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87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3篇
  57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10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为了解北方核桃园区的土壤水分状况,实现优化水资源配置的目的。该文于2016和2017年采用固定式热红外成像仪(A310 f)连续观测得到核桃主要生长季节午后(13:00和14:00)的冠层温度,并同步观测温度、湿度、辐射、风速、降雨量和0~80 cm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并于2017年8月11日利用无人机热成像系统(TC640)对连续灌溉区域和干旱胁迫区域进行了图像采集。结果表明,40~60 cm土层深度可能是核桃树主要吸收水分的区域。冠层温度普遍高于空气温度,其变化范围在0~5℃之间,冠气温差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与太阳辐射呈正向关系,其中,土壤含水量的贡献值达到了75%。利用2017年13:00时的冠层与空气温差数据来建立的土壤水分预测模型,R2=0.64;同时,利用14:00时的实测数据对所建立模型进行验证,R2=0.61,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拟合精度。最后,将模型用于诊断核桃区域水分状况,证明了其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该研究首次将固定式热成像设备与无人机热成像系统相结合来研究树木的冠层温度,并成功实现了从理论模型到实际应用,从单株水平到区域尺度的转换。  相似文献   
52.
太行山南麓3种常见灌木的水分利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太行山南麓低丘山区乡土灌木的水分利用特性,为该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的植被种类选择和群落演替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稳定碳同位素方法结合热扩散探针和土壤水分传感器,研究太行山南段南麓荆条、酸枣和扁担杆的叶片δ~(13)C值、树干液流和土壤含水量,分析3种灌木的水分利用特性差异及季节变化。【结果】2013年春旱和秋旱分别持续115天和2个月;荆条、酸枣和扁担杆生长季分别耗水42.32,13.23和96.17 mm,均在夏季较多,5和9月较少,扁担杆在各个时期的耗水量都高于荆条和酸枣;3种灌木叶片δ~(13)C值均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中后期,其中酸枣和荆条的δ~(13)C值高于扁担杆,且在秋旱时比后者提早1周升高δ~(13)C值,由于高δ~(13)C值意味着高水分利用效率,表明酸枣和荆条比扁担杆水分利用效率高,并对干旱响应敏感,能及早提高水分利用率;季节性干旱时,荆条的水分利用率更高,而酸枣能保持较高的组织含水量,保水力较强;扁担杆的枝条含水量在降雨后能迅速大幅升高。【结论】3种灌木的蒸腾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规律类似,但水分利用策略存在种间差异。荆条和酸枣具有耗水少、水分利用效率高和深水源等抗旱节水的水分利用策略,可作为困难立地造林和植被恢复的先锋灌木引入。扁担杆则是高耗散、低水分利用效率和浅水源的水分利用策略,宜在荒山恢复中后期引入。  相似文献   
53.
小米加工成米粥后供人食用,为研究其在加工过程中生理活性物质的变化规律,对小米经高压蒸煮、冷冻干燥、复水加工制成速食小米粥过程中氨基酸、酚酸、黄酮含量及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含量在加工过程中无显著性差异,小米中结合态酚酸高压蒸煮后降低27.87%,对小米中自由态黄酮经高压蒸煮后降低29.57%。冷冻干燥和复水对酚酸与黄酮含量影响不显著。复水后小米粥中的香草酸含量与小米相比增长73.94%。复水小米粥中自由态与结合态酚酸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分别比小米中降低55.83%和88.39%;高压蒸煮后自由态与结合态酚酸提取物三价铁还原能力显著下降,分别下降30.08%和39.74%;冷冻干燥和复水对酚酸提取物三价铁还原能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4.
正岁月的变迁让夜晚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人们乐此不疲地消费着夜晚的激情和喧嚣,早已难觅安静的去处。而我对夜的理解却多了一份理性,我越来越多地喜欢上了夜晚的独处,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窗前发呆,或漫无边际地想着那些或远或近的往事,把自己关在一处窄窄的氛围里,不让自己轻易的暴露。岁月的沉积消融了时间的棱角,人已变得随性,颇有了一种随遇而安的从容和淡然。匆忙中已近深夜,窗外繁星点点,夜的安宁包容了周围的一切,唯  相似文献   
55.
乙烯对豆科植物生长发育和根瘤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以及对外界环境信号的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乙烯调控了豆科植物的黄化苗的三重反应和光下幼苗的生长,能够促进叶片和花的衰老和脱落。豆科植物能与根瘤菌形成互利共生关系,在根部形成一种特异的固氮器官——根瘤。在结瘤过程中,由于豆科植物结瘤习性或遗传背景的不同,乙烯能够抑制或者促进根瘤的形成。乙烯与其它植物激素的互作也调控了豆科植物根瘤的形成。文章对乙烯信号途径调控豆科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根瘤形成的相关研究做了综述和分析,并就未来关于豆科植物乙烯信号转导的研究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56.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不同肥力心土层及不同施磷量对大豆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心土层肥力和施磷量的增加,株高和叶绿素显著增加;干物质积累量不同肥力间无规律性变化,磷肥施用量120 kg·hm~(-2)的高肥力心土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为116.68 g·盆~(-1),中肥力心土施磷肥量180 kg·hm~(-2)的干物质积累量较高,为107.60g·盆~(-1),低肥力施用磷肥240 kg·hm~(-2)干物质积累量为103.76 g·盆~(-1),心土肥力水平与施肥量达到一定关系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处理间差异显著;不同肥力心土层大豆垂直根长差异显著,依次为高中低肥力处理,根干重、根瘤个数和根瘤干重均与不同肥力心土层和施肥量呈正相关;不同肥力心土大豆产量差异显著,高肥力心土施用120 kg·hm~(-2)磷肥大豆产量最高,达到318 g·盆~(-1);中等肥力施用180 kg·hm-2磷肥产量次之,为299.8g·盆~(-1);低等肥力施用240kg·hm~(-2)磷肥居第三,为283.5 g·盆~(-1);不同肥力心土施用适量肥料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7.
正大葱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鲜嫩的叶身和假茎为产品,营养丰富,辛辣芳香,生熟食均可,是菜肴必备的调味佳品,深受国内蔬菜市场的青睐。特别是大葱春季播种育苗,初夏栽植,秋季采收,生育期短,经济效益好,且土地利用率高。阐述了大葱栽培后期管理技术,总结了采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病虫害预防措施,以供种植户参考。1品种选择北方大葱栽培要因地制宜,选择抗病虫、抗逆、高产、耐储、葱白长、不分蘖、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  相似文献   
58.
杏-丹参林药复合系统中丹参光合和蒸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该文以杏-丹参林药复合系统中药用植物丹参为研究对象,利用Li-COR 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其光合和蒸腾作用,其目的是探讨林药复合系统中药材的生理生态特征,为发展果药复合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杏-丹参复合系统中,杏树行中间测点的光照强度日变化规律与对照一致,都是单峰曲线,但是峰值低于对照.树行的东西冠下测点的日变化规律是对称的,前者上午出现峰值,后者下午出现峰值.树行中间、东林冠下和西林冠下日平均光照强度比对照分别减小25.6%、68.5%、62.6%;统计分析表明各测点光照强度达显著差异.②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了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得到丹参叶片的光饱和点约为236.4 μmol/(m2·s),光补偿点约为15.88 μmol/(m2·s),表观光量子效率为0.056 1 mol/mol.丹参叶片CO2补偿点为30 μmol/mol, CO2饱和点为800 μmol/mol,叶片的羧化效率为0.075 2,说明丹参为C3植物.③杏-丹参林药复合系统中丹参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降低,且各测定点间差异显著,日变化曲线规律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9.
柠条主根液流与叶面积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热扩散技术对3株柠条主根部液流速率进行了监测,对试验期间典型晴天日(30d)液流速率的分析表明:柠条根部液流传输受大气蒸发力、冠层输出、边材面积的共同影响;1、2、3号样株边材面积分别为6.61、7.17、5.06 cm2,日平均液流总量分别为457.92、1014.66、292.12 g·d-1,日平均液流总量随边材面积的增加而增大;各样株间日平均液流总量的差异显著,而单位叶面积的液流量无显著差异;2号柠条样株的液流速率日变化动态与潜在蒸发散的相关性最强,叶面积/边材面积为0.62m2·cm-2,可以作为评定柠条单株是否具有与当地水文条件相适应的根冠比例关系的重要指标.试验期间样株根区60~140 cm内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占田间持水量的51.04%、63.26%和87.0%,土壤水分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60.
<正>为了探索适合葫芦岛地区的海参养殖模式,我站于2012年4月16日-2013年4月20日进行了池塘和网箱养殖海参效果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是池塘养殖海参生长快、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而深水网箱养殖海参在我地区目前还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现将两种养殖模式的养殖效果对比试验介绍如下。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