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16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58篇
  89篇
综合类   214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9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春季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原位净化污染河塘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原位净化污水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为明确其在低温条件下的效果,在亚热带地区温度较低的3月份至5月份,采用该技术对富营养化河塘进行净化,监测水质变化。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后水体的氨氮、总溶解氮、可溶性正磷酸盐、总溶解磷浓度较进水口明显降低,在入水氮、磷负荷上升的情况下,仍保持着总体下降的趋势;此技术对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没有对总溶解氮、总溶解磷的净化效果明显;采用该技术后,河塘水体高锰酸盐指数稳步下降。说明,在亚热带地区温度相对较低的春季,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可以用于原位净化城市生活污水污染的富营养化河塘。  相似文献   
112.
2005-2007年在湖南溆浦试验示范了“温敏核不育水稻繁殖-双季晚稻-绿肥”复种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该模式能明显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介绍了该模式的适宜推广区域与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3.
对6种典型废弃生物质(锯末、稻壳、纸屑、橱芥、废塑料、废橡胶)进行热重实验分析及热解动力学分析;同时,利用TG/DTG曲线分析了它们的基本热解特性,包括热解区间、最大热解速率的温度、不同加热速度等对热解进程的影响等;通过热解动力学分析,给出了基本的热解动力学方程,研究了各种原料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动力学参数,为废弃生物质制取生物质能源技术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4.
金露梅灌木林是青海最大的灌木林区之一。目前对金露梅叶片的研究仅限于解剖结构、灌丛地上部分生物量和黄酮类物质的研究,对青海野生金露梅叶成分整体研究少。2005年7月在海拔2840m和2510m处采野生金露梅叶作为样品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在海拔2840m处黄酮的含量高于样品在海拔2510m处的含量;单宁的含量相当;样品在海拔2840m处还原糖的含量高于样品在海拔2510m处的含量,粗蛋白的含量低于样品2510m处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5.
116.
油菜生长后期有机氮再利用关键酶活性的变化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砂培试验,在正常供氮条件下测定油菜花后不同时期叶片蛋白水解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和籽粒谷氨酸合酶(glutamate:z-oxoglutarate aminotransferase,即glutamate synthase,GOGAT)活性以及韧皮部汁液游离氨基酸和L-谷氨酰胺含量。结果表明,随着花后植物体的衰老,叶片蛋白水解酶活性虽有所波动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叶片GS活性在角果发育初期和中后期维持较高水平,此后均有下降,有效地保证了籽粒发育初期酶蛋白形成的需要及籽粒发育后期氮素再分配的顺利进行;随着籽粒的发育进程,籽粒GOGAT活性逐渐升高,到角果发育后期达最高值,此后又下降。比较两个油菜品种以上3种酶的活性表明,蛋白水解酶活性品种间差异很小;GS活性角果发育前期742高于汇油50,角果发育后期则742低于汇油50;GOGAT活性,汇油50的酶活性强但维持时间短,742的酶活性弱而维持时间长。在花后有机氮再分配过程中,韧皮部汁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忽升忽降变化不定,而L-谷氨酰胺含量两品种均呈快速下降的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两个品种间的差异变化较大,且L-谷氨酰胺含量742高于汇油50。  相似文献   
117.
小球藻生长因子的生理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小球藻提取物小球藻生长因子 (CGF)的主要成分、稳定性及其增强小鼠免疫调节的生理活性功能 ,CGF中蛋白质、氨基酸、核苷酸、多糖、维生素含量分别达到 5 6 .6 %、4 2 .5 9%、6 .8%、4 .8%、1.7%。采用 75mg/kg·d、15 0mg/kg·d、4 5 0mg/kg·d剂量对小鼠进行免疫调节试验表明 :15 0mg/kg·d、4 5 0mg/kg·d剂量的小球藻生长因子可以明显增强DNFB引起的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 ,对造血功能受损的小鼠有恢复作用 ,以及增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小鼠食用CGF可以增强其机体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18.
研究三氯生对红白鲫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作用,为分析评价三氯生对鱼类的生态安全性提供相应的毒理学资料。试验在规格为58 cm×28 cm×36 cm的玻璃水族箱中进行,红白鲫体长6.8~7.5 cm。采用半静态染毒法,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三氯生染毒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和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组,分别进行为期96 h的急性毒性试验和14 d的遗传毒性试验,观察记录死亡数,统计血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三氯生对红白鲫的96 h LC50为1 111.9μg/L。TCS染毒处理14 d后,红白鲫红细胞核异常的情况明显增多,主要是细胞质中有1~2个微核,其他常见核异常为红细胞核质外凸、核质内凹及核内空泡化;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之间核异常比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三氯生暴露各浓度组(600.0、690.0、793.5μg/L)核异常比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表明,三氯生对红白鲫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且毒性效应在特定条件下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19.
为了揭示微塑料在重金属与抗生素共存体系中的吸附特征,以聚酰胺(PA)、聚氯乙烯(PVC)为典型微塑料,以环丙沙星(CIP)作为目标抗生素,以Cu、Cd为重金属代表,通过批量吸附试验研究了重金属存在下微塑料对CIP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结果表明:PA和PVC两种微塑料对CIP的吸附同时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由Langmuir方程拟合得到的CIP对PA和PVC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846 mg·g~(-1)和1.862 mg·g~(-1)。不同pH下两种微塑料对CIP的吸附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pH为6时吸附量达到最大。重金属Cu、Cd存在下的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方程,Cu的存在显著促进了微塑料对CIP的吸附,而Cd的存在抑制了微塑料对CIP的吸附,Cu、Cd没有改变吸附量随pH变化的趋势。PVC对CIP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PA吸附CIP的机制包括酰胺基与羰基间氢键的产生,此外静电相互作用、极性作用也是两种微塑料吸附CIP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重金属Cu、Cd存在下,可以改变微塑料对CIP的吸附量,但不会对PA、PVC吸附CIP的机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0.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天然草地(NG)、沙化草地(DG)、草本人工草地(AG)和人工灌丛植被(AS)四种不同草地类型的表层(0~10 cm)土壤真菌群落的生物量、多样性和结构,以揭示不同人工植被恢复措施对沙化高寒草地土壤真菌群落恢复的影响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草地沙化显著(P<0.05)降低了真菌群落的生物量和α多样性,人工植被重建则明显促进了二者的恢复,22年后与NG无显著差异。2)草地沙化和人工植被重建均极显著(P=0.001)改变了真菌群落结构。草地沙化后,担子菌门相对丰度显著(P<0.05)下降,一些稀有真菌趋于消失,而未分类真菌门的相对丰度则显著(P<0.01)增加。经过22年的生态恢复,绝大多数真菌门的相对丰度与NG无显著差异;AG与NG的真菌群落结构比AS与NG更为相似。3)真菌群落α多样性与植被和土壤属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因多样性指数的不同而异,而其群落结构与大多数植被和土壤属性极显著(P<0.01)正相关,植被和土壤属性二者结合解释了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