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70篇
农学   61篇
基础科学   40篇
  23篇
综合类   231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河南省是水产养殖大省,近几年,随着养殖面积的不断增大和养殖产量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疾病也趋多样化,以前没有出现的疾病由于引种、运输、养殖生产等因素的影响,也频繁发生。盾纤毛虫是近  相似文献   
22.
以‘台农1号’‘贵妃’‘金煌’‘玉文’‘红象牙’‘四季蜜杧’‘金穗’和‘红杉林’8个杧果品种的胶乳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用NIST 11标准谱库对测定的质谱数据进行自动检索对照,保留匹配度大于90%的化合物,并对不同杧果品种的胶乳挥发性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旨在为确定杧果胶乳中灼伤果皮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提供科学参考,并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观察果皮灼伤前后变化,为初步探索胶乳灼伤果皮机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8个杧果品种共鉴定出30种匹配度大于90%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分为萜烯类、酚类、醛类和烷烃类。其中,萜烯类是主要挥发性成分,酚类、醛类和烷烃类占比极少。8个杧果品种胶乳中共有的化合物有α-蒎烯、3-蒈烯、α-水芹烯、4-蒈烯、(R)-(+)-柠檬烯、桧烯、(1R)-(+)-α-蒎烯、萜品油烯、L-石竹烯和2,4-二叔丁基苯酚共10种。其中,3-蒈烯和萜品油烯为8个杧果品种胶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2)根据8个杧果品种胶乳中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为数据源进行主成分分析将其分为5类:第一类为‘贵妃’和‘金煌’,第二类为‘台农1号’和‘四季蜜杧’,第三类为‘红象牙’和‘金穗’,第四类为‘玉文’,第五类为‘红杉林’。同一类别杧果品种其胶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相似,不同类别杧果品种其胶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差异较大。(3)杧果胶乳导致果皮皮孔褐变损伤,‘台农1号’接触胶乳的1 h后发生轻微灼伤,贵妃接触胶乳10 min时明显灼伤。研究结果明确了8个杧果品种乳胶中挥发性成分及其在不同品种中相对含量的差异,为揭示不同杧果品种胶乳灼伤果皮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应用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及病理组织学手段对该病例的肿物进行检测分析。DR显示,其左后肢跖骨背侧位有一椭圆形肿物,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采用全身麻醉方法,并使用高频电刀将肿物切除。眼观该肿物大小为21 cm×12 cm×10 cm,切面呈鱼白色,质地较硬。镜下观察发现,肿瘤组织由分化良好的纤维母细胞构成,细胞核多数为椭圆形,体积较大,肿瘤细胞具有异型性,核分裂现象多见,还可见少量成熟的纤维细胞。肿瘤组织内血管较丰富,细胞间较为松散。根据大体病变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综合诊断为高分化软性纤维肉瘤。  相似文献   
24.
以秦光油桃为试材,研究了1-MCP处理对外源乙烯诱导果实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抑制外源乙烯诱导果实硬度的下降,将乙烯诱导果实的淀粉、纤维素和果胶类物质的降解延迟2天,对引起这些物质降解的相关酶类如淀粉酶、纤维素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等酶活性高峰的到来推迟2天,同时降低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高峰值.  相似文献   
25.
硫化氢(H2S)作为气体信号分子,参与调控植物体的一系列生命活动,并在果蔬采后生理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H2S的理化性质、发展应用历史及其在果蔬采后生理调控机制中的信号分子作用,讨论了H2S对果蔬生理代谢的调控作用,包括对果蔬采后抗逆性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采后果蔬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6.
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番茄植株鲜物质分配到根、茎、叶片和果实中的比例分别约为l%、20%、50%和30%,干物质分配到根、茎、叶片和果实中的比例分别约为2%、25%、47%和26%。果实干重占植株总干重的比例为26%,果实干重与营养器官干重的比率为34%。植株的平均干物质含量为10.2%,其中果实的干物质含量为5.0%,叶片、茎和根的干物质含量分别为11.6%、11.3%和14.9%。  相似文献   
27.
苹果矮化砧木致矮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化密植栽培是现代苹果生产发展的方向,苹果矮化砧是实现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的主要途径,其致矮机理尚不清楚。揭示苹果矮化砧致矮机理,对加快苹果矮砧育种进程和改进苹果矮砧栽培技术有重要的意义。在总结前人对致矮基因、解剖结构、水分、物质运输、光合特性、酶与酚类物质、激素等7个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致矮部位及致矮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苹果砧木致矮是矮化砧嫁接口、砧段的木质部及韧皮部综合作用的结果,嫁接的矮砧砧段是致矮的主要部位,苹果矮砧可能通过影响根系发育起到致矮作用,并指出今后应利用更为先进的显微仪器和测量软件对苹果矮砧和乔砧砧段解剖结构进行更微观精确地比较;在严格控制环境的条件下,尽量采取一致的试材,分析不同矮化性砧木在水分、矿质营养、同化物等物质代谢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植物激素物质合成、信号转导、降解及其互作在致矮中所起的作用进行更深入系统地研究,通过多方面研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验证,以求对苹果矮砧致矮机理解释更加透彻。  相似文献   
28.
为探讨‘绿岭’核桃对光照的需求和适应性,设置了不同遮阴程度(80%、50%、30%),研究其对翌年‘绿岭’核桃树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80%遮阴处理的一年生枝抽干长度和比例极显著大于其它处理和CK,分别为75cm和37.5%;80%遮阴处理的主枝抽干长度及比例极显著大于其它处理和CK,分别为138cm和72.42%;80%遮阴处理的主枝上结果枝抽干数量及比例极显著大于其它处理和CK,分别为每枝21.67条和91%;80%遮阴处理的结果枝抽干数量极显著大于其它处理和CK,每株达212条;80%遮阴处理的核桃叶片叶绿素含量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和CK;80%遮阴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和CK,仅为2.34;80%遮阴处理的平均叶倾角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和CK,仅为40.23°;80%遮阴处理的无截取散射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和CK,达到0.17;80%遮阴处理的枝条含水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和CK,高达51.60%;80%遮阴处理枝条的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和CK,仅为4.53%、2.07%和4.25%;80%遮阴处理的单株结果数量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和CK,每株仅为37.67个;80%遮阴处理的冠幅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和CK,仅为260.00cm×323.33cm;80%遮阴处理一年生枝的长度和粗度极显著大于其它处理和CK,达到241.12cm和3.02cm。  相似文献   
29.
旨在为‘SH1’矮砧‘富士’提供幼树树形管理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4年生‘SH1’矮砧‘富士’为试材,通过70°、90°、120°3种拉枝角度的处理,探讨不同拉枝角度对苹果幼树生长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拉枝角度120°时叶片光合速率最大,且与其他2个处理差异显著(P0.05);拉枝角度90°时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最高、叶片厚度、百叶重最大,与其他2个处理差异显著(P0.05);拉枝角度90°时的冠下光合间接辐射最大,拉枝角度120°时株间光合间接辐射、光合直接辐射和叶面积指数均最大;拉枝角度90°时长枝的长度、粗度最大,中枝粗度最大,拉枝角度120°时中枝长度最长;拉枝角度90°时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均最大。综合考虑树体生长势和果实品质等因素,90°为‘SH1’矮砧‘富士’枝条适宜的拉枝角度。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采用定点定期调查和全面普查相结合、室内鉴定与田间防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呼伦贝尔岭东地区扎兰屯市、阿荣旗、莫力达瓦旗的乡镇、农场,对菜用大豆有害生物开展普查。调查发现侵染性病害19种,虫害8目、17科、30种,杂草19科、60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