一个深入到人类社会各个层面并包含着诸多要素与结构的复杂系统。生态学应用于农业领域的分支学科家畜生态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家畜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其建立和发展过程运用了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与方法。从发展要求来看,对于家畜生态学的理论体系、方法论和实验手段尚需要认真的研究;对于家畜生态学不同层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尚需采取有效的行动。该文基于系统论视域,分析系统思维特征在家畜生态学理论中的体现;系统思维方法在家畜生态学教学和研究中的应用与实践;以及基于系统思维提出并尝试解决家畜生态学具体热点问题等,对系统思维的实践及家畜生态学教学和科研发展有着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52.
为了获得棉花GhTGA2.1基因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通过分析枯萎病菌诱导的棉花转录因子,获得1个TGA转录因子基因,命名为GhTGA2.1。该基因ORF全长为1 389 bp,编码462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GhTGA2.1具有碱性结构域(N-x7-R/K-x9)、亮氨酸拉链结构域(L-x6-L-x6-L)和1个保守的DOG1结构。Gh TGA2.1基因编码蛋白分子量为51.12 kD,理论等电点为7.88,为亲水的不稳定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为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CR技术(RT-qRCR)分析基因表达水平,发现棉花枯萎病菌诱导GhTGA2.1基因的下调表达;经SA、JA和ET处理后,GhTGA2.1基因表达量相对于mock发生显著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功能,构建GhTGA2.1基因过表达载体并进行烟草遗传转化,获得6株转GhTGA2.1基因阳性植株,其抗病相关基因NtPR1、NtPR5、NtNPR1和NtERF1表达量明显低于野生型株系,其中NtPR1和NtPR5的相对表达量下降幅度较大;而NtPR4和NtWRKY70的表达量升高,NtPR2的表达量较野生型没有...  相似文献   
153.
测定丰花1号玫瑰花朵中氨基酸、矿质元素及多种活性成分及含量。研究表明,丰花1号玫瑰植株生长旺盛,第二年667 m2鲜花产量为100 kg,开花期50 d左右,能适应闽东地区的高山气候。经测定,花朵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达10.80%。活性物质含量中,多糖为1.76%,黄酮为5.14%,多酚为14.3%,每100 g含维生素C 58.7 mg;中微量元素含量中,钙、镁含量分别为2.01、2.40 g·kg-1,铁、锌、铜含量分别为108.0、23.3和8.2 mg·kg-1;4种重金属含量及4种农药残留均符合相关标准。综合评价认为,闽东高山区玫瑰花的多种活性成分及中微量元素含量较高,且食用安全,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及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154.
采用固体核磁共振及密度泛涵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MoO3/SnO2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及其固体酸性.结果表明:在这种催化剂中,钼组分主要是散布在氧化锡表面而非大幅度融入氧化锡晶格结构中;Brnsted酸位和Lewis酸位同时存在,酸性强于沸石分子筛(如HY和HZSM-5),但酸位浓度相对较低.理论方法计算的催化剂上吸附丙酮的13C化学位移与试验结果很接近,证实了所提出的Brnsted酸位结构为—Mo—(OH)—Sn—.固体核磁共振试验还证实了这种负载氧化物的氧化性,最后提出了Lewis酸位才是其氧化反应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155.
冬季日光温室温度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冬季寒冷地区温室作物质量与产量不理想的问题,建立温室CFD模型。对冬季哈尔滨地区某温室温度分布情况做模拟分析,验证模型准确性。温室冬季无空气流通,加热源热量扩散不充分,温室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大部分区域不能达到植物生长的适宜温度。根据温度场的分布状况,提出利用内循环风扇来优化温室内气流组织方法,充分利用未扩散的热能,提升温室内温度,优化温度场均匀性,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6.
为给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依据,以小麦杂交组合99G44×京771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小麦籽粒淀粉主要特性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检测出1个与总淀粉含量有关的显著加性效应QTSA.-6B,位于6B染色体,位点总贡献率为10.91%;检测出1个与支链淀粉含量有关的显著加性效应QAmp.-1B,位于1B染色体,位点的总贡献率为9.54%;检测出1个与直链淀粉含量有关的显著加性效应QAms.-6B,位于6B染色体,位点总贡献率为7.29%;检测出1个与支/直比有关的显著加性效应QAmp./Ams.-6B,位于6B染色体,位点的总贡献率为12.69%;检测出1个与高峰粘度有关的显著加性效应QPV-1B,位于1B染色体,位点的总贡献率为5.91%;检测出2个与崩解值有关的显著加性效应QBD-1B和QBD-2D,位于1B、2D染色体,位点总贡献率为12.95%;检测出1个与回生值有关的显著加性效应QSB-1B,位于1B染色体,位点总贡献率为6.99%;检测出1个与低谷粘度有关的显著加性效应QTV-3B,位于3B染色体,位点的总贡献率为5.16%;检测出1个与膨胀势有关的显著加性效应QSP-1B,位于1B染色体,位点总贡献率为7.02%。本研究定位的淀粉品质性状的标记可作为小麦品质分子育种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7.
荫子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平均侵蚀模数达7 700 t/(km2.a),强度以上侵蚀面积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2.9%。2005年对流域坝系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在已建成的淤地坝中,只有上甘沟骨干坝产生了少量淤积,其他坝均无拦沙、输沙和蓄水情况发生;流域坝地利用及增产效益未出现;坝系工程安全性能良好。针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做好监测前的准备工作、收集整理有关资料、不可死搬教条、提高水土保持监测费用提取的比例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8.
野生稻细胞核DNA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用野生稻是中国最具利用价值的野生稻资源之一,具有许多优良的性状和有利基因,是改良栽培稻培育新品种的宝贵基因库,而其CC基因组的优良基因有望以大片段形式通过BIBAC等载体转化到栽培稻中.BIBAC文库不仅能作为大片段基因组文库的载体,而且能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将克隆片段导入植物基因组直接进行转化,可用于筛选分离基因等研究.如何获得基因组DNA大片段非常关键,本研究采取 琼脂糖包埋基因组的方法获得大片段DNA,并对其中的一些步骤进行了优化,为构建药用野生稻BIBAC文库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值得在其它植物类似研究中参考.  相似文献   
159.
生物系统分类的数学结构及其令人信服的解释一直以来是生物学界广泛关注的经典学术问题,然而很少有人用统计分布模型对非生物分类系统(如土壤分类系统)的结构进行分析与研究。本文通过计算两种系统分类的幂律和对数正态分布,对土壤植物寄生的线虫类分类体系(垫刃亚目)和非生物系统分类的多样性特征(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为例)进行了比较,进而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分类和土壤系统分类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有着相似的数学结构和多样性特征。据此可认为,两种分类系统都是合理的信息系统,符合相同的分布模型,如幂律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等。在两种分类系统中也存在一些细小的差别,垫刃亚目分类体系较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具有更丰富的分支体系,而从均匀度指数来看,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系统的设计似乎是更加合理。从威利斯曲线可以看出,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较垫刃亚目分类体系具有更规则的结构,这一特征可能与两种学科中不同的分类理念有关。  相似文献   
160.
在紫色丘陵区采集了因水分状况影响而形成的4种类型紫色水稻土土样,利用湿筛法获得不同粒径的团聚体,分析了其有机碳和不同土壤发生层中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水溶性碳含量。结果表明,A层土壤中>2 mm的团聚体以潜育型水稻土和渗育型水稻土最高,分别占76.65%和75.92%,其次是潴育型水稻土占43.86%,淹育型水稻土只有13.10%;不同土壤发生层间土壤团聚体的组成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除潴育型水稻土的P层外,其余各层土壤的有机碳53.7%~96.2%均分布在>0.25 mm团聚体中;潜育型水稻土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易氧化碳含量在4种水稻土中最高,分别为282.5 mg kg-1和6.59 g kg-1,水溶性有机碳则以渗育型水稻土最高;有机碳含量与>2 mm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0.25 mm微团聚体数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