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37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61.
食用向日葵新品种SH361选育报告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食用向日葵新品种SH361是由甘肃瑞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自育的雄性不育系A436和恢复系R06-1264-1选育而成的一代杂种。在2011—2012年甘肃省向日葵杂交种区域试验中,2 a 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3 788.18 kg/hm2,较对照品种LD5009平均增产18.13%。生育期118 d,百粒重17.71 g,出仁率51.31%,籽粒含粗蛋白(干基)31.83%、粗脂肪(干基)50.98%、亚油酸(占总脂肪酸)64.30%、亚麻酸(占总脂肪酸)0%、油酸(占总脂肪酸)22.28%、硬脂酸(占总脂肪酸)6.56%、棕榈酸(占总脂肪酸)6.86%。该品种较抗菌核病和霜霉病,适宜在甘肃河西灌区及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东北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62.
氮素施用方式对春小麦花后叶片衰老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为进一步了解氮肥运筹对春小麦衰老及产量的影响,以春小麦宁春4号为材料,将151.5kg/ha的追氮量分别采取三叶期与孕穗期的不同追氮比例(分别为7:3、5:5、3:7),研究春小麦开花后各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氮肥后移量的增加,开花后旗叶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持续期、净光合速率、旗叶气孔导度、POD活性都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单株成穗数表现为7:3处理的最高,但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降低,不利于最终产量的形成;5:5和3:7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相关不大,但3:7处理的产量性状均优于其他处理。由此可见,适当加大生育中后期追氮比例可明显延缓春小麦叶片的衰老进程,有利于增加籽粒灌浆期光舍产物的形成和积累并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63.
不同栽培措施下春小麦光合势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栽培环境中春小麦的光合性能,在不同密度和施肥条件下,对呼市、巴盟河套灌区春小麦全生育期光合势(LAD)进行了系统观测。结果表明,春小麦高产群体光合势在整个生育期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在孕穗至开花期。在适宜密度、氮磷钾肥适量配施下,全生育期总光合势可达到21×10~4~22×10~4m~2·d/667m~2,且孕穗期后维持较高水平,约占总光合势的45%~55%,保证了籽粒形成期光合产物的供应,因此其经济产量也最高。可见,在春小麦的生产实践中,创造良好的栽培条件,使群体光合势大小及其发展变化较合理是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4.
不同农艺措施对春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灌溉条件下,通过呼和浩特、巴盟两地的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春小麦在不同密度和氮、磷、钾三要素施肥量处理下的干物质积累动态。结果表明,春小麦全生育期间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S”形曲线变化,干物质积累速率呈单峰曲线.且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因不同密度、不同施肥量处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在适宜密度下。氮磷钾肥适量配施,植株营养吸收平衡协调,群体规模适宜,干物质的积累量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也居于其它处理之上。可见,在生产实践中,只有保证营养元素的平衡供给,合理密植,方可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65.
旱作春小麦干物质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旱作春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内蒙古自治区呼盟岭北、赤峰巴林左旗(林东)两个典型旱作区设置试验,对小麦群体干物质的积累规律及其不同农艺栽培措施影响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在生育期间均呈“S”型曲线变化。高产优化栽培条件下,群体干物质积累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出苗至拔节(出苗后30d内)为指数增长期;拔节至乳熟期(出苗后31~65d)为直线增长期;乳熟末至完熟期(出苗后65~80d)为缓慢增长期。不同农艺栽培措施对春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变化的趋势与此基本一致。生产上,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氮、磷、钾肥适量配合施用,可延缓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速度的下降,促进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大,实现春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166.
为了给高产栽培提供试验依据,以不同旱作类型的春小麦高产(≥350kg/667m~2,呼盟;≥200kg/667m~2,赤峰)为目标,通过四因素最优组合设计试验,以对春小麦生育影响较大的基本苗数、施磷量、施钾量、施氮量四项主要农艺栽培措施为决策变量,以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内蒙古不同旱作区春小麦主要农艺栽培措施与产量关系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数学模型,通过频数寻优,定量化提出了不同旱作地区春小麦实现高产的综合农艺栽培措施优化方案。即施磷量、施钾量、施氮量和基本苗在呼盟地区分别为4.02~4.70 kg P_2O_5/667m~2、3.26~4.39 kg K_2O/667m~2、3.66~4.80 kg N/667m~2和45.3×10~4~47.8×10~4株/667m~2;赤峰地区则分别为5.13~5.74 kg P_2O_5/667m~2、3.50~4.02 kg K_2O/667m~2、7.49~8.86 kg N/667m~2和3.06×10~4~32.2×10~4株/667m~2。  相似文献   
167.
一、猪瘟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1.霉菌毒素的影响几乎所有的霉菌毒素都对免疫系统有破坏作用,使猪只的免疫系统不足以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为疾病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霉菌毒素能导致畜禽产生免疫抑制,引起猪群免疫失败,使畜禽注射疫苗后抗体水平仍然很低,诱发多种疾病发生,导致疫病传播。例如黄曲霉素B1(AFB1)和新月霉菌产生的T-2毒素会抑制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增殖,霉菌毒素对淋  相似文献   
168.
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眼于食品毒理学实践性强、实验教学要求高的特点,针对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从优化与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和类型、融合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实验学习兴趣、吸收学生参与预实验、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和实现实验教学的有效延伸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实验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改善了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9.
蝴蝶兰花自然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蝴蝶兰花的萼片、花瓣和唇瓣为试材,研究其自然衰老过程中活性氧及相关酶的生理变化,探索花朵衰老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萼片、花瓣和唇瓣从小蕾期至初开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但在盛开期与衰败期二者活性显著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开花的各个时期总体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小蕾期至初开期,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盛开期开始明显上升,衰败期急剧增加;从小蕾期至初开期,H202质量摩尔浓度逐渐降低,衰败期质量摩尔浓度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从小蕾期至衰败期逐渐降低;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从小蕾期到盛开期逐渐降低,盛开期达到最低,此后质量摩尔浓度迅速升高.在自然衰老过程中,萼片、花瓣和唇瓣三者的生理过程变化相似,但萼片最早,花瓣次之,唇瓣最慢.02-·是决定蝴蝶兰花衰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0.
利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构建红优甜瓜指纹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红优甜瓜指纹图谱,采用ISSR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红优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对SRAP引物(Me15-Em8)和2个ISSR引物(I-8和I-19)可扩增出红优甜瓜双亲的互补特征带,1个ISSR引物(I-19)可以区分出与红优相同类型的5个甜瓜品种,从而建立了红优甜瓜的指纹图谱,为该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