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研究饲用玉米大斑病病原菌毒素粗提液致病机理。[方法]测定饲用玉米大斑病菌毒素粗提液对饲用玉米种子生物活性及胚根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随着毒素粗提液浓度逐渐增大,种子萌发抑制率、胚根伸长抑制率显著上升。在同一浓度条件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处理组电导率先降低后升高;在同一处理时间条件下,与对照相比,胚根浸出液的电导率均有所增加。在同一浓度条件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处理组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在同一处理时间条件下,随毒素粗提液浓度降低,胚根MDA含量降低,含量提高率下降。经毒素粗提液处理后,饲用玉米种子胚根内4种防御酶SOD、POD、PPO和PAL活性明显降低,说明毒素对饲用玉米体内保护酶起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饲用玉米大斑病的流行规律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目的]从几大小麦产区主栽品种中筛选出慢锈品种。[方法]用当前条锈菌优势小种接种孕穗期的小麦,计算各品种的潜育期、病情指数及千粒重损失率,从而推算出各品种的慢锈类型。[结果]219个参试品种中筛选出5个免疫品种、67个高度慢锈品种、66个中度慢锈品种、11个耐锈品种和70个感病品种。[结论]在主栽品种中感病类型占有相当的比例,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多纳入持久抗病种质,逐步淘汰感病种质。  相似文献   
53.
采用不同浓度瑞香狼毒提取物浸泡处理小麦种子,用恒温培养法测定适于种子萌发的药液浓度,通过田间试验调查小麦在分蘖期、拔节期和抽穗期条锈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75.0 mg/L及以上浓度药液处理的种子不能萌发,30.0 mg/L及以下浓度药液浸种对萌发虽有一定影响但能达到较高的萌发率。田间试验调查结果显示,药液浸种后在小麦分蘖期不发生条锈病,在拔节期和抽穗期的病叶率均比对照低,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4.
选用2008—2018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的16个小麦品种,在绵阳通过田间自然诱发,评价小麦抗条锈性,意在选择较抗条锈病小麦品种,为四川小麦生产降低条锈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小麦育种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对小麦几个生育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川育26、川麦59、川麦67、绵麦51、川育23、西科麦9、绵麦112表现为中抗,绵麦367表现为中感,其他品种均表现为高抗。不同生育期小麦的抗条锈性表现不一致,部分小麦品种的反应型、普遍率、严重度、病情指数存在差异性,且各抗性组分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川育26、川麦67、川育23、绵麦112、绵麦367抗条锈性减弱,且绵麦367出现感病,已不适合于该地区,其他品种依旧表现出较好抗条锈性,同时生产上及时防治条锈病才能减缓病情加重、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55.
大豆β-1, 3-葡聚糖酶基因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聚糖是绝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许多植物中都含有一种以上的葡聚糖酶,其作用底物为以β-1, 3-糖苷键连接起来的多聚糖,以随机作用方式将多聚糖分解成为糊精或寡聚糖,从而使植物具有抵抗真菌侵染的能力.在正常情况下,高等植物体中葡聚糖酶表达水平很低,而当植物体被真菌、细菌、病毒、机械损伤、以及乙烯等诱导,其含量和活性可提高几十倍至几百倍.特别是在几丁质酶的协同作用下,可明显抑制真菌的生长.本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得了大豆β-1,3-葡聚糖酶基因,并对该基因序列进行了初步分析,将为今后进行转基因抗病植株的育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6.
由于农药具有易燃、有毒、腐蚀性强的特点,农药安全储存要从仓库地点、材料、建筑结构等方面考虑。本文分述了农药安全储存的六大要素。  相似文献   
57.
为油菜害虫绿色防控提供参考,以绵油11号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研究5种生物农药(苦参碱、鱼藤酮、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和球孢白僵菌)对油菜3种主要害虫(菜青虫、小菜蛾和蚜虫)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1 275 mL/hm~2苦参碱对菜青虫、小菜蛾和蚜虫的防效均较好,分别为87.79%、68.70%和80.40%;1 050g/hm~2鱼藤酮对蚜虫的防效最佳,达82.79%;球孢白僵菌对菜青虫的防效最佳,1 200~1 500g/hm~2浓度越高效果越好;防治蚜虫鱼藤酮宜选1 050g/hm~2,苏云金杆菌宜选750g/hm~2;防治小菜蛾苏云金杆菌宜选750g/hm~2,其他药剂可适当提高施药浓度。  相似文献   
58.
神经致幻毒菌及其毒性(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2 子囊菌门Ascomycota 21.麦角菌属Clavicpes:麦角菌C.purpurea(Fr.)Tul.;22.虫草属Cordyceps:Cordycepscapitata;23.大团囊菌属Elaphomyces:粒状大团囊菌E.granulatus Fr.。  相似文献   
59.
双孢蘑菇镰刀菌病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 Brek .&Rav .)是双孢蘑菇稻田栽培中的一种新的病原菌。本文报道了该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症状以及温度、pH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克霉灵、甲醛、硫酸铜等药物在室内和田间可有效地杀灭病原菌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明条锈病对小麦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小麦条锈病药剂防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田间小麦人工接菌,拟合小麦单穗损失率与顶叶病级的关系,小麦关键期病情与小麦小区损失率的关系,并制定防治小麦条锈病的经济阈值.[结果]小麦产量与小麦关键期病情密切相关,顶叶叶片病级与着粒数、千粒重、株高、小穗数和茎粗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