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2篇
  8篇
综合类   3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宁夏重点风沙区土地沙化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宁夏重点风沙区的毛乌素沙地、腾格里沙区、银川平原黄灌区腹地,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对其沙化土地形成原因作了分析,认为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土地资源利用和人类经济活动的不合理,是其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2.
为满足监测站点对无公害苹果园土壤环境质量快速评价分析的需要,研究开发了计算机无公害苹果园土壤评价和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Windows98及以上版本,应用Visual FoxPro 6.0作为开发工具,具有很强的数据录入、污染因子分析评价、数据查询、数据管理、报表输出等功能;人机界面十分友好,可视化程度高,操作简便;通用性好,采用全国统一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适于不同地方的苹果园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相似文献   
63.
联邦德国天然林保护区借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邦德国和中欧地区的天然林基本消失。从1970年开始,联邦德国各州相继把天然林或近乎天然状态的林分划设为天然林保护区。到1982年,除黑森州外,共划设350个保护区,其中的大多数面积各为10-20公顷,仅6个超过100公顷,75个少于10公顷。所有保护区受国家有关法规如森林法、自然保护法及林业方针政策和公告等的保护。为加强天然林的研究,1979年拟定了包括森林学、植物学、土壤学、区域动物学、森林立地及历史等方面的"天然林保护区科学研究纲要"。  相似文献   
64.
基于MODIS影像数据的陕北黄土高原植被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被区划是造林种草的理论依据之一,研究植被区划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利用MODIS影像数据提取陕北黄土高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反照率,然后对其进行决策树分类,提取两者在过渡区域的分类级别,并对其进行空间分析,得出两条分界线:吴堡-绥德-清涧-延川西部-延长西北部-延安市-甘泉北部-志丹;定边中线-靖边-横山-榆林中线-神木.第一条线以南为森林区,第二条线以北为干草原、沙化草原区,两条线中间的区域为森林草原区.这一结果可得到该区气候、土壤和植被实际分布等理论的支持.与以前利用经验方法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表明,用MODIS影像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大面积范围植被区划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成本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65.
黄土高原生态恢复重建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军权  张广军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2):111-114119
黄土高原丘陵区生态恢复重建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其中仍然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对黄土高原典型地区(安塞,吴旗等)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了生态恢复重建过中诸如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6.
雷州半岛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林地力衰退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而且使我们失去了大量的优质高产林地 ,本文对导致雷州半岛人工林地力衰退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的防治措施 ,旨在缓解和控制人工林的地力衰退 ,提高当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67.
种植不同牧草对渭北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对渭北苹果生草园和清耕园土壤理化分析结果表明,生草平均降低0~40 cm土壤容重6.5,增加田间持水量7.19,显著地增加o~20 cm土壤有机质,禾本科牧草每年增加0.1,豆科牧草增加0.15.同时,生草降低了0~40 cm土层全N、全P、全K含量,牧草、苹果在该土层存在养分竞争,应在生产中加强对牧草的施肥管理,但生草能提高该土层水解N、速效P、速效K的含量,有利于苹果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且禾本科牧草活化有机P的能力强于豆科,而豆科牧草提高水解N强于禾本科.在渭北苹果园生草中开展不同种类牧草混作和轮作有利  相似文献   
68.
渭北黄土高原旱地果园生草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目的】研究旱地果园生草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特征。【方法】在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生草区及清耕区设立标准地,在60 cm土层内分层取样,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等土壤物理性状,分析果园生草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生草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提高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其影响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生草种类不同,对果园土壤物理性状影响存在差异,种植白三叶效果更佳;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果园土壤物理性状愈趋改善,土壤的入渗性能和持水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长期生草有利于果园土壤物理性状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69.
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研究--以吴旗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丘陵区吴旗县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形的土壤含水量表现为5°>18°>30°,阴坡>半阴坡>阳坡,下部>中部>上部;对于同一植被类型,60 cm以下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并且随着恢复年限的增长,深层土壤水分含量有逐步趋于稳定的趋势;对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含量,农耕地>草地>灌木地>乔木林地;对于不同植被恢复方式,自然恢复的土壤含水量>自然十人工恢复的土壤含水量>人工恢复的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70.
根据黄土高原南部苹果园生草的研究实践,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着重从理论上论述了果园生草的发展模式,并对黄土高原南部苹果园生草实践中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