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5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45篇
  14篇
综合类   142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21.
滇杨挥发物成分对马铃薯块茎蛾产卵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艳粉  张晓梅  胥勇  肖春 《植物保护》2016,42(2):99-103
为了筛选非寄主植物滇杨的挥发物中驱避马铃薯块茎蛾产卵的活性成分,在室内利用选择性产卵试验方法分别测定了8种挥发物:丁香酚、苯甲酸、苯甲醇、苯乙醇、2-羟基苯甲醛、β-紫罗兰酮、水杨酸甲酯、苯甲醛不同浓度(0.75~12mg/L)的溶液对马铃薯块茎蛾产卵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甲酯在6~12mg/L浓度范围内对马铃薯块茎蛾产卵有极显著的引诱效果。丁香酚在3~12mg/L浓度范围内对产卵有驱避效果,12mg/L时的产卵驱避率为62.1%。苯甲酸在1.5~12mg/L浓度范围内对产卵有驱避效果,但各浓度下的产卵驱避率不存在显著差异。12mg/L的苯甲醇和苯乙醇的产卵驱避率分别为12.1%和20.2%。6mg/L和12mg/L的2-羟基苯甲醛的产卵驱避率分别为44.1%和33.2%。β-紫罗兰酮在1.5mg/L浓度时产卵驱避率为30.9%。12mg/L的苯甲醛产卵驱避率为38.5%。本文测试的8种挥发物中有7种在不同浓度范围内表现出显著的产卵驱避效果。  相似文献   
122.
2015年在云南德宏澳洲坚果园内发现了新害虫——玳灰蝶海南亚种。对其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该虫对澳洲坚果造成的为害症状进行了描述,以期为该虫的鉴定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3.
云南省德宏州玉米低产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德宏州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3万hm2,占全州耕地面积的40%多,玉米生产对德宏州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德宏州玉米单产低而不稳,严重影响了玉米生产的发展。本文从杂交种覆盖率、品种、栽培技术水平、气候、土壤等方面对德宏玉米低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低产原因,提出了加快德宏玉米生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4.
云南省德宏州玉米灰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述了云南西南部地区玉米灰斑病的发生规律,发生流行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提出了玉米灰斑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并对玉米灰斑病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5.
德超甜3号是云南省德宏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科所)以自选自交系德甜38为母本、德甜1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超甜玉米单交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育成,实现了超甜玉米高产与优质的结合。目前,德超甜3号在云南省超甜玉米主栽区示范推广面积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126.
给出了高效林业的定义;阐述了发展高效林业的基本条件为适地造林的绿化,保持生态系统高生产力,地域内森林与外部组合优化,多种资源有足够的周转量,林业生产运行有效;论述了发展高效林业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行调整、建设;指出了在时序、空间、地域、格局上实现高效林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7.
构建成渝城市群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各项指标权重,结合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模型划分"三化"协调阶段类型,从3D与2D视角借助全局趋势与平面插值分析探讨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整体工业化平均指数最高,农业现代化次之,城镇化发展较迟缓;仅重庆市与四川省成都市的城镇化发展超前于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其他城市工业化发展均快于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成渝城市群城镇化与工业化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倒"U"形分布与东高西低的特征,农业现代化南北向的二阶函数倒"U"形分布不显著,东西向呈一阶函数的陡峭递增。重庆市"三化"综合发展强度位居首位,四川省成都市次之,四川省德阳市、绵阳市、南充市再次之,以成都市为分割点的四川省中部、东部"三化"发展潜力强于西部,重庆市高值区扩散范围大于四川省成都市,低值区分布在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中心的川西北,整体表现为东部西部的东高西低、中部南北的倒"U"形不均衡分异格局。重庆市"三化"为勉强协调阶段,成都市为濒临失调衰退,其他为中度失调衰退,耦合度的相对差异高于协调发展度,东西向呈中部东部西部、南北向呈中部南部北部特征,四川省中部、东部是高水平耦合集聚区,重庆市与四川省成都市为协调发展制高点,川西、川西北与川东北为耦合与协调发展的极低地带。  相似文献   
128.
稻田养鱼促进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优化了农田生态系统,推动了特色经济发展。本文介绍了云南德宏州稻田养鱼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德宏州发展稻田养鱼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推进当地稻田养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对加快发展滇西热区稻田养鱼产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9.
为研究甘蔗套种马铃薯的最佳播种密度,提高土地复合产值,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通过连续2 a开展新植蔗和宿根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条件下甘蔗和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新植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4.5万粒/hm2,宿根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3.9万粒/hm2。其中,新植蔗田马铃薯产量达35 275 kg/hm2,甘蔗产量增19.9%,糖锤度提高1.2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99.7%,新增纯收入126.3%;宿根蔗田马铃薯产量达24 115 kg/hm2,甘蔗产量增19.2%,糖锤度提高1.3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89.9%,新增纯收入110.5%。  相似文献   
130.
高温增施CO2条件下温室黄瓜叶片显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津春四号"黄瓜品种为试验材料,应用光学显微镜对高温条件下增施CO2的黄瓜叶片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增施CO2,黄瓜叶片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增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增加;栅栏细胞和海绵细胞个数增加, 栅栏细胞变长,排列更加整齐紧密;下表皮细胞长度增加显著,宽度增加程度因不同处理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