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29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6篇
  26篇
综合类   223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81.
传统的地下啮齿动物种群数量统计方法如人工捕尽法、土丘计数法等,操作起来费时耗力.无人机航拍技术是一种灵活性强、易操作、可实现地面数据与航拍影像动态分析的技术.本研究基于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航拍技术,采用不同飞行高度和拍摄面积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13处具有代表性地点调查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地面土丘密度.对航拍影像进行目视解译提取土丘数量,结合地面人工调查测定土丘数量,分析最佳航拍高度;分析航拍面积与土丘密度之间的关系,明确无人机调查东北鼢鼠地面土丘的最小取样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地区,调查东北鼢鼠种群相对数量时,无人机最佳航拍高度为50 m,最小取样面积为2.21 hm2.  相似文献   
482.
【目的】鉴定引进大豆品种(系)在新疆南疆地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为该地区麦茬复播大豆品种更新换代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参加试验的27个大豆新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应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鉴定评价。【结果】产量最高的品种为SC15-11,产量为266.995 kg/667m2,与对照相比增产47.872%。产量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单株有效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欧式距离为5.00时可将所有材料分为3个类群,分别为高产、中产和低产品种。【结论】SC15-11、JO14和冀豆22等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可在新疆南部地区试验种植。  相似文献   
483.
[目的]阐明藻类毒理学试验中使用有机溶剂可能对试验对象产生潜在毒性效应。[方法]以普通小球藻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体积分数的3种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乙醇、丙酮)对其生长速率、叶绿素a含量等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当二甲基亚砜体积分数为0.01%~0.10%,普通小球藻藻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当体积分数为0.50%~5.00%时,普通小球藻的生长显著抑制;当乙醇和丙酮体积分数为0.01%~2.00%时,普通小球藻的生长均表现出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当体积分数5.00%时,普通小球藻的抑制作用明显。在3种有机溶剂影响下,普通小球藻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藻密度、比生长速率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该试验结果符合生态毒理学中的低促高抑规律,普通小球藻对乙醇和丙酮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建议在对普通小球藻相关毒理学试验中优先使用二甲基亚砜作为有机溶剂,且最大体积分数(NOEC)为0.10%。  相似文献   
484.
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溢出视角,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2010—202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明显的负向影响,某一省份城乡收入差距显著地受到周边省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从分地区检验结果来看,各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一致,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最后,针对实证结果和现实情况,提出了推动劳动力转移、建设高质量城镇化、加强东中西部合作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485.
根据香烟滤棒的丝束甘油雾化喷涂原理,设计的甘油雾化喷涂系统采用PLC和触摸屏作为主控制器,由甘油桶、温度控制子系统、甘油雾化子系统、喷涂活门和伺服系统组成.研究了活门精确定位的伺服控制,该技术实时跟随丝束的运行速度,由PLC给出活门开度对应的、伺服电机转动所需的、高速脉冲数作为系统的位置给定量,通过位置环、速度环和电流环的三闭环PID控制精确定位活门开度,实现甘油的均匀喷涂,保证甘油喷涂量.给出PLC控制程序流程图,对系统进行了实际运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运行可靠,滤棒的硬度控制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86.
揭示贵州烟田不同土壤类型pH和速效钾含量及分布特征,指导植烟土壤保育。选取贵州代表性烟田,分析不同土壤类型耕层厚度、pH和速效钾含量的分布特征,及深耕后pH和速效钾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贵州烟田土壤耕层普遍偏浅,平均为18.88 cm。平均pH 6.21,依次为人为土>淋溶土>雏形土>富铁土>新成土,不同土壤类型间无显著差异。速效钾含量平均为332.81 mg/kg,依次为淋溶土>富铁土>人为土>雏形土>新成土,其中淋溶土和富铁土显著高于人为土、雏形土,淋溶土与富铁土、人为土与雏形土之间无显著差异。pH和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递减型、递增型和均一型3种模式,pH以递增型为主(72.21%),速效钾以递减型为主(72.21%)。深耕后不同土壤类型pH平均增加0.12个单位,速效钾含量平均减少49.43 mg/kg。贵州烟田土壤耕层偏浅,存在酸化现象,速效钾含量总体偏高,不同土壤类型pH和速效钾含量不同,剖面分布特征影响土壤深耕后pH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87.
【目的】探明不同养分投入量和氮肥基追比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为烤烟新品种(系)的推广应用和烤烟种植关键施肥技术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以烤烟新品系GZ36为材料开展田间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不同养分投入量和氮肥基追比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品质性状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养分投入量和氮肥基追比处理烤烟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品质性状和感官质量存在差异。其中,养分投入量由377.1 kg/hm2增至440.0 kg/hm2时,烤烟圆顶期株高、最大叶面积显著增加,产量和产值分别提高至2 419.7 kg/hm2和4.6万元/hm2;中部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得到明显改善,协调性评价总分较高,为95.64分;烟叶感官质量综合得分最高,达85.77分。继续增加养分投入量至502.9 kg/hm2,不利于上部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和烟叶感官质量的提升。当氮肥基追比为6∶4时,烤烟的株高、茎围、叶片数、最大叶面积和倒三叶面积均达最大,分别为105.0 cm、9.6 cm、22.3片、1 256...  相似文献   
488.
近年来,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已引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其中网衣系统是渔业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网衣属于小尺度柔性构件,在水动力作用下会产生变形,其阻力性能预报归于水弹性问题的范畴。目前,出现了1种较先进的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的网衣水动力计算方法,该方法将势流理论与有限元方法相结合,用于求解网衣受力和变形。文章采用该方法计算一型重力式网箱的阻力性能,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报网衣阻力性能,从而为开展大型深远海渔业平台网衣系统的阻力计算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489.
为明确稻秸还田下减量化施氮对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小麦品种“宁麦16”为试验材料开展了试验研究,设置了不施氮对照(CK)、施氮量(常量施氮225kg/hm2,N1;减量20%施氮180 kg/hm2,N2)和氮肥运筹(基肥与追肥的比例为5:5,M1;基肥与追肥的比例为7:3,M2)处理,测定并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下小麦产量与其构成因素、养分吸收与分配、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稻秸还田下,施氮可使小麦产量显著增加,N2处理小麦产量较N1处理仅降低了80.72kg/hm2,提高基施氮肥比例可使小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施氮显著促进了小麦籽粒、秸秆和地上部的氮素、磷素和钾素吸收,N2处理小麦氮素、磷素和钾素吸收量低于N1处理;N1和N2水平下,M2处理小麦氮素和磷素吸收量均高于M1处理,而钾素吸收量低于后者。N2处理小麦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素生理效率较N1处理提高,而100kg籽粒吸氮量降低。N1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CK;N2处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低于N1处理,而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后者;N1和N2水平下,M1处理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高于M2处理,而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表现为M2处理高于M1处理。综合来看,稻秸还田下,常规施氮量基础上减量20%,适当提高基施氮肥比例,可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实现小麦高产稳产,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90.
为了了解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信号途径基因在水稻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对转录因子基因OsMYC2在水稻再生过程中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利用qRT-PCR技术对OsMYC2基因在水稻愈伤诱导和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进行动态分析,同时对osmyc2基因编辑突变体在水稻组织培养再生过程中的表型进行鉴定,并对osmyc2突变体愈伤中的一些重要标记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查和分析。qRT-PCR基因表达鉴定结果显示,OsMYC2基因在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过程中均存在一定量的表达,且在分化期的表达量相对较高。而osmyc2突变体的愈伤诱导效率和分化效率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对照日本晴。同时,基因表达分析发现,OsERF101、OsBBM2和OsWUS等与再生相关的重要基因在osmyc2突变体愈伤中的表达与野生型对照相比均显著下降。由此表明,OsMYC2基因可能通过茉莉酸信号途径影响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形成和胚性愈伤的分化。该研究对OsMYC2在水稻再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为未来深入研究茉莉酸信号途径影响水稻组织培养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