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9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岩相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对铜藻藻场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间,在南麂列岛火焜岙铜藻藻场和藻场外沿岸潮间带各设1条断面,对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点进行调查。共鉴定出底栖生物108种,其中,底栖动物93种,底栖藻类15种;藻场与藻场外沿岸高潮区和中潮区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其他动物和藻类的年均生物量和丰度均无显著差异;低潮区藻场沿岸藻类生物量大于藻场外沿岸,其他类群的年均生物量和丰度无显著差异。每个季节各潮区除春季低潮区藻场沿岸的藻类生物量大于藻场外沿岸外,其他均无显著差异。藻场沿岸潮间带的优势种为条纹隔贻贝,藻场外沿岸为条纹隔贻贝和棘刺牡蛎。藻场沿岸和藻场外沿岸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无显著差异(P0.05)。非度量多维标度(MDS)和聚类分析表明,群落结构主要与季节有关,但在铜藻藻场生长旺盛期与藻场有关,说明铜藻生长旺盛期对其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毛蚶、泥蚶、橄榄蚶的核型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毛蚶、泥蚶、橄榄蚶担轮幼虫为材料,采用热滴片法,进行染色体制备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毛蚶、泥蚶、橄榄蚶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都为2N=38,核型公式分别为20m+12sm+6st,22m+12sm+4st,18m+18sm+2st,染色体臂数(NF)分别为70,72,74,未发现性染色体和随体。从三种蚶核型不对称性的比较推测泥蚶进化程度最高,类平均法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橄榄蚶的进化程度在泥蚶和毛蚶之间,并在亲缘关系上更接近于毛蚶。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真鲷(Pagrus major)胃、肠、肝胰脏和幽门盲囊4个部位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5~50±0.5℃范围内(每隔5℃为一个梯度),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25℃,胃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0℃;肠蛋白酶的最适温度是35℃,而肠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20℃;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温度是40℃,肝胰脏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0℃;幽门盲囊蛋白酶的最适温度是30℃,幽门盲囊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40℃。  相似文献   
14.
文蛤不同群体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电泳技术(PAGE)对来自山东野生、江苏野生、浙江养殖、广西野生白色壳4个文蛤Meretrix meretrix群体两种组织(消化腺、闭壳肌)的EST、MDH、ME、ADH、SOD、CAT等6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文蛤不同组织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之间的同工酶酶谱均有较明显的差别;广西白壳群体的多种同工酶酶谱与其它几个群体相比有较大差异,说明该种群与另外3个群体种质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对山东野生、广西普通壳色和广西白色壳色3个群体的4种同工酶(EST、AMY、MDH、SOD)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西普通壳色群体和山东群体的酶谱相似,而与广西白色壳群体差异明显,初步推测广西白色壳群体为文蛤属的其他种类;在文蛤各群体中均找到了特征性酶带,可以作为区别于文蛤不同群体的蛋白标记,用于文蛤种质资源的分析鉴定,并可为选育优良品种文蛤提供遗传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地理种群泥蚶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张永普 《水产学报》2004,28(3):339-342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 Linnaeus)为印度椢魈洋海域的广温广盐性贝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山东以南沿海,是我国沿海滩涂的主要经济养殖贝类.有关泥蚶人工育苗、繁殖与生长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1-9],但种内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未见报道.本文利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我国山东、浙江、广西和韩国4个地理种群泥蚶的形态变异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泥蚶种内的形态变异特点与地理分化规律、并建立判别函数,为泥蚶地理种群的识别、种质保护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洞头列岛大型底栖海藻的组成与区系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0月至2009年6月对洞头列岛沿岸、羊栖菜养殖筏架和深水网箱网衣上的大型海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洞头列岛共有大型底栖海藻92种,隶属于51属,其中蓝藻门4属4种,红藻门30属50种,褐藻门10属17种,绿藻门7属21种。区系以暖温带性和亚热带性海藻为主,分别占总种数的64.13%和26.09%。受基质类型和海水混浊度的影响,洞头列岛海藻种类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对羊栖菜栽培筏架上附着的大型海藻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光照条件是影响海藻生长繁衍的重要生态因子,充足的光照能够弥补环境因子中的诸多欠缺,是海藻调查中应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水泥池CM1j与土池CM2j 2个区组分别设计CMi1、CMi2、CMi3、CMi4 4种养殖模式,依次为蛇鱼混养、蛇蟹混养、蛇与茭白套养及仿生态养殖,研究了养殖模式对中国水蛇Enhydris chinensis(Gray)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养殖模式对体质量(BM)、相对体质量生长率(GRM)、月增体质量(MMG)、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体质量与体长比及Le Cren相对状态指数(RCF)等生长参数影响极显著(P<0.01),CM2j优于CM1j,CMi4最佳,CMi1次之,CMi3再次之,CMi2最差,表明土池仿生态养殖为最佳的养殖模式,可为中国水蛇大规模商业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毛蚶、泥蚶、橄榄蚶担轮幼虫为材料,采用热滴片法,进行染色体制备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毛蚶、泥蚶、橄榄蚶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都为2N=38,核型公式分别为20m+12sm+6st,22m+12sm+4st,18m+18sm+2st,染色体臂数(NF)分别为70,72,74,未发现性染色体和随体。从三种蚶核型不对称性的比较推测泥蚶进化程度最高,类平均法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橄榄蚶的进化程度在泥蚶和毛蚶之间,并在亲缘关系上更接近于毛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