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根据散居农户生活污水的特点,采用水解酸化-菌藻塘组合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研究该组合工艺在不同参数下对污水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酸化单元可大大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在菌藻塘单元,高流速以及冬季较长的停留时间均有利于处理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2.
太湖蓝藻打捞的藻浆经脱水产生的压滤液中含有氮、磷、藻毒素等污染物质,若不经处理,重新进入水域将造成二次污染。为此,采用占地小、适合移动船上使用的BAF工艺进行处理试验,考察了水力负荷对COD、氨氮、总氮、总磷、微囊藻毒素(MC-LR)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力负荷在0.10~0.58m3/(m2.h)的范围内,COD、氨氮、总氮、总磷、MC-LR的去除率分别达52.31%、47.99%、4.48%、50.00%、67.98%以上,当进水COD≤92.03mg/L、MC-LR≤2.38μg/L,其出水浓度分别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和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限值要求。经测算,1m3废水处理成本约为0.4元,可作为移动式蓝藻打捞船集约化处理藻浆压滤液的配套污水处理设施。 相似文献
23.
针对铬污染土壤不易处置的难题,文章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采用振荡淋洗的方法研究了猪粪源沼液对铬污染土壤中铬的淋洗效果,优化了固液比、淋洗时间和淋洗次数等影响土壤中总铬和六价铬洗脱效果的因子,并研究了猪粪源沼液淋洗前后土壤中铬形态分布及DOM的变化。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为20℃,振荡速度200 r·min^-1时,沼液洗脱土壤铬的最优条件为:固液比1∶10,振荡6 h,淋洗1次。该条件下,当土壤总铬浓度为121.54 mg·kg^-1(六价铬浓度为119.9 mg·kg^-1)时,其总铬和六价铬洗脱率分别为43.27%,48.99%;当土壤总铬浓度为941.9 mg·kg^-1(六价铬浓度为856.9 mg·kg^-1)时,洗脱率达84.89%,96.32%。猪粪源沼液对水溶态、弱酸提取态和残渣态铬有较好的洗脱效果,有效削减了土壤环境风险。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显示:淋洗后土壤DOM芳香性物质及疏水性物质减少,类腐殖酸类还原性物质增多,使得沼液对铬污染土壤有解毒效果。该研究可为铬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4.
太滆运河流域水环境污染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源解析法对工业污染点源和生活污染、水产养殖污染、种植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干湿沉降等非点源污染进行分析,统计分析了太滆运河全线常规监测断面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现状、客水水质及主要支浜水质现状。结果表明,生活污染源是太滆运河流域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太滆运河及周围河网以氮磷污染为主;两岸河浜的汇水使太滆运河水质下降;武宜运河与太滆运河交汇后,高锰酸盐指数与总磷污染均有好转,其中总磷由Ⅴ类转为Ⅳ类;锡溧漕河与太滆运河交汇后,使其污染更为严重,总磷由原来的Ⅳ类转为劣Ⅴ类,随后虽稍有好转,但入太湖前一直处于Ⅳ类水质状态。 相似文献
25.
为评估苏南某搬迁农药厂地下水污染现状和风险,采用USEPA污染场地环境健康评价方法,采样、检测、分析、评价了该厂区地下水对人体暴露所存在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该厂区地下水确定的目标污染物为2,4-二氯苯酚、2,6-二氯苯酚、2,4,6-三氯苯酚、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其中2,4,6-三氯苯酚为致癌物;厂区地下水污染对居民和工人造成的非致癌风险分别为0.81和0.079,致癌风险分别为5.6×10~(-7)和2.7×10~(-8),均未超出安全范围;致癌物对于场地附近居民,以吸入吸收为主要暴露途径(74.8%),对于场地工人,则以口入为主要暴露途径(55%),居民和工人均以皮肤接触暴露途径最小。本研究结果可为该搬迁农药厂地下水污染修复设计提供依据,亦可为苏南地区类似农药厂污染场地地下水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27.
28.
29.
在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漕桥河流域42个自然村和22个河浜调查基础上,选择了7个村落5个河浜进行水环境重点整治规划,并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模式和河浜生态集中处理模式两种方案进行了工程效益分析,提出了模式实施具体建议。规划通过现场实地调查、搜集相关资料,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合理的指标,确定规划目标和工程规模投资概算。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